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普通人一樣,張學良的四弟張學思擁有一個幸福的家,擁有一個疼愛並思念他的母親。
可是,局勢緊張,張學思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奔赴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之中。
離別之際,張學思下定決心,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奮鬥終身。
他一去不復返,搭上北去的列車,千里找黨,當他與北本地下黨接上關係之後,又受命赴保定東北軍五十三軍,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
一、奔赴使命,去不復返
張學思,曾任遼寧省政府主席、遼寧軍區司令員、遼東辦公室主任。他參加了創建和鞏固南滿根據地的鬥爭,參加了多個鞏固根據地的戰役。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並獲得二等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等解放勳章,一生中所獲得的成就極大。
可是,成就如此之大的人卻有一段令人落淚的歷史,“至死不回大帥府”,這反映他投身於黨和國家事業奮鬥終生的決心,更反映了他堅決與封建勢力劃清界限的決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一手製造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向中國腹地發動全面進攻,抗日戰爭就此開始了。
“七七抗戰”打響後,社會各界紛紛動亂,而在此狀況下,心懷叵測的蔣介石也放出了可以釋放張學良的風聲。
張學思知道該消息之後,心裡暗暗想着,經過“西安事變”之後,大哥一定會認清蔣介石的本質,從而積極和共產黨合作,全力以赴。
於是,張學思決定親自去奉化溪口探望張學良將軍。
7月中旬,張學思經過一番周折,從北平回到天津,又從塘沽港搭乘英商太古公司輪船,從海路前往上海。
在上海,張學思與大嫂于鳳至和趙四小姐見了面。
自從張學良將軍由南京被轉到奉化溪口看押後,于鳳至從美國回國,前往溪口陪伴張將軍。不久,趙四小姐也從香港回來。
兩位女眷均在上海,每周輪流或同去溪口陪伴張學良將軍。
張學思從她們的口中知道,凡是去溪口探望張學良的軍人,都經過蔣介石的親自批准。
張學思心想、自己是張學良的弟弟,現在,二哥和三哥均在國外,家裡只有自己是他最大的弟弟,去見大哥有充足的理由。
一天,蔣介石派來一位名叫黃仁霖的代表到上海,約趙四小姐同去溪口見張學良將軍。他會見了張學思,說蔣委員長早有釋放張將軍出來之意,此次派他與張將軍談話,就是為張將軍出來做準備。
在寧波的輪船碼頭,張學思和趙四小姐受到警察局的嚴格檢查,除帶給張學良將軍的一些食品和書刊畫報外,他們並未發現什麼“違禁物品”。
於是,在一個姓應的副官陪同下,他們乘上了去溪鎮的汽車。
在距溪鎮西北約十公里處,有一座巍峨秀麗、峰巒疊嶂的雪竇山。山上有一座雪竇寺,它建於唐代,重修於明朝,廟宇宏偉,古色古香,在寺的西隅山麓500米處,是水基岩風景區、建有中國旅行社的十幾間房屋,結構美觀,十分寬敞。
張學良將軍被送往溪口後,就住在這裡。
從此,“旅行社”的牌子被摘掉了,改成了張學良將軍的“招待所”,然而“招待”他的卻是十多名使衣特務和一個連的武裝憲兵,而驚心動魄的故事,也在這裡發生。
二、玩樂之下,暗藏玄機
張學思一行到達雪竇山的當晚,就在這個“招待所”里下榻。
張學思被指定與特務隊長劉乙光同住一屋,那位“黃代表”與隊副建業住在另一屋,其餘的特務和一個連的憲兵均住在雪竇寺內。
第二天早飯後,“代表”找張學良將軍在客廳里單獨談話。
張學良將軍從客廳里出來時,張學思發現大哥面色不悅,心裡越感到蹊蹺:不是說蔣介石要釋放大哥嗎﹖難道……他揣想,準是蔣介石又打大哥什麼鬼主意了。
張學思想問問大哥,但周圍儘是特務監視。對此,張學思打心裡討厭,張學良卻毫不介意,談笑自若。
午飯後,張學良將軍興緻勃勃地帶張學思和趙四小姐去遊覽雪竇山名勝。張學思笑笑說:“大哥,天這麼熱,還是明早再去吧!”
其實,他是想找機會和大哥說會兒話,他是多麼想聽聽大哥對抗戰和東北軍的前途的看法!
“唉,你難得來一趟,怎麼能不盡情逛逛!”
