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鄒宸 俞倩瑋
雷鋒帽和中山裝的穿搭、老式自行車、展銷門市……前段時間,一張拍攝於40年前的爺孫照引發全網關注。(報道詳情戳這裡)
老照片定格的瞬間,打開了曾經的杭州老底子,讓人意猶未盡。
這波“回憶殺”還在繼續。
3月25日下午,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特意找到潮新聞·錢江晚報,遞上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前來分享回憶的96歲爺爺 鄒宸/攝
照片拍攝於1997年6月,鐵路杭州站舊站房改造之前。
當年的老先生背挺得筆直,看起來60多歲的樣子。他摟着妻子的腰,兩人看着都十分精神,頭髮烏黑茂密。
照片背景中的城站古色古香,兩側拉着“告別老城站 共建新城站”字樣的橫幅。
拍攝於城站改造前的照片 鄒宸/攝
再次翻到這張照片,老先生感慨萬千。
他叫黃政生,是一名鐵路工作者,於1990年退休。“2018年,我老婆過世,我今年已經96歲了,這段記憶卻一直刻在心底。”
說起當時的城站景象,老爺子打開了“話匣子”。
黃爺爺回憶說,老城站的對面是一條小巷子,路很窄,開滿一排小店,來往旅客在小吃店、茶館歇腳,格外熱鬧。“就像是作家筆下描述的舊時江南的樣子。”
車站附近有家人氣火爆的餐館——功德林,賣些素雞,素腸之類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倒不是這家店的飯菜,而是他家的招牌。”黃爺爺告訴記者,餐館是那時最普遍的江南酒肆風格,兩層磚木結構,在突出於清泰街的馬頭牆上用黑漆刷着三個大字“功德林”。
清泰街那時同樣是條小路,沿着清泰街從環城東路過來往市區走,路被這家餐館攔住一半,“老遠就能看到這家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城站火車站外觀 資料圖片
再過一道橋,走一陣子就來到了四季青,“規模沒有現在這麼大,但已經很熱鬧了,不少商戶吆喝叫賣當下的時裝。”
1997年6月24日22時24分,杭州城站送走最後一趟列車,宣告封站停用,兩天後杭州站站房開始拆除。
現在的杭州站站房於1999年12月28日竣工,也就是如今大家見到的模樣,採用了上進下出式設計,體現江南民居“粉牆黛瓦”意象。
作為杭州城裡的地標性建築,杭州站不僅與市民生活掛鈎,更是杭州城市發展的象徵,近現代百餘年的歷史鐫刻在它的鐵軌間、月台上。
“那時候小汽車不多,大家出行工具主要以自行車、公交車為主。現在真的是今非昔比,交通四通八達,四處高樓林立。”老爺子感慨城市建設變化之快:“美麗杭州、美麗西湖,不論時光如何變遷,我們的城市總有不一樣的韻味。”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