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為:粗衣俗表的戰士畢竟是戰士,精緻完美的蒼蠅畢竟是蒼蠅

2025年03月22日15:13:06 歷史 1256

劉潤為:粗衣俗表的戰士畢竟是戰士,精緻完美的蒼蠅畢竟是蒼蠅 - 天天要聞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

劉潤為


我是河北人,也曾主編過《延安文藝大系》,所以見到《華北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文藝大系》感到很親切。全書體例科學、脈絡分明、史料翔實、文字規範,堪稱大型革命歷史文獻叢書的精品。它的出版,對於提高河北出版界的學術品位,增強河北人民的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藉此機會,謹向為編纂這套叢書付出極大心血的陳晉同志,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和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華北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文藝的重要意義應當放到整個延安文藝運動中來考察。學界一般認為,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吳起鎮,與陝北軍民舉行盛大文藝聯歡,拉開了延安文藝運動的序幕,而1949年7月在北平召開的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則標誌着延安文藝運動的結束。這是一個歷時14年、波及全國的群眾性文藝活動。它上承左翼文藝和蘇區革命文藝,下啟社會主義文藝,是中華民族的一座煊赫千古的文藝豐碑。而華北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的文藝運動,則是延安文藝運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場空前的群眾運動。人民不僅是這場運動的主導主體、推進主體、受益主體,而且是其間一切成敗得失的評判主體。它的發展繁榮,標誌着帝王將相、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統治文藝領域的結束,兩千多年來被顛倒的歷史被顛倒了過來。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華北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文藝的作用,就在於它和整個延安文藝一樣,緊緊服務於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時代主題,充分發揮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戰鬥作用,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了階段性的不朽功勛。舉一個很小的例子。我小的時候常聽父輩們吟唱一首叫作《叫聲老大娘》的八路軍歌曲,現在只記得這樣幾句:“叫聲老大娘啊,聽我把話講啊,開開您的門啊,借我一間房啊!”父輩們說,那時的鄉親們只要聽到這個歌聲,就知道是自己的子弟兵來了,就會熱情地把他們迎入屋內;如果聽到咚咚的敲門聲,就知道是偽軍或日本鬼子來了,便閉門不出。

有些人說那一時期的作品藝術水平太低,因而不屑一顧,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偏見。當然,從今天看去,那一時期確有不少作品顯得粗糙一些,但是如果歷史地來看,這種粗糙則有其不可避免的客觀原因。那一時期的文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藝,而是民族解放戰爭、人民解放戰爭年代的革命文藝。戰爭,用戰爭的手段去贏得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是當時壓倒一切的大局。其他各條戰線、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服務於這個大局。革命文藝工作者是拿筆的戰士,也是拿槍的戰士。戰事緊迫時,他們要衝上火線,與敵人進行生死的搏鬥,比如在解放滄州時,就有不少來自延安的文藝戰士參加攻城的戰鬥。而當他們拿起筆來時,也是要以筆為刀槍,讓它迅捷地發揮激起仇恨、鼓起勇氣、凝聚力量的功能。任務的急迫和條件的限制,往往不容許他們進行精雕細刻的創作。作為文藝家,誰都鍾愛自己的作品,誰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成為無瑕的美玉,但是在那樣一種特定環境下,革命文藝工作者為了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寧可捨棄作品的精緻,這是具有使命感和奉獻精神的表現。我們這些享受他們當年奮鬥成果的人,非但不對他們當年的忘我奮鬥心存敬意,反而無端地加以指責,這顯然是很不公平的。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這些作品儘管粗糙,但是無不透露出昂揚奮發的神采,無不是推動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動力。相反,周作人等在侵略者用刺刀搭成的安樂窩中優哉游哉地炮製出來的小品,固然精緻得可以,但是到了最危險時刻的中華民族需要這樣的精緻嗎?記得在2008年1月“馬工程”書稿《文學理論》審議會上,著名黨史專家金沖及曾說:有一次閑聊,他的一個家人說周作人的小品很有味道,金沖及則回答說:我年輕時卻很討厭那些東西,在危急存亡的時候,他卻在那裡擺弄那些小花、小草、小貓、小狗,看了直覺得噁心。應當說,粗衣俗表的戰士畢竟是戰士,精緻完美的蒼蠅畢竟是蒼蠅,我們應取這樣的評價尺度。

另一面的事實是,儘管處在那樣一種異常嚴峻的環境中,但是通過革命文藝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仍然創造出了一大批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作品。如小說《荷花澱》《小二黑結婚》《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詩歌《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歌曲《團結就是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等,都以對那一時期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精當概括,從而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賀敬之就說過:“誰說我們解放區文學水平低?我們有孫犁!”

縱觀歷史,任何一場文藝運動,無論規模多大、時間多長,留下來的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終究是少數。唐代古文運動和宋代散文革新運動合在一起,卓有建樹者也就是唐宋散文八大家和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兩相比較,包括華北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文藝在內的延安文藝運動是足以讓中華民族感到驕傲的。更何況參加那個時期文藝經典創造的,還有一些農民文藝家和戰士文藝家,這更是亘古未有的文藝奇觀。

前人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我們說,欲知歷史,必先整理史料。現在,《華北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文藝大系》《延安文藝大系》等等已經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任務是使用它、研究它,從中發現和把握革命文藝的發展規律,從而把新時代的文藝創作提升到更加自覺的階段。

劉潤為:粗衣俗表的戰士畢竟是戰士,精緻完美的蒼蠅畢竟是蒼蠅 - 天天要聞


(本文系作者在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河北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大型文獻叢書《華北抗日根據地及解放區文藝大系》研討會”上的發言;來源:崑崙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紅色文化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 天天要聞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在抗戰老兵許俊科家中,陳列着金光閃閃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長江支隊南下福建60周年紀念章”鐫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閩綻放的鐵血征程,一副“優秀共產黨員”牌匾輝映使命榮光。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着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