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個清朝的皇帝,為何要向朱元璋下跪?

2020年03月30日17:00:33 歷史 1059

首先需要提一點的是,《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其實並不是杜撰,而是有史可依的。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個清朝的皇帝,為何要向朱元璋下跪? - 天天要聞

《清聖祖實錄》中,有關於康熙在第三次南巡中的講話

“明朝洪武乃創業之祖,朕兩次南巡俱舉祀典,親往奠酒,今朕臨幸,當再親祭”……上由甬道旁行,諭扈從諸臣皆於門外下馬。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詣寶城前行三獻禮。

所以,歷史上,康熙皇帝確實是去祭祀過朱元璋的陵墓。

而關於康熙皇帝跪拜朱元璋墓的原因,有着認可朱元璋的因素,畢竟朱元璋還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朱元璋出身草莽,歷經千辛萬苦,從刀山火海中走出來,成就千秋霸業。

而康熙雖然生下來就是皇子,但他的成長過程以及親政經歷同樣歷經波折,不啻於刀尖舔血。

所以,從這一角度講,兩人都是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最終拼出一片天下的,這種相似的際遇也讓康熙對朱元璋平添了很多敬意。同時,朱元璋令後人望而生畏的帝王權術,肯定也是康熙想要追求的,只有處在權力頂端的人,才能理解那種高處不勝寒的險境。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個清朝的皇帝,為何要向朱元璋下跪? - 天天要聞

朱元璋作為一代無可辯駁的雄主,他的治國手段,馭下之術,必定會與不甘平庸、心有所想的康熙產生深深的共鳴。都是皇帝,這樣的惺惺相惜,更促使康熙在拜祭的過程中多了一種個人業務能力方面的朝聖心理。

但話說回來,康熙跪拜朱元璋,主要還是一種政治手段,其目的就是一個作秀,以維繫清朝的一個正統形象。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大清國的江山是從明朝皇室手中奪來的,當然這並沒有什麼錯誤,這天下本就是有能者而得之的大爭之世。但是漢族百姓們卻不這麼想,因為滿人是外族,是韃子。漢人奪漢人的江山那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滿人奪漢人的江山那叫“侵略”,性質不同其意義也有所不同。

上千年的華夷之辨和漢人的民族榮譽感,使得絕大部分漢人對滿清皇室的統治極為抵觸。

清朝皇帝如何改變自己“侵略”漢人江山的性質呢? 自然是通過“禪讓”、“繼承”這些中原王朝一直以來的法理傳承,來向漢人證明滿清江山的合法性。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個清朝的皇帝,為何要向朱元璋下跪? - 天天要聞

清朝皇帝祭祀明陵,正是向全天下的漢人傳播“滿漢一家,求同存異”的政治思想,同時宣揚明朝的國運已盡,清朝是順天命而行,並非是外族侵略。

當然,這同時也是在康熙為了緩和當時滿漢兩族之間的矛盾所做出的一場表演。

南京是前明首都,明孝陵埋着朱元璋,這是兩個對當時整個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圖騰,康熙如果在南京向朱元璋低頭叩拜,表達了滿清傾慕、融入華夏文明的誠意,有利於緩解當時占絕大多數人口的漢族人民對滿清野蠻的印象,充分照顧了漢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緩解了社會矛盾。

於是乎,康熙皇帝為了安撫“明朝遺民”的念故之心,親自前往明陵行跪拜大禮,並且承諾“永不加賦”,順道還檢討了當初清軍入關時“揚州三日”、“嘉定三屠”的錯誤行為。

老百姓們瞧見當今皇帝親自祭拜明陵,又承諾“永不加賦”,被感動的稀里嘩啦。與此同時,康熙皇帝又命令社會上口碑不錯的文人墨客們為大清朝歌功頌德、控制輿論。曾經那些圍堵在明孝陵辱罵大清的“前明遺民”,很快就被康熙皇帝的行為洗了腦,轉而成為清朝政權的支持者。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個清朝的皇帝,為何要向朱元璋下跪? - 天天要聞

