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2020年07月13日17:12:44 歷史 1166

韓非子在《五蠹》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即: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但這句話最初的含義和後來的衍生義有些差別,中間出現過流變。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 天天要聞

《韓非子》:用來講述君王治國的道理

韓非子雖然也認為“儒”和“俠”這兩伙人是社會上的隱患,但真正造成這樣隱患的是君王而不是它們本身。

當然,這裡說的“儒”不僅僅是儒家,而是文人。在當時還沒有獨尊儒術,所以在韓非子等法家人士看來,儒家、名家、道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只是憑藉思想和口舌爭利的人都算“儒”,這和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一個道理。

而這裡的“俠”也不是後來的俠客,而是一些喜歡爭勇鬥狠的散客,比如一些權臣手下養活的門客、死士等等,甚至是一些身體強壯但頭腦簡單的粗人,比如經常為了利益打群架的農夫們。

韓非子認為,這些人之所以能對社會造成危害,重點不在於它們存在本身,而是君王的縱容,屈法申恩,導致了歪風邪氣。

韓非子用魯國和楚國兩個國家對於違法亂紀事情不同的處置方式進行了對比論證。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 天天要聞

說魯國有個士兵隨同國君作戰,每次都當“逃兵”,不去拚命,理由是自己家裡有老父需要贍養,如果自己戰死了,那老父就沒人養活了。孔子認為這個人很懂“孝道”,於是對其進行讚賞。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遵循了孝道,但背叛了忠義,違反了律法,導致魯國形成了軟弱的風氣。

而楚國有一位嚴明公正的令尹,他的父親偷羊被抓,令尹按照律令處死了其父親。

這樣做的結果是,令尹忠於君王,維護了律法,但違背了孝道。可這樣的行為卻使得楚國上下奸佞震懼,歪風邪氣不敢滋生。

韓非子用這兩個事迹來說明,治理國家和其他的事情有差別,很多事情都不能從源頭進行整治,那麼就需要掐斷其傳播的過程。

這是君王的責任。

所以,韓非子說,“儒”之所以能亂法,“俠”之所以能犯禁,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有這樣的特性,而是君王給了他們放縱的機會。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 天天要聞

明明律法規定,“亂法”者要被懲處,“犯禁”者要被制裁,但實際上作為人主,禮敬“亂法”之儒,蓄養“犯禁”之俠,這樣一來國家上下離心,怎麼可能會穩定呢?

韓非藉此說明,律法維護的是國家最高的利益,儒、俠等人的行為如果違背了律法,即使是有情可原,比如為了孝道,但也不能屈法申恩,蔑視律法。

因為前者是大義,後者僅僅是小利,沒有道理犧牲整體的利益來徇私個人的過失。

《史記》等史書:用來提醒君王治國時的隱患

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開篇就是這樣一句話: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但是,司馬遷和後世的引用其實都把原意進行了引申,不再把責任歸咎於君王的治理,而是重點在講述“儒”、“俠”如何亂法犯禁以及他們的危害。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 天天要聞

這時候的“儒”基本上就是指“儒家”,而“俠”值得不僅僅是遊俠,還有豪俠,和後世那些行善積德的俠客不是一個概念。

先來說說“儒”是如何亂法的。

還是說回《韓非子》中所講的那兩個故事,魯人和楚人對待親人不同的方式,如果要按照儒家來說,自然是認為親情要大於律法的。

因為“德治”要大於“法治”,法家用限定死的律法來樹立規矩,而儒家用潤物無聲的德化來框架社會。

儒家認為,法家的律法過於嚴苛,產生了很多酷吏,比如漢代張湯、郅都等等,以高壓形式來灌輸律法,倒不如讓百姓知道如何做是對的,如何做是錯的。

如果百姓能從心裡認同這些推行的措施,那麼自然社會就穩定了。

說實話,儒家的辦法確實要比法家更高明,更有效,所以最後能佔據主導地位,就是因為被人認可度高。

律法不是今天所謂的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的意志,用來保護所有人的正當權益,但古代律法是維護統治的工具,主要用來維護特權階級的利益。最主要的例子就是,律法是可以由最高統治者或者群體進行修改的,不用考慮底層利益。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 天天要聞

這樣的律法一般來說是比較嚴苛的,所以儒家往往會反對。

而儒家反對的方式就是“以古非今”。

就是用之前好的時代作為榜樣,來諷刺當今的社會,以達到順從儒家意願的目的。

而這些儒家講道理是非常厲害的,畢竟實現自身目的的主要手段就是“遊說”,口舌辯論的能力自然鍛煉得無比強大,這是吃飯的本事。

再來說說“俠”是如何犯禁的。

這裡的“俠”,集解當中說得很清楚:

