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越南是如何恢復人口的?當地女性忍痛訴說:這個方法有點狠!

2025年06月09日19:53:08 歷史 1506

戰後越南是如何恢復人口的?當地女性忍痛訴說:這個方法有點狠! - 天天要聞

越南,這個東南亞的小國家,經歷過幾十年的戰亂,尤其是那場著名的越南戰爭(1955-1975年),整個國家被打得滿目瘡痍。戰爭結束時,越南不僅經濟崩潰,人口也大幅減少,特別是青壯年男性死傷慘重,勞動力短缺成了大問題。更麻煩的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很多女性找不到對象,生育率也跟着下滑。為了讓國家儘快恢復元氣,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想方設法把人口拉回來。這些政策確實管用,但對當地女性的影響卻不小,有些手段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狠”。

戰爭留下的爛攤子

越南戰爭可不是小打小鬧,那是冷戰時期的一場硬仗。北越蘇聯和中國撐腰,南越背後是美國,兩邊打了整整20年。結果呢?760萬越南人喪生,大部分是男性。到1975年戰爭結束時,全國人口只剩4000萬左右,比戰前少了一早已不復存在了。這麼多男人沒了,勞動力自然不夠用,重建國家成了頭等大事。更要命的是,性別比例完全亂了套,適齡男性大幅減少,很多女性成了“剩女”,沒法結婚生子。當時的生育率是6.0,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女人生6個孩子,但因為缺男人,加上經濟一團糟,人口增長根本跟不上。

戰後越南是如何恢復人口的?當地女性忍痛訴說:這個方法有點狠! - 天天要聞

面對這種危機,越南政府坐不住了,趕緊出台一堆政策,想把人口拉回來。他們的思路很簡單:鼓勵結婚,多生孩子,儘快填補勞動力缺口。具體措施有這麼幾個:

政府把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從18歲降到16歲,男性的也跟着調低。想法是讓年輕人早點結婚,早點生娃。

多生孩子能拿獎勵,比如糧食配給、醫療服務,還有孩子上學的補助,算是給家庭一點甜頭。

到處都是“為國添丁”的標語,廣播里天天喊,集會時也講,生孩子就是愛國,誰不生誰不愛國的架勢。

戰後越南是如何恢復人口的?當地女性忍痛訴說:這個方法有點狠! - 天天要聞

睜隻眼閉隻眼的多妻制

在一些地方,政府默認一夫多妻,目的是讓更多女性有機會結婚生子,解決性別失衡。

這些招數還真管用。1976到1978年,越南人口增長率保持在2.59%-2.66%的高位。到1999年,人口躥到7600萬,幾乎翻倍,速度快得驚人。

政策是見效了,可代價不小,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很多當地女性後來回想那段日子,都覺得既無奈又心酸。這些措施怎麼影響她們的,咱們一條條看。

戰後越南是如何恢復人口的?當地女性忍痛訴說:這個方法有點狠! - 天天要聞

政府一喊早結婚,很多女孩十六七歲就嫁人了,有的18歲就當媽。身體還沒發育成熟,就得連着生好幾個孩子,懷孕、分娩次數太多,健康問題一大堆。農村裡醫療條件差,有些女性生完孩子身體就垮了。

為了響應號召,很多女孩早早輟學,回家結婚生娃。尤其在農村,女性的教育本來就少,這一來更沒機會上學了。沒文化,工作也找不到,只能圍着家務和農活轉,職業發展基本無望。

家裡負擔重得喘不過氣

戰後經濟爛得不行,養孩子全靠自己。政府補貼是有,可那點糧食和錢哪夠養一大家子?女性既要生孩子,還要操持家務、干農活,甚至想辦法賺點外快。每天累得像狗,壓力大到不行。

戰後越南是如何恢復人口的?當地女性忍痛訴說:這個方法有點狠! - 天天要聞

越南傳統觀念里,女性地位就不高,這些政策一推,女性更像生育機器。生完孩子,家裡和社會都不太把她們當回事,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沒用了,被邊緣化得厲害。

後來一些調查里,越南女性聊起那段日子,語氣里滿是複雜的情緒。她們不是不明白國家難處,也想為重建出力,可這方式實在太猛了,犧牲的幾乎全是她們的青春和選擇。

有女性回憶,18歲結婚,19歲生頭胎,21歲、23歲又生兩個,每次生完都覺得自己被掏空了。還有人說,本來想讀書當老師,可政策一來,夢想全泡湯,只能回家當媽。這些故事聽着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時間一長,政府也看出問題來了。1986年,越南搞了個“革新開放”,經濟往市場化走,社會和人口政策也開始調整。政府不再一味催生,轉而重視女性的教育和工作機會,生育率慢慢降下來。到1999年,生育率掉到2.3,人口增長穩住了,後來還推計劃生育,講究質量不再只拼數量。

戰後越南是如何恢復人口的?當地女性忍痛訴說:這個方法有點狠! - 天天要聞

雖然那段日子苦,越南女性真沒被打垮。不少人在生完孩子後,靠自學和社區幫忙,撿回了讀書的夢想。有些人晚年還當了村裡的老師,把知識傳下去。比如有個叫阮氏蘭的,50歲時在小學代課,她用自己的經歷激勵孩子們,說不想讓他們再被政策綁住手腳。

最後說兩句

戰後越南恢復人口這段歷史挺複雜的。政策確實讓國家緩過勁來,可女性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這事兒告訴我們,政策不能只看眼前效果,還得想想長遠影響,尤其是對個人的衝擊。越南女性的堅韌和犧牲,撐起了國家的未來,她們的故事值得好好記住,也得讓人反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隨着氣溫攀升,嶺南大地處處荔枝飄香。這幾天,廣州一棵千年古荔為廣州最古老的荔枝樹,時隔數年後再結碩果,這一罕見的景象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拍照觀賞。千年古荔位於廣州黃埔玉岩書院,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這個年齡對於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州來說,可謂見證了城市半部的歷史,承載着市民對嶺南佳果的記...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 天天要聞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文物有話說)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出的記里鼓車復原模型。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張蔭麟復原《宋史》記載的記里鼓車齒輪裝置圖。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出租車是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過記錄行車裡程計算費用,因此也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 天天要聞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在三國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總帶着一絲微妙的光芒。當五子良將馳騁沙場、威震敵膽時,這位曹魏元勛的軍事履歷上卻難覓耀眼的勝績。史書冷峻的筆墨下,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浮出水面:一位鮮有戰功的將領,為何能登上曹魏權力之巔,成為曹操時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 天天要聞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作者:青燈雖然說皇帝後宮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務事,可是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辯。特別是在明朝,皇帝娶什麼樣的嬪妃,立後還是廢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勢必要鬧上一場。可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后,她被廢黜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一人說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