要知道當時江南是文採風流之地,名儒豪士不勝可數。他們身體雖然已經投降,但思想仍是拒絕的。康熙此舉,讓江南名士感動不已,當時記載:

“垂白之首,含哺之氓,罔不感仰聖仁,至於流涕。”

於是他們放下心中執念,出仕為清朝統治效力。康熙一拜,讓江南百萬名儒士子歸心。對於後人而言,我們所看到的不僅是歷史對朱元璋本人的極高讚賞,更多的還是康熙不凡的氣度。通過親自給朱元璋掃墓,拉攏漢人,表達滿漢一家的情誼。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個清朝的皇帝,為何要向朱元璋下跪? - 天天要聞

康熙曾說過:

“朕臨御多年,每以漢人為難治。”

治理天下在於收拾人心,只要天下人從內心找到對大清的認同感,江山就能穩固。康熙參拜明孝陵,是用一種“懷柔手段”,對天下漢人心的征服,對自己江山正統性的證明。不得不說,康熙這一跪,跪出了民心、跪出了輿論、跪出了一個統治者懂得審時度勢的智慧。

這一跪,跪的值。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一個清朝的皇帝,為何要向朱元璋下跪? - 天天要聞

事實上,不僅參拜明孝陵,康熙還開設過博學鴻儒科,設明史館,這些行為大同小異,都是為了收買人心,以成其“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理論依據。

這其實也預示着清朝在中原從“武治”到“文治”的轉變。

“打江山”和“坐江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創業容易守業難”,從努爾哈赤挾八旗虎師橫掃中原,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屍骨成山血流成河;從順治皇帝放棄尊嚴自我檢討,親筆寫下罪己詔,到康熙皇帝拜明陵,承諾永不加賦,嘔心瀝血開創“康乾盛世”。

這一系列的過程充分證明了清朝的統治者們通過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意識到了“以武治國,以暴制暴”只能維持一時的太平。“以文治國,安撫民心”才能讓江山穩固,社會安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 天天要聞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您輕輕翻開泛黃的歷史扉頁,時光指針定格在1893年1月27日。上海弄堂里傳來的嬰兒啼哭聲中,誰都不曾想到,這個生於動蕩年代的女孩,將用畢生心血在中華大地書寫不朽傳奇。十五歲的渡輪載着青澀少女駛向大洋彼岸,密歇根湖畔的晨霧沾濕了她的教科書。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刺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亡梁鄉死了,清廷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這是已經預知的結局,無法改變。刺殺梁鄉這個任務原本是交給顧買臣的,但是被顧買臣拒絕了,他雖然跟梁鄉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也不想以怨報德。或許我沒辦法救他,但也不會親手殺了他。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 天天要聞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暴繼業被羈押在無極縣看守所。(受訪者|供圖)恢復自由近三年後,暴繼業再次被公安機關拘留。暴繼業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南塔影村人,2022年7月20日,他的二兒子暴欽瑞因被控涉黑(案件被稱為“5·25”專案),在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死亡。當時,被“指居”的除了暴繼業父子,還有暴繼業的兩個兄弟和他們的兒子,及...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 天天要聞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保存數百年的神秘“龍骸”,近期被科學家揭開了真實面目。這具曾被誤認為神話生物的遺骸,如今證實是11世紀意外死亡的雌性日本貂。這項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學界數百年的謎團,更展現了歷史傳說與科學考證的奇妙碰撞。據日本正倉院資料記載,室町時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教於1429年參觀東大寺時,在修繕中的寺廟發...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 天天要聞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北京時間5月28日,陳夢衝上熱搜,原因是她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再談我的時代爭議,她說奧運奪冠後仍遭質疑很煎熬。陳夢直言那段時間非常煎熬,如果還有人問自己是不是我的時代到來了,陳夢說自己不敢說了。但巴黎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