“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遊俠。”

這些人武力強大,欺壓鄉里,不服官府管教,甚至其背後有官府作為依靠。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 天天要聞

比如漢朝的豪俠郭解,他的背後甚至有衛青撐腰,怎麼會把當地的官府放在眼中呢。即使是漢武帝令其遷往茂陵,他都敢讓衛青為其求情,甚至矇騙漢武帝。

這些人是社會上極不穩定的存在,剝削百姓、巧取豪奪是尋常事,土地兼并這種動搖國體的事情也經常做。

尤其是後者,會令國家的稅收大幅度減少,讓很多百姓無田可種,土地、金錢等等物資會流向這些豪強遊俠的口袋裡。

這就是“與國爭利”!

個人的武力對於王朝來說不值一提,其危害極小,但這些武力高強的人聚集在一起,又和權勢進行勾結的時候,其危害足以動搖王朝的統治根基。

因為當時韓非子時代里儒家尚沒有取得主導地位,百家爭鳴還未結束,所以指責君王的弊病是很多士子常做的事情。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抨擊儒、俠非本意,韓非子另有所指 - 天天要聞

而等到儒家取得主導地位之後,為了“規矩”的設定、內部派系的爭鬥和社會底層百姓的安穩,自然就不再指陳君王在這種歪風邪氣的傳播中所起到的不良表率,而是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問題本身。

所以,後人一般引用“儒”、“俠”亂法犯禁這件事,都是用了司馬遷等人的解釋,逐漸忽略了韓非子的原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高舉關稅大棒,是在歷史輪迴中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美國高舉關稅大棒,是在歷史輪迴中自掘墳墓!

當美國再次舉起關稅大棒時,回看歷史:羅馬帝國因高額關稅流失東方商路,明朝海禁讓東南沿海淪為海盜樂園,奧斯曼帝國的商路壟斷反促歐洲大航海時代 —— 所有試圖用貿易壁壘構築霸權的文明,最終都被自己鍛造的致命絞索勒住咽喉。
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赴新鄉市比干廟參訪 - 天天要聞

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赴新鄉市比干廟參訪

中國台灣網4月3日訊 4月1日,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一行20人赴新鄉市衛輝比干廟開展交流活動並祭祖。比干廟講解員帶領台胞們參觀了比干廟各個殿宇、河南省對台交流基地和霧峰林家圖片特展,詳細講解比乾的生平事迹、比干文化的歷史淵源,以及比干精神在兩岸的傳承和影響。 4月1日,台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 天天要聞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東方網記者項穎知4月3日報道:清明小長假前夕,在市民政局主辦下,一場跨越34載的致敬儀式今天下午在上海濱海古園舉行,拉開了今年上海海葬文化周的序幕。記者了解到,自1991年首次海葬活動以來,上海已累計護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務家庭超31萬戶,成為全國海葬數量最多、服務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為紀念丈夫來...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中新網廣州4月3日電 (蔡敏婕 劉馨齡)清明時節,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銀河廣場,松柏蒼翠,木棉花火炬熊熊燃燒,氣氛莊嚴肅穆。 廣州市民政局3日舉行“英雄花開英雄城”緬懷先烈·致敬英雄——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動。社會各界來到烈士陵園,通過向烈士墓獻花、參觀烈士紀念館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廣州舉行202...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 天天要聞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中新網通化4月3日電 (李彥國 高龍安)吉林省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3日在通化市舉行,700多名各界代表向楊靖宇烈士、東北抗聯英烈以及所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和國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致敬。 清明節前夕,楊靖宇烈士陵園松柏蒼翠、莊嚴肅穆,各界代表手持鮮花、列成方陣。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戎裝銅像屹立在陵園正中...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 天天要聞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節氣童謠《清明》作詞:李姝 作曲:鄒頔童聲合唱:深空少年合唱團三月三,天氣新,上巳祓禊祈平安。搖春光,盪鞦韆,盪走百病笑開顏。寒食節,蒸寒燕。飛向雲端彩虹現。插春柳,思親人,全家團圓是美滿。中國人一向有慎終追遠的傳統,一年中除了清明節,還會在中元節、寒衣節、冬至、除夕等節日里虔誠地祭奠祖先。每一個祭祖...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禁忌。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謹記。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背後藏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刻文化。租傳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饑寒交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湯給他喝。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卻忘了介子推的功勞。等想起時,介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