位於冀蒙交界處的“十二座連營”:建於康熙年間,和清朝王爺有關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關於河北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十二座連營”的故事。

看過《康熙王朝》電視劇的朋友,大都會對其中康熙親征噶爾丹一戰印象深刻。這次著名戰鬥就發生在今天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一帶。歷史上,康熙皇帝曾在1690年到1696年這幾年時間裡三征噶爾丹

話說1690年時,在烏蘭布統草原發生了著名的一次戰鬥。康熙帝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率主力部隊和噶爾丹的部隊展開決戰。噶爾丹人少,他就想出了一個奇特的戰陣。他讓士兵們把數萬駱駝縛足卧地,駱駝背上加上箱籠,再用打濕的毛氈覆蓋,由此構成“駝城”。士兵們憑此發射弓弩、火器進行作戰。

清軍也及時調整了部署,他們以火器兵為“前鋒”,步兵處在第二梯隊,騎兵從兩翼展開衝殺。之後,清軍又集中火炮轟擊,戰鬥打了一整天,噶爾丹的“駝城”潰敗。

此戰沉重打擊了噶爾丹的勢力。但是因為裕親王福全對局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導致噶爾丹率殘餘部隊北逃。事後福全也只好請罪。

康熙皇帝畫像

當時在前線負責調動指揮的撫遠大將軍是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福全奉命出古北口經過熱河後,來到了今天的冀蒙交界地的塞罕壩。他來到了距離戰場40里的吐力根河一帶駐紮。

福全選擇在這一帶安營紮寨,在一片南北長20里寬60里的地方建設了140個兵營和糧草屯駐地。另外,大將軍的本營(近似於司令部)有12座大營。當時這就被人稱作十二連營。每個大營前都建設土牆、木柵和壕溝,以防備敵軍偷襲,起到警戒作用。

在今天的河北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一帶,依然留有這些營房的遺址。

這“十二座聯營”的位置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景區和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的塞罕壩機械林場的交界處。而且,這附近還是當時清軍將領佟國綱的陣亡地。當地人為了紀念他,還把附近的小湖泊命名為了“將軍泡子”。在距離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很近的地方還建有安北大將軍佟國綱墓作為紀念。

這次烏蘭布通之戰讓康熙皇帝認識到了火器在戰爭中的威力。之後的他也熱衷於在行軍打獵時使用火器。在今天的故宮博物院中還保留有他和乾隆皇帝使用過的火神槍。不過可惜的是,西方的自動火器最終還是沒有打動乾隆皇帝,清朝的軍事技術也全面落伍,這也埋下了鴉片戰爭慘敗的伏筆。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盡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