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能把人帶到多遠的地方?從烏克蘭的基輔到中國的山東,中間隔着萬水千山,語言不通,文化不同,可偏偏就有人敢邁出這。
烏克蘭二婚姑娘多瑪,嫁給了中國小伙大軍,大軍的媽,也就是多瑪的婆婆,聽說多瑪娘家日子不好過,二話不說就轉了1萬塊錢過去。
作者-晨 編輯-晨
多瑪,烏克蘭基輔人,三十齣頭,長得那叫一個水靈,白皮膚大眼睛,身材高挑,跟模特似的,她以前結過一次婚,可惜沒啥好結果,帶着點傷痕獨自生活了幾年,大軍是山東菏澤的小夥子,個頭不高,皮膚曬得黑乎乎,但人老實,幹活麻利,家裡種地開小店,日子過得踏實。
按理說,這倆人八竿子打不着,可緣分這東西,誰說得准,2018年,大軍跟着一個朋友去烏克蘭做點小生意,主要是倒騰些中國的日用品過去賣,那時候他壓根沒想過找個外國媳婦兒,就是想賺點錢給家裡蓋個新房。
可有一次,他在基輔的集市上擺攤,多瑪正好路過,買了點東西,倆人用磕磕絆絆的英語聊了幾句,大軍那山東味兒的“OK”和多瑪的烏克蘭口音混在一塊兒,愣是把對方逗樂了,多瑪後來回憶說:“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兒,就覺得這個中國男人挺有意思,笑起來傻乎乎的,看着讓人放心。”
大軍當時就覺得這姑娘長得太俊了,但壓根沒敢多想,畢竟覺得自己一農村小伙,哪配得上人家,可誰知道,多瑪主動加了他的微信,倆人就這麼聊上了,聊着聊着,大軍發現多瑪不光人漂亮,心也好。
她會給他講烏克蘭的風土人情,還教他幾句簡單的烏克蘭語,大軍也投桃報李,拍自己家院子里的雞鴨、田裡的莊稼給她看,半年後,大軍回國前鼓起勇氣問:“你願不願意跟我去中國?”多瑪猶豫了幾天,最後咬咬牙說:“行,我試試。”
2019年,多瑪跟着大軍回了山東菏澤,剛到村裡的時候,那場面可真熱鬧,鄉親們聽說大軍帶了個洋媳婦回來,都跑來看稀奇,多瑪穿着件簡單的羽絨服,站在大軍的土坯房門口,笑得有點靦腆。
村裡人七嘴八舌:“哎喲,這姑娘真白啊!”“這得多冷啊,烏克蘭不比咱這兒暖和吧?”可日子一長,多瑪發現現實跟想象差得有點遠,她不會說中文,村裡人也不會英語,交流全靠大軍當翻譯,山東的冬天冷得刺骨,家裡沒暖氣,多瑪凍得直哆嗦。
大軍媽,也就是婆婆李翠蘭,開始還挺高興,覺得兒子找了個洋媳婦挺有面子,可時間久了,也有點犯嘀咕:“這丫頭啥也不會幹,咋過日子?”多瑪也不是沒努力,她試着學做飯,可烏克蘭的紅菜湯和山東的大鍋菜完全不是一個路子,第一次炒菜還把鍋燒糊了。
大軍安慰她說:“沒事兒,慢慢來,”可多瑪心裡憋屈,她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外國媳婦”,於是,她開始跟着婆婆學擀麵、包餃子,笨手笨腳地幹活,手上磨出了繭子,婆婆李翠蘭是個典型的山東農村婦女,心直口快,但心眼兒不壞。
她看多瑪這麼用心,慢慢也軟了心腸,有一次,多瑪包的餃子歪七扭八,李翠蘭一邊笑一邊說:“哎呀,你這手藝還得練!不過沒事兒,有我在,餓不着你!”多瑪聽不懂全話,但看婆婆的表情,也知道是在鼓勵她。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多瑪的娘家徹底亂了套,她媽帶着弟弟妹妹擠在基輔郊外的小房子里,吃的用的都緊巴巴的,多瑪急得不行,可她和大軍手頭也不寬裕,倆人結婚後一直在攢錢想蓋個新房,存款也就幾萬塊。
她晚上偷偷給娘家打視頻電話,眼淚汪汪地跟大軍說:“我媽那兒真的過不下去了,我想幫幫他們,”大軍聽完,眉頭皺得老高,他知道多瑪心疼家人,可自己這邊也拿不出多少錢,他琢磨了一宿,第二天跟媽李翠蘭說了這事兒。
李翠蘭一聽,拍着桌子說:“啥?她娘家沒飯吃了?那可不行!咱家再窮,也不能讓人家餓着肚子!”當天晚上,李翠蘭就從自己的存摺里掏出1萬塊錢,讓大軍轉給了多瑪的娘家,她還特意囑咐:“你告訴多瑪,這錢不用還,咱是一家人,她娘家的事兒就是咱的事兒!”
