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人抵抗日軍長達半個月,甚至一天殉爆敵人2艘驅逐艦

威克島,舊稱哈爾西恩島或赫爾西恩島。太平洋中部的環礁,美國無建制領地。在檀香山以西3700公里。整個環礁包括三座珊瑚小島,總陸地面積6.5平方公里。三座島有堤道相連,呈新月形展開,中間有潟湖。


由於威克島的潟湖水很深,三面島礁又擋住了太平洋的狂風巨浪,使得威克島的“內海”成為了理想的船舶錨地,並且其獨特的環島結構也讓它成為一座易守難攻的天然海上要塞。


這座島嶼早在1568年就被發現,1796年時,英國船長威廉‧威克以他的名字為該島命名,並正式在地圖上標註了這座環礁島嶼。不過此後該島並沒引起航海家們的關注,直到1841年,美國海軍才注意到了這座太平洋上的小島,並在威克島上搭建了一些基礎港口設施。1899年美國政府正式將該島佔為己有,1935年威克島劃歸美國海軍管轄並在島上蓋起了商用水上飛機基地和旅館,為泛美航空橫跨太平洋的客機提供補給服務。


威克島所在的位置是早期越洋客機的必經之路


儘管威克島面積很小,但由於它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位居關島與夏威夷之間,是兩者海上交通線的中轉站,也是美太平洋艦隊的前哨基地。因此美國海軍在威克島上也修築了一些軍事設施:在威克島環礁的中央,分別建有2000米和1600米跑道的機場以及營房,而在月牙島所擁抱的礁湖內,美國人將水下的珊瑚礁炸碎,鑿成了潛艇基地。


威克島海軍陸戰隊的火炮陣地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威克島上共有447名海軍陸戰隊員和75名海軍通信人員,他們的指揮官是詹姆斯·德弗羅少校。此外,還有1400名民間工程人員在島上協助設施建設。威克島的空中作戰力量有一個中隊共12架戰鬥機,這些F4F野貓都隸屬於海軍陸戰隊,指揮官為保羅·普特南少校。


一些艦長可能知道,威克島上的戰鬥機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前4天,由美國海軍中將哈爾西率領“企業”號航空母艦送來的。而企業號也正是因為這趟輸送任務,在回航時遇上惡劣天氣,沒有按時回到珍珠港,因禍得福避開了日軍的偷襲轟炸。


企業號是二戰中運氣最好的航母,沒有之一


不過在珍珠港遭到襲擊的第二天,威克島也被日軍突然襲擊,從誇賈林環礁起飛的36架日軍飛機分批空襲了威克島。導致4架美軍的F4F被炸毀在跑道上。日軍眼看偷襲再度得手,12月10日又進行了一天的轟炸準備後,準備進行登陸作戰奪取威克島。


威克島上211中隊被擊毀的野貓戰鬥機


雖然日軍對威克島進行了2天不間斷的轟炸,但是島上駐守的陸戰隊並沒有遭受嚴重損失,當日軍以為威克島的防守力量已經被擊垮,準備強攻登陸的時候,被守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賞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12月10日凌晨,一支由3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2艘巡邏艇和2艘運輸船組成的日本艦隊,載着450名海軍陸戰隊員,在海軍少將梶岡定道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向威克島殺來。日軍企圖趁黎明前的黑暗,一舉登陸佔領威克島。然而不等日本人靠近岸邊,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就用精準的炮擊打了日本人一個措手不及。


威克島上裝備的是用老式戰列艦5英寸副炮改造的岸防炮


首先被美軍岸炮擊中的是驅逐艦疾風號,這艘在二戰時已經顯得有些老舊的神風級驅逐艦,在美軍岸防炮的先制打擊中被直接命中彈藥庫,劇烈的爆炸瞬間將這艘驅逐艦撕的粉碎,全艦官兵無一倖存。而疾風號也因此成為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第一艘被擊沉的驅逐艦。



