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證如山,日英亮出百年侵略條約,野心昭然若揭,亡我之心不死

2025年06月14日19:04:04 歷史 1598

近期,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與英國大英圖書館相繼高調展出《馬關條約》《南京條約》原件,將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傷口”再次剖開。這看似是“歷史展覽”,實則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當日本將條約與《廣場協議》並列展示,當英國用VR技術放大清朝官員簽字時的“顫抖”畫面,這些國家正用扭曲的歷史敘事,為其在中美博弈中“站隊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尋找合法性。

鐵證如山,日英亮出百年侵略條約,野心昭然若揭,亡我之心不死 - 天天要聞

一、被篡改的歷史:用“條約”包裝侵略的偽善戲碼

1895年,日本用《馬關條約》從中國掠奪2.3億兩白銀,相當於其當時全年財政收入的8倍,這筆巨款直接助推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而如今,日本卻在展覽中將賠款換算成日元,試圖淡化其對中國經濟的毀滅性打擊;更將1895年繪製的《清國沿海要衝圖》與條約並置,赤裸裸地為釣魚島、台灣問題製造“歷史法理依據”。這種“歷史碰瓷”的背後,是日本右翼勢力對“大東亞共榮圈”的病態執念。

英國的操作同樣陰險。大英圖書館展示的《南京條約》刻意放大清朝官員“手抖”的細節,卻對“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等核心條款輕描淡寫。正如1842年英軍炮口對準南京城時的野蠻,今天的英國仍試圖通過歷史敘事暗示“中國軟弱可欺”,為其跟隨美國介入南海、台海事務尋找借口。

鐵證如山,日英亮出百年侵略條約,野心昭然若揭,亡我之心不死 - 天天要聞

二、中美博弈的“歷史槓桿”:日英為何此時亮出“血契”?

這兩場展覽的時間節點耐人尋味:日本選擇在美日澳菲聯合軍演期間開展,英國則在中美倫敦會談前夕造勢。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近期向美國提交“反華合作大禮包”,承諾協助擺脫對華稀土依賴、共建北極破冰船;英國則在中美談判中扮演“橋樑”,試圖用歷史牌換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這些動作共同指向一個事實: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日英正以“歷史合法性”為籌碼,向美國遞交“投名狀”,試圖在新的國際秩序中分得一杯羹。

三、中國的回應:從“東風導彈”到“文明自信”的降維打擊

面對這種“歷史與現實的雙重施壓”,中國的回應既硬核又清醒:央視罕見披露東風-5導彈的核心參數——射程超1.2萬公里、末端速度20倍音速、可覆蓋北美全境。這種“裸參數”展示打破了中國核力量的“模糊威懾”傳統,實質是在警告:任何試圖用歷史條約威脅中國的行徑,都將在現代國防力量面前撞得頭破血流。

更深遠的是,中國正以文明自信解構西方的歷史敘事。當日本將《馬關條約》與《廣場協議》並列,試圖將侵略美化成“弱肉強食”時,中國用“一帶一路”倡議證明:真正的大國崛起不靠掠奪,而是通過互利共贏創造價值;當英國用VR技術扭曲歷史時,中國用三星堆、良渚等考古發現重塑文明話語權——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包容性,早已超越了殖民主義的叢林法則。

鐵證如山,日英亮出百年侵略條約,野心昭然若揭,亡我之心不死 - 天天要聞

四、歷史的鏡鑒:警惕“新八國聯軍”的幽靈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895年的甲午慘敗,中國用百年血淚證明:當列強的“條約體系”遇上強權邏輯,弱者的妥協只會換來更殘酷的剝削。今天,日英的展覽恰似一面鏡子,照出某些國家對“霸權紅利”的貪婪——他們既想享受中國市場的紅利,又不願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於是選擇用歷史牌為美國的“印太戰略”鋪路,妄圖在中美博弈中“押注”未來。

但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當東風導彈的參數在央視屏幕上閃爍,當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9%、工業機器人出口暴漲55.4%,這些數據比任何條約都更有說服力:一個GDP佔全球18%、擁有全產業鏈優勢的中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正如《人民日報》所言:“今日之中國,早已不是那個只能在炮口下籤條約的國家。”

結語

博物館裡的條約永遠敵不過發射井中的導彈,歷史的“合法性”最終要靠實力背書。日英的展覽與其說是“歷史威懾”,不如說是“戰略焦慮”的體現——他們害怕失去對規則的主導權,更害怕看到一個不再按西方劇本發展的中國。但世界早已進入多極化時代,任何試圖“以史制華”的陰謀,都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浪潮中灰飛煙滅。正如那枚直指蒼穹的東風導彈,中國用硬核實力宣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辱我歷史者,雖久必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詞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危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