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清朝年輕人反抗不公的故事,故事的發展如同翻版基督山伯爵,相信看完這個故事,你一定會對社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他叫譚延闓,生於光緒五年湖南一名門望族。他的父親,乃是兩廣總督,聲名赫赫。
譚延闓雖家世不俗,但他並非譚家正室所生,而是由一丫鬟所生。清朝時期民風保守,什麼事都喜歡講究身份等級,譚家自然也不例外。特別地,在譚延闓之前,譚家早已有兩個兒子,所以一開始,沒人看好譚延闓。
然而,偏偏是不被看好的譚延闓,在12歲時一舉中了秀才。古往今來,十來歲就中秀才,可謂鳳毛麟角。這樣的人,不僅天賦驚人,仕途潛力更是不一般。
也就是從這時起,譚家開始着力培養他。譚延闓也不負所望,在讀書上極其用功,不僅寫得了一手好字,還能寫出好文采來。
年紀輕輕的譚延闓,曾下定決心,將來他一定要考中狀元,像父親一樣在朝廷里做官,為民請命。
1904年,已是進士的譚延闓赴京會試,正一步步奔赴他的狀元之路。主考官們審閱無數文章,卻見他文采突出,無可挑剔,紛紛傳閱開來,最終一致同意進士第一名,也就是當年的“會元”為譚延闓。
能中會元,意味着學識和才氣在萬人之上,若是不出意外,譚延闓很可能在經過殿試之後,奪得狀元。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的名字,竟成了他狀元路上的最大障礙。
在決定狀元時,慈禧太后看到“譚延闓”,便將他從候選名單上划去。譚延闓,光是這一姓氏便叫她觸目驚心,不禁想到當年那位叛賊“譚嗣同”,更關鍵的是,他們都是出自維新派最為活躍的湖南。這些信息,無疑不像一根刺一般扎進慈禧太后的心裡。
彼時,各地暴動餘波未平,反清情緒不斷高漲,作為滿清掌舵人的慈禧太后,內心始終不能平靜,她擔心譚延闓,也會像之前的那位一樣,想要動搖滿清的根基,便立即選了另一人——劉春霖,春霖春霖,名字很好,有恩澤之意,又包含着新希望。
這一切沒來由的猜想,不過是慈禧太后一廂情願。那時的她不清楚,她所做的荒唐決定,不僅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也徹底影響了她的一生。
另一邊,滿懷期待的譚延闓,在家人的陪同下焦急地等待放榜的消息。
儘管所有人都告訴他,以他的能力絕對可以高中,但不知為何,譚延闓總覺得不夠心安。幾日之後終於迎來放榜,當看到前列的“劉春霖”,以及列入二甲第三十五名的“譚延闓”之後,他頓時有些心灰意冷。
儘管譚延闓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但他覺得,此前奪得會元的自己不該是如此結果。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他們弄錯了?可是,老佛爺欽定,又能有錯嗎?因此,就算他再有不滿,再覺得不公,也只能選擇接受。
又過了一年,清政府向全國各地推行新政,深知體制僵化和不公的譚延闓,重新燃起希望,他想出一份力,為更多人創造出一片清明的天地。
於是,他開始四處奔走,廣結賢士,最終還組織了湖南諮議局,也就是傾聽和收集百姓意見的機構,當時他出任諮議局的議長。
期間,譚延闓見到湖南總督是非不分,徇私枉法,一怒之下就將這一事上告朝廷。可誰知,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無視,他本人也因此受到排擠。
經歷了此事後,若是一般人,往往都會收斂,可譚延闓不一樣,他不僅沒有收斂,甚至三番四次向慈禧太后請願。他想通過改革體制來阻止不公,但毫不意外的是,等來的是一次次無視和打壓。
此時,譚延闓終於意識到,整個清廷,已經爛透了。
他甚至有些悔恨,明明自己早就該看清整個大清朝廷,早就該意識到,這個風雨飄搖的晚清,徹底沒救了。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了,已不再對清廷抱有任何幻想的譚延闓,開始積極響應,加入了轟轟烈烈的起義之中。
作為曾經的清廷官員,譚延闓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他開始在湖南組織起參議院,推動湖南新軍起義。在那年,湖南宣布從晚清手中獨立,譚延闓也成功地被推舉為湖南都督。
從一開始,譚延闓並沒有想過,自己會走上這一條路,他也不清楚,慈禧太后在權衡利弊之下,把他的名字從候選名單上划去。他只清楚,曾經他是真心希望能為朝廷效力,卻一次次被排擠、輕視,最終被逼為大清的反叛者。
而慈禧太后,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一語成讖,幾年前那荒唐的一筆,最終要用整個滿清的統治為代價,正所謂春蟬不解秋葉落,到死方知透骨寒。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後悔葯,如果有,那麼慈禧太后一定會用盡錢財去換,換回當年做決定的那些時刻。
一代才子,備受冷落和排擠,從而走上反叛之路,最終間接地復了當年的仇。類似之事,在歷史中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韓信,他用兵如神,卻在投奔項羽之後,遭受輕視和排擠,無可奈何之下,轉投劉邦。
在劉邦營下,韓信終於能發揮其才能,為劉邦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在垓下,一計四面楚歌,讓曾經的主公項羽徹底潰敗,落得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
一個不懂識人,不會用人的統治者,最終都會迎來眾叛親離的慘烈下場,因為她所作之決定,而會帶來不公,讓許許多多有志之士、有能之人無法得到應有的回應,反而一步步被逼上絕路。
慈禧太后在欽點狀元時,不以才識人,而是以莫須有的想法排擠有志之士,可見她的不安已經達到了極點。既知外界不滿,卻又死守江山,不懂用人,又不願改變,自然只能帶着整個大清一同墜入黑暗的深淵。
參考資料:
2011-08-04 02:46:47 來源:新京報 譚延闓 三次督湘 始於辛亥
2018-01-25 12:39 來源:華聲在線 歷史上的今天丨1880年,“文甘草”譚延闓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