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微被塑造成一代賢后,但歷史並非如此,孫太后的形象與影視劇截然相反

2020年08月21日10:56:17 歷史 1809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前言導語

在影視劇《大明風華》中,主角孫若微是一位讓人敬仰的女性。尤其是在“土木之變”後,她親披戰甲、縱馬出城,一馬當先為明軍鼓舞士氣的那一刻,她的威望也達到了人生巔峰。而後她立郕王朱祁鈺為帝,重用于謙。一番英明神武的操作之後,終於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在影視劇中,她被塑造成氣吞山河的女強人,並且奪了于謙的光彩,成了北京保衛戰的第一人,挽狂瀾於既倒,成了拯救大明王朝的女主。

孫若微被塑造成一代賢后,但歷史並非如此,孫太后的形象與影視劇截然相反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孫太后是否真的如此英明神武呢?很遺憾,上面說的都是《大明風華》刻意塑造的形象,作為明英宗的母親,歷史上真實的孫太后,歷來有“一代妖后”之稱。

自幼入宮,從太嬪到皇后

孝恭章皇后孫氏,真實姓名不詳,至於《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只是後人的杜撰,不可當真。

她的“發跡之路”,還得感謝宣宗朱瞻基的母親張氏,她和張氏都是山東鄒平人,孫氏的父親孫愚曾是永城縣的主簿,而孫氏從小以美貌賢德著稱。

宣宗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常常出入宮禁,向女兒張氏推薦了孫氏的美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氏聽母親這麼一說,於是派人去核實了下,果真如母親所說,孫氏果然生得楚楚動人。在這之後,孫氏就被宣宗的母親接進宮中並親自撫養,此時的她才十來歲。

孫若微被塑造成一代賢后,但歷史並非如此,孫太后的形象與影視劇截然相反 - 天天要聞

從此,朱瞻基便和孫氏一起玩耍嬉戲,成了無話不談的少年夥伴。當太孫朱瞻基大婚時,成祖朱棣親自為聖孫選了胡善祥為太妃,孫氏只能屈居太嬪,這讓朱瞻基很不高興,但這是爺爺朱棣的安排,他也不好違背。

不過這個結果,讓朱瞻基對胡氏愈加的反感,而對於孫氏卻是日益恩寵。到宣宗朱瞻基登基後,胡氏被冊封為皇后,孫氏被冊封為貴妃,雖然孫氏暫時落敗,但她還是享受了特殊的恩榮:有冊有印。按皇家祖制,只有皇后有金印,但是宣宗因與孫氏特別恩愛,所以破了禮制也給孫貴妃賜了一枚金印。

而這份恩榮遠遠不能讓孫貴妃滿足,到宣德三年,孫氏經過一番運作,胡皇后無故被廢,孫貴妃成功上位,成了宣宗的皇后。

為擊垮對手,陰謀奪子

說孫皇后是一代妖后主要原因是她的上位不太光彩,歷史上一直認為明英宗朱祁鎮並非孫太后親子的說法,《明史》記載:

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胡後上表遜位,請早定國本。妃偽辭曰:“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三年三月,胡後廢,遂冊為皇后。英宗立,尊為皇太后。

這段記載說的是孫氏為了擊垮她的對手胡皇后,把宮女所生的兒子據為己有,而宣宗就由母以子貴為理由,企圖廢立皇后,而這時候的孫氏還假惺惺的推辭。

孫若微被塑造成一代賢后,但歷史並非如此,孫太后的形象與影視劇截然相反 - 天天要聞

雖然這段記載並沒有可靠證據佐證,但自古無風不起浪。再說她仗着宣宗朱瞻基的寵愛,這事也並非完全不可能,不管是哪個宮女的兒子,也都是朱瞻基的兒子,這點宣宗就算知道也不打緊,宣宗本來就想找個理由廢胡後,借別人的兒子來幫自己的寵妃上位也無傷大雅,

比如朱祁鈺的生母吳氏原本就是個宮女,還是罪人之後。

奪門之變也有孫太后的份,于謙的死更是難逃其責

明英宗登基後,孫氏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成了大明王朝高高在上的太后。

但是兒子不爭氣,土木一戰成了也先的階下囚。此時的大明王朝危在旦夕,在於謙等大臣的建議下,孫太后迫於無奈才同意立郕王朱祁鈺為帝。

但是朱祁鈺後來對哥哥朱祁鎮很不好,將英宗朱祁鎮囚禁在南宮達七年之久,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奪門之變”。

那麼孫太后在這其中真是一無所知嗎?當然不是,她不僅知道,而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歷史上都知道奪門之變的主導人是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但忽略了另一個重要人物,他就是會昌侯孫繼宗,他是孫太后的親哥哥。

關於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有明確記載:

臣同總兵官忠國公石亨、太平侯張月、文安伯張尼及臣弟顯宗率領子侄甥婿 、義男 、家人 、軍伴四 十三人 , 各藏兵器 , 奪取東上門 , 直抵宮門 , 恭請皇上登大寶。

當奉天殿的鐘鼓再次響起時,朱祁鎮再次坐上了大明的皇位,而這一切,都有孫太后的“功勞”。

孫若微被塑造成一代賢后,但歷史並非如此,孫太后的形象與影視劇截然相反 - 天天要聞

而北京保衛戰的第一功臣于謙,更是死得冤枉。英宗複位後,開始清算景泰帝的重臣,整個治罪抓捕的過程孫太后都“不聞不問”,等到于謙被冤殺後,她才“恍然大悟”來質問朱祁鎮:“於愛卿有大功於社稷。不該殺”!

要知道,于謙的案子一時轟動京城,天下無人不知。而之前英明神武的孫太后好像一下子成了昏庸的老太太,對此事一無所知。

不得不說,她可能也有另一番考慮:于謙不死,奪門之變缺乏合法性!

結語

真實的孫太后可不像《大明風華》中那般光彩奪目,她不僅在宣宗面前“體態妖嬈”,而且經常暗中作妖,做了一些見不得天日的事,也難怪被後人稱之為“一代妖后”

孫若微被塑造成一代賢后,但歷史並非如此,孫太后的形象與影視劇截然相反 - 天天要聞

不過自古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本身也沒什麼錯。但是影視劇強行洗白,還把她塑造成一位“英雄式”的人物就有點過分了,雖然為了劇情需要渲染出不同的效果,但起碼要尊重基本的歷史吧。

參考文獻:《明史》影視劇《大明風華》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着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一、臨危受命平永昌 建興九年的雨季格外漫長,霍弋站在永昌郡城牆上,望着遠處瘴氣繚繞的哀牢山,手指無意識地摩挲着劍柄上的銅吞口。三日前收到的軍報還揣在懷中——夷王孟獲的族弟孟琰糾集三十七寨蠻兵,已切斷通往滇池的鹽鐵要道。"參軍大人,閻都督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