大軍把這話翻給多瑪聽,多瑪愣了好幾秒,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她一把抱住婆婆,結結巴巴地說:“謝謝,媽媽,真的謝謝!”多瑪後來講起這事兒,聲音里還帶着哽咽:“我從沒想過婆婆會這麼幫我,她不是我親媽,可比親媽還親,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沒嫁錯地方。”
有了婆婆這1萬塊錢的支援,多瑪娘家的日子稍微緩了過來,她媽還特意錄了個視頻,用烏克蘭語說了好多感謝的話,讓多瑪翻給婆婆聽,李翠蘭聽完,樂得合不攏嘴:“哎呀,這老太太還挺客氣!以後有啥難處,儘管吱聲!”
這事兒之後,多瑪和大軍的小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多瑪的中文突飛猛進,能跟村裡人簡單嘮嗑了,她還學會了做山東煎餅,薄得透光,卷上大蔥和醬,婆婆吃得直誇:“這丫頭,真行!”大軍也沒閑着,他在縣城找了份物流的工作,工資不高但穩定,倆人攢的錢一點點多了起來。
村裡人看多瑪這麼能幹,態度也變了,以前老有人背後嘀咕:“這洋媳婦能幹啥?”現在見面都誇:“大軍有福氣,娶了個好媳婦!”多瑪聽着這些,心裡美滋滋的,她說:“我剛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像個外人,現在真覺得這兒是家了。”
到了2025年多瑪和大軍結婚快六年了,倆人終於攢夠錢,把老家的土坯房翻新成了兩層小樓,紅瓦白牆,看着敞亮,多瑪還在院子里種了點花,烏克蘭風味的小雛菊和中國的大牡丹混在一塊兒,別有一番味道。
婆婆李翠蘭今年六十齣頭,身子骨還硬朗,隔三差五就去多瑪娘家寄點東西,毛衣、茶葉,說是“一家人不講究那些”,多瑪的弟弟妹妹也常通過視頻跟這邊聊天,喊李翠蘭“中國奶奶”,把她樂得不行。
多瑪和大軍還沒要孩子,倆人都說想再多攢點錢,給以後娃兒更好的生活,不過村裡人已經開始打趣了:“啥時候添個中烏混血小寶寶?肯定俊得很!”多瑪聽了就笑,也不急着回答,她跟我說:“日子得一步步來,我現在已經很知足了。”
現如今,多瑪偶爾會在網上發點視頻,秀秀自己的山東生活,她不追求當網紅,就是想記錄這段跨國婚姻的點滴,視頻里,她擀麵的時候手藝熟練得像個老山東媳婦,大軍在旁邊憨憨地笑,婆婆端着碗煎餅湯嘮叨:“多吃點,別餓着!”這畫面,咋看咋溫馨。
信息來源:大軍和多瑪:烏克蘭丈母娘家揭不開鍋 得知消息中國小伙立馬匯款1000美金:不夠再找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