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本人認定"躬耕於南陽"又添新的史證

案:浙江蘭溪諸葛村《諸葛簡史》,諸葛亮的書信提供證明"躬耕於南陽"的緣由,及不居住襄陽的理由,其躬耕南陽的後事安排,及躬耕南陽期間先帝"三顧茅廬"——這是"南陽隆中卧龍崗"局限於史料的最早記載。

浙江蘭溪諸葛村現居有諸葛亮後裔4000多人,為全國諸葛後裔最大聚居地。

2016年11月12日央視1套《我有傳家寶》欄目播出諸葛村諸葛議先生展示的傳家寶---《諸葛氏宗譜》,同時展示的還有一本小冊子《蘭西 諸葛簡史》,小冊子中收錄了一封諸葛亮臨終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武侯公五丈原八月朔日寄子「瞻」書》,信中寫道:

”余自隆中結構茅廬於卧龍崗下者,非自甘貧賤也,祖父俱漢名臣,襄陽城裡,門閣何高大也,但生於離亂之世,欲立庄舍於南陽,以便躬耕稼穡,豈來先帝三顧之隆,義難拒卻,不得已將農事竟付汝之叔均也,余今職據丞相,任授軍師,留身於四(西)川,豈至願也,翹首企望襄陽,再欲與兄弟相為聚首勿能也。.......“

此信未收入陳壽的《諸葛亮集》,永和三年(347年),史官常璩(《華陽國志》的作者)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蜀國敗亡應歸惡於《三國志》中的“宦人黃皓竊弄機柄”。而陳壽在歸惡於黃皓的同時,也歸惡於諸葛瞻的“無能匡矯”。——是否因為兩人交惡,不得而知。

以上歷史事實清楚,與南陽的歷史沿革及前四史歷史地理史證、當事人主證認定及《諸葛故宅銘》記載"諸葛故鄉"於沔之陽,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