掩護登陸的日軍艦隊除了遭到美軍岸炮的猛烈炮擊,也被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4F“重點關照”了一番。野貓們用強而有力的12.7mm機槍掃射擊傷了日軍驅逐艦如月號,爾後由亨利·厄洛德上尉駕駛的F4F戰機投下了一枚100磅炸彈,命中了如月號的艦艉,這枚炸彈砸穿了艉部甲板並引發了大火,最終誘爆了如月號搭載的深水炸彈。5時42分,如月號在威克島東南方向30英里處爆炸沉沒,全艦無人生還,成為了進攻開始當天,日軍被擊沉的第二艘驅逐艦。



日軍的第一波登陸攻勢連威克島的邊都沒碰到,反而被美軍一舉擊沉了2艘驅逐艦,而梶岡定道的座艦夕張號也被美軍炮火打出多枚近失彈,眼看不妙的日軍立刻返回了誇賈林環礁進行休整,等待增援抵達。


聽聞威克島的戰況後,山本五十六下令第二航空戰隊的“蒼龍”和“飛龍”號航母前來提供支援,並且還增派出了三艘驅逐艦來掩護登陸部隊。而美軍的TF.14特混艦隊在威克島遭到日軍襲擊後,也啟程前往支援。可惜的是TF.14由於12月22日進行了一次難度極高的海上加油補給作業,浪費了一天的時間,所以沒能趕在日軍艦隊之前抵達威克島。


當時加油作業的畫面


12月23日,日軍在艦載機掩護下,再度嘗試登陸威克島。這次由於日軍有了二航戰的空中支援,威克島守軍逐漸開始丟失陣地,但是就算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美國海軍陸戰隊依舊在拚命抵抗,島上一些平民也拿起武器,投入灘頭激烈的戰鬥中。但是由於美軍人數太少,無法防禦全部的海灘,日軍最終還是佔領了威克島。


威克島的戰事雖然告一段落,但是日軍佔領島嶼後令人髮指的暴行卻極少有人提及——投降的美軍和島上民眾被日軍押送至勞工營,大約有200人因營養不良和虐待死去。日軍還另外留下了98名會操縱機械的美國工人為他們修築防禦工事,為了加強防禦,日軍專程運來了200mm岸防炮,並強迫留在島上的美國民工為其修築岸炮陣地。


1943年10月5日,美國海軍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空襲了威克島,此時美軍在太平洋的反攻已經開始,在美國海軍高強度的潛艇破交作戰下,威克島由於遠離本土,補給線被完全切斷,島上被困的日軍甚至把島上的鳥都吃絕種了。而在美軍不斷的襲擾下,日軍十分害怕美軍發動猛烈攻勢奪回威克島。因此兩天後,擔心美軍反攻導致勞工暴動的日軍,在守島指揮官酒井原繁松的命令下,將98名勞工全部處決。他們在半夜時分被押送至威克島北端,矇著眼遭到了日軍機槍的殘忍掃射。


意外的是,有一名姓名不詳的勞工幸運地從日軍的機槍下逃出生天,為了能揭露日軍的暴行,他悄悄回到了日軍處決勞工的地方,在一塊大的珊瑚岩石上留下了"98 US PW 5-10-43" 的記號(意為98名美國戰俘,1943年10月5日),但是這名逃跑的戰俘最終還是被日軍再次抓獲,遭到了日軍處決。


這塊石頭時至今日依舊存在


更令人不齒的是,在聽聞日本投降的消息後,威克島上的日軍倉促地將美國戰俘的屍體挖出來,重新埋進島上的美軍公墓內,企圖掩蓋屠殺行徑。但在美軍隨後的審訊中,一些日本軍官承認了在威克島上犯下的戰爭罪行,並統一口徑指認酒井原繁松是主謀。在確認了口供屬實後,美軍將酒井原和他的副官送上了軍事法庭,最終他們在關島被判處絞刑,而所有遇難勞工的遺體也被遷回到珍珠港的紀念公墓進行安葬。


投降的威克島駐守日軍


二戰中,美軍在失去威克島後,並沒有對其進行登陸奪回,只是進行了持續的封鎖和轟炸,在日軍投降後直接進行了接管。不過威克島的戰略地位直到現在也依舊十分重要,時至今日它也依然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