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睿宗李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有兩人功勛顯著。這兩人就是他的兒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正是在這二人的幫助下,曾經的相王李旦才能再次榮登大寶。在李旦登基後,立下大功的三子李隆基被冊封為太子,而太平公主則權勢日隆。按理說,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姑侄倆曾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關係應該相對融洽。但李隆基登上皇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姑姑太平公主。李隆基為何這麼狠辣無情呢?爆史君今天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首先,二人權力的爭奪愈發激烈,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自古以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當初太平公主之所以與李隆基聯手,完全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韋皇后。韋皇后聯手女兒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李顯後,一心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武則天的其他兒子還在,武則天的女兒也在,哪能輪到一個外人鳩佔鵲巢?所以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姑侄倆一拍即合,聯手幹掉了韋氏一黨,扶性格懦弱的李旦登基稱帝。
太平公主扶持李旦,是因為李旦性格懦弱,方便她拿捏和日後參政。而李隆基扶持他父王,則是為了日後繼承皇位。二人都對權力虎視眈眈。韋氏一黨被除後,朝堂的勢力自然要重新進行劃分。太平公主仗着擁立之功,大力籠絡前朝舊臣,很多人也跑去抱她的大腿。而李隆基自然也不會聽之任之,也在暗自發展自己的勢力。至於形同傀儡的唐睿宗李旦,一開始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聽太子的意見。後來變得越來越傾向太子李隆基。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對李隆基就更加不滿。
其次,太平公主曾明目張胆地勸宰相宋璟換太子。太平公主知道李隆基英明能幹,一旦他日後登基,自己必定沒什麼好果子吃。所以便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門內,要求宋璟向皇帝提出更換太子的主張。幸虧宋璟識大體,嚴詞拒絕,才沒有讓太平公主陰謀得逞。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李隆基,面對一個曾試圖廢掉你太子之位的人,你會心慈手軟么?更何況,皇室本來就無親情。
最後,防止下一個武則天出現。李唐大臣對於女主幹政實在是害怕了,太平公主反對韋皇后,並不是因為她後宮干政,而是因為韋皇后不是自己人,觸及到了她的利益。事實上,在武則天的兒女中,最像武則天的就是太平公主。她自幼在母親身邊聆聽教誨,言行舉止學了十之七八,在朝中,她也籠絡了大批的門生故吏。一旦時機成熟,她必定會效仿武則天稱帝。
到時候,不僅是父親,而且連自己及子孫,都會成為太平公主屠刀下的冤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李隆基當然要幹掉太平公主。正如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所言:“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將萌芽掐死在搖籃中,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當然,如果是太平公主贏了,作為失敗者的李隆基也一定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