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人的三種選擇,值得借鑒

2020年04月01日17:39:03 歷史 1325

漢初三傑,是指西漢開國功臣中最為出色的三位人傑,他們分別是張良、蕭何與韓信。劉邦取得天下後,曾無不感慨的對他們說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漢初三傑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人的三種選擇,值得借鑒 - 天天要聞

可以看到,在漢初三傑之中,蕭何擅長內政,張良善出奇謀,而韓信戰績斐然。可儘管如此,三傑因為自己的性格、眼界和格局各有不同,最終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結局。韓信功高蓋主,被呂氏殺死在宮中;蕭何晚節不保,為世人所詬病;只有張良淡泊名利,最終功成身退。其實這三位人傑做出的不同選擇,也值得後世借鑒和學習。

漢初三傑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人的三種選擇,值得借鑒 - 天天要聞

韓信:因功自傲,不知進退

韓信的人生就像是坐過山車。他少年時期遊手好閒,被坊間鄉里瞧不起,還受到過胯下之辱;而立之年後,韓信投軍入伍,就此成為一代戰神,西漢初立後,韓信因功封為淮陰侯,算是榮歸故里;但在這以後,韓信做事狂妄自大,已經失去了分寸,因此劉邦和呂后都忌憚他,只能將其晚進宮中殺死。

人在逆境之時,應該學習韓信的不屈精神;可人在順境之時,千萬不能像他這般,變得狂妄自大和容易滿足。做人,始終要有一個分寸。當初韓信立下大功後,劉邦當著眾人面前向他許諾,沒有殺他的刀劍、也沒有捆着他的繩索;只要韓信站在這大地上,天下便沒有人能殺掉了他。韓信相信了,他自以為立下大功,所以逐漸變得囂張跋扈起來。甚至,他還密謀與他人謀反。

漢初三傑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人的三種選擇,值得借鑒 - 天天要聞

就這樣,呂后與蕭何密謀,將韓信匡進宮中。呂后派人用麻袋套住他,將其活活勒死,算是不違背劉邦親口許下的諾言。一代戰神韓信,竟死於幾個太監和宮女之手,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劇?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取得成就之後,我們不應該沾沾自喜,也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要盲目自大;與之相反的,是吸取這次進步的經驗,做好繼續提升的準備。

漢初三傑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人的三種選擇,值得借鑒 - 天天要聞

蕭何:力求自保,損人利己

蕭何的執政能力,是得到後世政治家的一致肯定的。在劉邦四處征戰期間,蕭何處理內政算是得心應手,即便有再繁瑣的政務,他也能有條不紊的完成。蕭何的內政能力有多高明?在他之後,曹參完全依照蕭何頒布的律令法典繼續治國,依舊能政績斐然。而“蕭規曹隨”的典故,也讓世人津津樂道。由此可見,在西漢開國之後,蕭何能成為僅次於劉邦的二號人物,這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人太聰明,往往卻更加惜命。在蕭何晚年,他逐漸察覺出劉邦對自己的擔心,不得已做了很多違心之事。在劉邦心裡,蕭何雖然跟他是同鄉,但威脅甚至比韓信還要大點。因此劉邦的親信,其實也是蕭何的親信,後者在關中境內也有着不俗威望。為了讓劉邦打消疑慮,蕭何開始“自污”,他故意在劉邦眼皮子底下貪污納穢,還經常做出仗勢欺人之舉。

漢初三傑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人的三種選擇,值得借鑒 - 天天要聞

蕭何的做法,讓世人很氣憤,但卻讓劉邦很開心,他知道蕭何是在表忠心。這還不算什麼,蕭何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將好友韓信給出賣掉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世不少人都鄙夷蕭何的做法。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聰明人雖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一定要注意分寸。做人留一線,不要以損害他人為代價,來完成自己的野望。這樣一來,別人只會看輕你。

漢初三傑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人的三種選擇,值得借鑒 - 天天要聞

張良:崇尚無為,逍遙自在

與蕭何、韓信相比,張良的處事態度更讓劉邦放心。一是他淡泊名利,崇尚黃老自學,對功名利祿不甚在意;二是張良根基淺薄,也從不私自結交黨羽。西漢創立後,面對劉邦的豐厚賞賜,張良只選取了“留”這一個地方。而且在即任之後,也從不插手朝中事宜。晚年時期的張良,曾隨道士雲遊,後世有不少人都說他已經超脫了。

張良的人生態度最值得我們學習:在獲得成功之時,我們依然能看清自己的本心,不為世俗名利所累。同時,做事要有把握,追求心境上的自由與超脫。而做到及時的功成身退,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應該學習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褒貶千年難定論!隋煬帝是昏君,還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聞

褒貶千年難定論!隋煬帝是昏君,還是千古一帝?

大業元年的江都,煙花如星雨般墜落在運河之上,將整條河面染成流動的霞色。隋煬帝楊廣斜倚在龍舟二樓的朱漆欄杆旁,手中的夜光杯映着粼粼波光。他望着舞姬們隨風翻飛的廣袖,忽然吟道:“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一旁的蕭皇后輕笑道:“陛下新作,怕是又要
基督教為什麼不停分裂?21世紀,天主教還會分裂嗎? - 天天要聞

基督教為什麼不停分裂?21世紀,天主教還會分裂嗎?

誰會成為下一任天主教教宗?在教宗方濟各去世後,這是懸於14億天主教教徒頭上的“上帝之問”。選舉下一任教宗的秘密會議(conclave),召開在即。全球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紅衣主教”,正在西斯廷禮拜堂(Sistine Ch
莫斯科舉行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 天天要聞

莫斯科舉行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途中有機會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驚 - 天天要聞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途中有機會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驚

當我們談論起古代犯罪的人,大家都會想到的一個場景就是被關在一個籠子里,然後有眾多的官兵押往刑場或者是發配至某個地方。不過在官兵押送發配地方的路上時,其實是有機會可以逃跑的,畢竟古代交通不便,不論走往哪裡都需要靠人力,最快的也就是通過牛馬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