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2020年04月25日15:48:29 歷史 1206

許昌是歷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留下了豐富的三國遺迹,據統計有80多處。在許昌清潩河西岸,有一座墓冢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誰的墓冢呢?

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 天天要聞

一、清潩河畔卧忠臣

圓形的封土堆,有5米多高。上面長滿了青草和大大小小好幾種樹木。墓冢背靠清潩河,面朝西方向。墓前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廣場,有176平方米,周圍有蒼松翠柏環繞。

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 天天要聞

王允墓前立有兩塊碑刻,上面都刻有三個大字:王允墓。附近村民也稱為“堰口漢墓”。據說,王允衣冠冢上長有五棵柏樹,現在只剩下一棵了。

下面,還有必要介紹一下墓主人王允的生平。

二、出身名門系忠臣

王允(137~192年),字子師,據《後漢書》記載,他是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祁縣)人。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官宦世家,世代擔任州郡的重要官職,在當地影響很大,威望頗高。王允19歲任公職,他秉公為官,名聲越來越大。

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 天天要聞

漢獻帝初年,任司徒、尚書令。初平三年,巧設“連環計”,與呂布一起成功謀殺董卓。後來,王允被董卓的部將殺害於長安,當時才五十六歲。

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念其忠貞,專門為王允在許昌修建了衣冠冢。可見,清潩河畔這座王允墓,其實是他的衣冠冢。

三、功過是非後人評

後人對王允的評價褒貶不一。有褒揚的,認為他與呂布一起除掉董卓,為東漢王朝除去了一大奸臣。也有貶低王允的,認為是他的性格葬送了自己性命,也徹底毀滅了東漢王朝奪回權力的最重要的機會。

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 天天要聞

王允雖然有為朝廷剿滅亂臣,暫緩危難大局於一時之壯舉,卻無挽狂瀾於傾倒,救百姓於水火之謀略,他剛烈的個性曾經讓人無比感慨,又令人無比嘆息。

不過,我們只要仔細看看王允的生平事迹,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王允的確是東漢王朝的一名忠臣。

四、一抔黃土慰英傑

這些年,許昌對三國文化推崇有加,對三國遺迹也加大了保護力度。這張圖片是王允墓之前樣子。低矮的墓冢封土堆,上面長滿了雜草灌木。可能是遊人喜歡登上墓冢的頂部,上面留下了一條窄窄的小路。

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 天天要聞

2015年,許昌市對王允墓進行本體加固和周邊環境提升改造。2017年1月,王允墓被認定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看到的,是修繕後的王允墓。墓冢的封土堆加高了,周圍用石板加固了。墓冢頂部的柏樹保留了下來。還是有些遊人喜歡登上墓頂,在封土堆上,還是留下了一條窄窄的路,通向墓頂。

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 天天要聞

站在墓冢前,嘆古惜今,歷史風雲激蕩,蕩滌多少英雄豪傑,一代名臣終究湮滅於一抔黃土。了卻生前事,何計身後名。墓冢上的野草迎着春風搖曳,似乎是在訴說著王允不平凡的故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着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