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2025年05月27日19:50:15 歷史 5332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就在今天,

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


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舉行歷史見證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紀念活動,歡迎一座見證上海解放烽火歲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歷史紀念浮雕,在歷經三年多的保護性遷移後正式回遷原址。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彭浦新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奇經歷、光榮夢想的地方,見證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不撓,努力建設美好家園的奮鬥史。”



在紀念浮雕前,彭浦新村街道退休幹部丁立行從“彭浦”地名的由來講起,將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戰火淬鍊解放上海的烽火激蕩彭浦新村建村等多件彭浦新村歷史大事件娓娓道來。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讓彭一小區老居民們格外激動的是,

他們的“童年夥伴”碉堡

也一起“回家”了。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1958年搬進彭一小區的時候,碉堡就已經在這裡了。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一起鑽進碉堡里玩。2021年搬遷的時候,還擔心碉堡會不會被拆除。沒想到,碉堡會在今天這個有着特別意義的日子裡,比我們先‘回家’。”



居民周先生一邊輕輕撫摸着斑駁的碉堡牆體,一邊和老鄰居們一起回憶着小時候在碉堡里玩耍的時光。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居民庄先生還從手機相冊里翻出搬遷前拍攝的碉堡照片進行比對,“真好!這座陪伴了我50多年的碉堡還是老樣子,位置也基本沒變,感覺特別親切。等回搬後,又能每天見到它了。”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座鋼筋混凝土碉堡表面的彈痕仍舊清晰可見,彷彿無聲訴說著76年前的崢嶸歲月。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它也是上海為數不多的

較為完好保留下來的一座碉堡。


2021年,為了配合彭一小區舊住房拆除重建成套改造工程,相關部門對碉堡進行了整體切割遷移和加固保護。今天,這座承載着厚重歷史的見證物正式“回家”,與新建成的居民樓和諧共生,將不僅為研究解放戰爭提供實物依據,更成為社區居民、青少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鮮活載體。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打響上海戰役這場戰役被形象地比喻為‘瓷器店裡打老鼠’,為了既堅決消滅敵人解放上海,又保護城市、保證市民正常生活,解放軍不使用重武器,許多戰士用生命踐行了將上海完整交到人民手中的莊嚴承諾。活動中,靜安區第四中心小學老師韓逸楓站在碉堡前,結合實物與老電影《戰上海》影像資料,聲情並茂地為小學生代表、團員青年代表和社區居民代表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聽完老師的講課,一位同學感慨地說道:“以前只在課本里讀到‘解放上海’,今天看到真實的碉堡和那些彈痕,聽到老師講解的歷史細節,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歲月變遷,

鐫刻在碉堡上的彈痕清晰如昨,

它們不僅見證了上海的光榮與夢想,

也提醒着當下的每一個人:

紅色基因要銘記於心,

更要踐之於行。



正如一位居民所言:“碉堡回來了,歷史就不會走遠;精神傳承下去,未來就有了根。”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記者:邢蓓琳

圖片:彭浦新村街道

視頻:樓英俊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着炎炎烈日,楊少華坐着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