在特務們前後簇擁下,張學良將軍遊興十足地上路了。他穿着短袖襯衣和短褲,特務們也穿着于鳳至送給他們的汗衫和短褲,唯有張學思穿得很嚴整,風紀扣也不打開。
張學良將軍一路指指點點,談笑風生。張學思則心裡沉重,不吭不響。他們一行人走出二三華里,便來到了千丈岩風景區。
張學良將軍平時最喜歡到這裡來散心解悶。
千丈岩是竇山最著名的地方,它懸崖皖立,有兩條小溪匯合起來,從千丈岩頂傾瀉而下,形成巨爆,噴薄如雪崩。據說,雪竇山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千丈岩的對面,有個飛雪亭,從這裡憑欄觀瀑,其勢猶如銀河落天,龍虎怒嘯,雷霆萬鈞,壯觀不已。
“四弟,你聽說過嗎﹖北宋的王安石也曾在此處觀過瀑布,還寫過一首好詩呢!”
張學良將軍興緻極高,他不管張學思是否愛聽,津津有味地吟起王安石的詩來了:“拔地萬里青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
此時,隨行的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炮仗,此情此景,配上絢爛的煙火,一定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想着想着,張學良點燃一個大炮竹,用力向對面的大瀑布扔去,頓時,一炮竄天,萬山呼應,巨大的響聲回蕩良久,張學良將軍開懷大笑起來。
在遊玩的過程中,張學思也笑了,不過,他是苦笑,他有一肚子的話要和大哥說,哪有心思游山賞景呢?
“莫非大哥忘卻了抗日救國、復土還鄉的大志?”張學思望着閒情逸緻十足的大哥,心不住地在下沉。
好不容易盼到了張學良將軍回去吃晚飯,張學思心想,晚上一定要找個機會和大哥說幾句話。然而,飯桌一撤,張學良將軍卻拉着他打起乒乓球,還叫特務當評判。
玩累了以後,張學良將軍又拿出了國際象棋……張學思暗暗叫苦:“大哥啊大哥,你玩起來,把什麼都忘了! ”
其實,張學良將軍何嘗不急於同弟弟說話呢?但他知道,如今他處在特務們的嚴密監視下,他與外人接觸的一言一行,都有人記錄和向上報告的。
在張學思臨走前一天,張學思被帶到了張學良的書房,張學良將軍的書房在走廊的盡頭,有三個大書架,每個高六英尺。
看到此處,張學思明白了,原來哥哥早已選擇好了談話地點。緊接着,兄弟二人在紙上進行了簡單的談話。
當張學思從大哥看着大哥所寫的鉛筆字,淚水順着臉頰滑落,濕潤了“冬天”這個詞,燃燒的文字和熾熱的激情燃燒着張學思的心。
張學思他怎能不激動呢,多少年來,他們雖然是同胞兄弟,卻因為政見不一從沒有談過一次心,而這次是大哥和他談的頭一次心裡話,卻是在此時此刻,用的卻是這種方式!
張學思感到非常難過,想好言安慰一下大哥,可他自己卻忍不住鼻酸淚流。他真想撲過去和大哥抱頭大哭一場,把積鬱在胸中的感情吐個痛快。可是,他知道此時此地,哪裡能傾訴兄弟之情呢?
對大哥的最好的安慰與報答,就是把他未竟的抗戰事業進行到底。因此,張學思離開大帥府後,便一次也沒有回去過。
三、棄小顧大,為民謀生
張學思誓死不回大帥府,可謂充滿了英雄主義光輝。
抗戰勝利以後,不少上級都勸告張學思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看一看,而張學思堅持己見,決不回去,當初作出的決定,他便要一直堅持下去。
在他的心裡,大帥府已然成為過去式。抗日戰爭早已結束,人民得以解放,大帥府也已經歸東北民眾所有,與其將這幢老房子據為己有,不如將他獻與民眾。
此外,大帥府封存了關於他幼年的所有記憶,而現在的大帥府早已人去樓空,再去造訪,怕是只能黯然傷神,張學思考慮再三,還是沒有勇氣踏入大帥府一步。
就這樣,張學思多次從家附近路過,而最終一次也沒有踏入大帥府的大門。張學思去世十四年後,其妻子第一次踏入大帥府之門,為其夫彌補人生的遺憾。
結語
張學思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也正是有了這些為國家發展致力終身的人,我們的國家才能取得如此繁榮的發展成果。
讓我們為每一個日夜為國家操勞的工作人員致敬!不論是前線抗疫醫生,還是隱姓埋名的軍工製造者、努力鑽研的航天工作者,以及千千萬萬為了國家繁榮而努力的人,讓我們為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