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2025年03月17日06:40:17 歷史 6854

本報記者  胡婧怡  陳熙芮  白紫微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華晨寶馬瀋陽生產基地總裝車間內,一批新能源汽車下線。 華晨寶馬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戴鶴軒。 受訪者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尼科萊利斯(中)與醫務人員共同指導截癱患者使用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進行步行訓練。 宣武醫院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尼科萊利斯。 受訪者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迪亞洛(前)在浙江金華市浦江縣上河村體驗當地傳統文化。 受訪者供圖

“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天天要聞

非洲博物館志願者(右一)向觀眾介紹館內藏品。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供圖

世界需要交流,創新需要合作。中國開放的大門將始終向各國人才敞開。外國專家在華工作、生活的經歷,是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深度融合的生動縮影。2024年,共100名外國專家獲頒中國政府友誼獎,本報記者採訪了其中6位獲獎者,講述他們與中國的友誼和故事,分上下篇推出。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

攜手中國夥伴,實現互惠共贏

“友誼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力量。”在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儀式上,來自德國的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如是說。

10多年前,戴鶴軒第一次來到遼寧瀋陽,那時華晨寶馬僅有一座工廠,每天僅能生產汽車100輛。如今,瀋陽擁有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全球售出的每4輛寶馬汽車,就有一輛是“瀋陽製造”。“我感受到了遼寧深厚的工業底蘊,更看到了一個潛力無限的中國。”戴鶴軒不禁讚歎。

在戴鶴軒看來,華晨寶馬是德國工程與中國速度、中國創新強強聯合的典範。自8年前進入華晨寶馬任職以來,他一直致力於推進公司本土化,將其融入中國汽車產業整體發展之中。“中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寶馬所追求的‘精益、綠色、數字化’生產戰略是一致的。我們與中國夥伴緊密合作、互惠共贏,共同促進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繁榮發展。”戴鶴軒介紹,華晨寶馬目前在中國有約460家供應商,其中一些已成長為行業領導者,在全球開展業務。

在戴鶴軒帶領下,華晨寶馬高度重視綠色製造,堅定支持中國“雙碳”目標。瀋陽生產基地及全國37個非生產場所已經採用100%可再生能源電力,40%以上的遼寧供應商、全部一級動力電池供應商和全部鋁錠供應商已開始使用綠色電力生產。公司還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積極推動生產數字化轉型。2022年建成投產的鐵西工廠里達廠區,是寶馬集團全球首個完全在虛擬環境進行規劃和模擬的工廠。整個瀋陽生產基地目前已上線約百項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工作之餘,戴鶴軒帶領團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僅開展了“bmw中國文化之旅”“bmw美麗家園行動”等公益項目,還推動瀋陽德國學校的發展,促進中德教育文化交流。他本人也擔任浙江省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型智庫顧問委員和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對我和華晨寶馬而言,中國是我們的家,我們有責任關愛這個家園。”戴鶴軒表示,公司將不斷創新,與中國合作夥伴實現互惠共贏,為中國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創造更多長遠價值。

巴西神經生物學家、腦機接口技術研究先驅米格爾·尼科萊利斯——

創新腦機接口,促進科研合作

“我從未想到有一天會得到中國政府如此高的認可,這或許是我職業生涯中獲得的最崇高榮譽之一!”巴西神經生物學家、腦機接口技術研究先驅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對記者表示,希望他獲頒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能激勵更多巴中兩國學者開展更深入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

尼科萊利斯因在腦機接口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享譽國際,被譽為“腦機接口之父”。自上世紀末以來,他專註於研究腦機接口,讓大腦直接控制機器人、機械臂或計算機等外部設備。該技術通過讀取和解碼腦電信號,將人的意志轉化為指令,實現無須依賴肌肉或語言的機電控制。

“我主要將這一技術應用於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只有實現安全、有效、可負擔,才能惠及更多普通患者。”尼科萊利斯介紹。研究表明,全球超30億人飽受神經系統疾病困擾,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健康不良和殘疾的主要原因。2014年,尼科萊利斯發起了“重拾行走計劃”,吸引來自25個國家的150多名學者參與其中。

近年來,尼科萊利斯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以下簡稱“宣武醫院”)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創辦《腦網絡疾病》英文學術期刊,開展了中國首個腦機接口註冊臨床研究項目,共同探索外骨骼機器人在截癱患者康復中的具體應用。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宣武醫院牽頭中國首個癲癇植入式腦機接口Ⅲ期臨床器械臨床項目,組建腦機接口、介入腦機接口等15個學術團隊,開發國內領先水平醫療技術20餘項,其中植入式腦機接口、閉環刺激外科器械數量占業內在研產品數的85.6%。

“我們和宣武醫院的合作是很好的範例,值得推廣。我們會努力擴大腦機接口的醫療應用規模,幫助更多患者重獲‘動力’。”尼科萊利斯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巴中兩國可以繼續在基礎神經科學、臨床治療實踐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我也會盡我所能,鼓勵並支持更多國際學者加入其中。”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馬里籍高級研究員、非洲博物館館長約羅·迪亞洛——

搭建文化橋樑,增進中非友誼

“這是莫大的光榮、巨大的鼓勵!這不僅是對我個人,更是對非中友誼的肯定。”馬里學者、前外交官約羅·迪亞洛激動地對記者說。他利用自身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跨文化經驗,積極推動中非文化交流,獲頒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

迪亞洛與中國的緣分在其童年時期便已悄然種下。“父親經常在家播放中國歌曲給我聽,讓我在懵懂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迪亞洛介紹,受此影響,他高中時開始學習中文,閱讀了不少與中國相關的理論著作。此後,中國醫療隊幫助母親擺脫多年病痛困擾,更讓他對中國產生深厚的感情。中國不再只是歌聲與書本中的印象,而是給予實際幫助、承載真摯友情的溫暖存在。

2013年,迪亞洛來到中國擔任馬里駐華大使館一等參贊。2017年,他加入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擔任非洲博物館館長及非洲法語國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主要承擔研究生教學、科學研究及非洲博物館的文物考證工作。他面向中國學生開辦“非洲地理和非洲文化”專題講座,對非洲博物館內1000多件展品進行考證,組織讀書交流會向中國學生介紹中非合作現狀。“文化交流是促進民心相通、增進友誼的關鍵。加強文化交流有助於推進非中命運共同體建設。”迪亞洛說。

在中國工作的這些年裡,迪亞洛走訪了許多鄉村、企業、學校和基層政府,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讓我產生了將在中國的感悟分享給全世界的強烈願望。”近年來,他以英語、法語、斯瓦希里語等多種語言發表100多篇文章,向非洲和世界其他國家講述中國發展故事。迪亞洛表示,未來將繼續致力於推動非中文化交流,加強與非洲學者和年輕人的對話,讓更多非洲國家民眾了解真實的中國,“只要了解中國,就會愛上中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17日 17 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 天天要聞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在抗戰老兵許俊科家中,陳列着金光閃閃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長江支隊南下福建60周年紀念章”鐫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閩綻放的鐵血征程,一副“優秀共產黨員”牌匾輝映使命榮光。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着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