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將領眾多,其中呂布作為三國第一猛將,被現代人所熟知。
加上三國演義當中各種片段的描寫,“三英戰呂布”“轅門射戟”“呂布與貂蟬”等文學性的修飾,讓大家覺得呂布是一個勇猛無比的將領,從而弱化了他作為一方梟雄的一面。
當然,這也不能怪讀者觀眾們,而是呂布有幸作為一方梟雄的時候,的確也是沒有什麼作為。尤其是在調兵遣將,識人用人方面,失誤重大。
不肯重用忠心耿耿的高順
高順是呂布麾下的中郎將,驍勇善戰,統兵有方,更是統領着一隻七百多人的精銳部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且為人非常的清白忠厚,對呂布是忠心耿耿。這一隻七百餘人的精銳部隊由於每次都衝鋒陷陣,戰績不菲,所以被稱為“陷陣營”。
高順劇照
但是看看呂布是怎麼對待這位跟隨自己這麼久,而且驍勇善戰的手下統領的。
以上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高順曾經多次諫言,認為呂布遇事太急,不能通盤考慮,這樣子不利於以後的發展。很顯然,聽了這話呂布是不高興的,但是他至少還是知道高順對自己是忠心的,所以沒有發作,同時也沒有重用高順,畢竟自己的面子被打了,頗為不爽。
呂布手下有一個叫做郝萌(名字取得還挺萌的)的將領,有一天突然反叛呂布,最後是高順和曹性鎮壓斬殺郝萌,平定了叛亂。本來應該是應該重重的犒賞高順的,但是呂布這個反覆無常的性格,果然還是選擇了非主流的做法。
他在這之後奪了高順的兵權,因為他覺得,高順統領着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同樣具備造反的實力,所以只在打仗的時候才讓他帶兵,高順的對此也沒有怨言,可見其忠厚。
所以,在任用武將方面,呂布的做法可以說很不成熟,沒有最基本的判斷,以至於到了最後之戰,身邊連個可以信任的將領都沒有。
後期對於陳宮的將信將疑
陳宮曾經在曹操的手下,還幫助曹操奪得了兗州,讓曹操在兗州站穩腳跟,但是在見識到曹操在兗州屠城的殘忍之後,陳宮背叛了曹操,投入到了呂布的帳下,呂布對其言聽計從,陳宮最後幫助呂布在徐州站穩腳跟。
曹操進攻徐州彭城,準備攻打呂布,陳宮獻計,認為曹操兵士奔襲而來,雖然攻下彭城,但是已經精疲力盡、勞累不堪,呂布應該以逸待勞,發起猛烈攻擊。
呂布不聽,說自己自有打算。
後來曹操將呂布圍在下邳城,陳宮獻計,認為曹操遠來,其勢不能久,應該主動出擊,呂布在外以騎兵攻擊,陳宮自己在下邳守城,一攻一守,張弛有度,不要一味的防守,錯失時機。
陳宮劇照
呂布起先贊同,但是後面他妻子說,陳宮原先是曹操的人,曹操對他不薄,甚至是厚待,即使這樣他還反了曹操,今天你呂布對他還不如曹操呢?讓他守城,他與高順一向不和,如若反叛,你豈不是完蛋。
呂布聽了妻子言,便否決了陳宮的提議。
最終,錯失了最後的戰略反擊機會,下邳城破被捉,命喪白門樓。
呂布劇照
綜上,如果呂布能夠重用忠臣高順,那麼他即使懷疑陳宮的用心,也可以派高順嚴密監視陳宮,但就是因為呂布反覆無常的性格,最終使得最後時刻有人可用,卻無人可信,最終丟了自己的姓名。
所以,呂布雖然驍勇,但他沒有足夠的識人之明,更沒有足夠的容人之量,也只能是一介武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