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2025年03月16日21:02:06 歷史 1410

太行山褶皺的黃土坡上,生長着一位傳奇女性。申紀蘭像崖柏般紮根鄉土七十載,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捧起代表證,將"為人民服務"幾個字鐫刻成貫穿生命的印記。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這位九旬老人保持着令人驚嘆的"紀錄":自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起,她連續九屆擔任代表,跨越六十五載春秋;從戴着大紅花的青年勞模到白髮蒼蒼的功勛人物,"全國勞動模範"的稱號始終與她相伴。更令人動容的是,這位"正廳級幹部",始終保持着太行山女兒的純粹——不要城市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每年超過200天彎腰在田間侍弄莊稼,褲腳永遠沾着新鮮的泥土。

從青絲到華髮,從手寫提案到打印建議,她像不知疲倦的春燕,銜着鄉親們的期盼飛越太行。那些沾着麥香的議案里,既有關乎國計民生的大政方針,也有解決鄰村吃水難的具體小事。有人統計過,她提交的各類建議摞起來,比她的身高還要高出許多。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男女同工又同酬

1943年,18歲的申紀蘭第一次向世俗觀念發起挑戰。當滅蝗救災的號角吹響,這個扎着麻花辮的姑娘不顧母親阻攔,帶着七八個姐妹翻山越嶺加入救災隊伍。她們跟着男人們每天跋涉幾十里山路,汗珠浸透粗布衣裳,手指被荊棘划出血痕。有人勸她們回家,申紀蘭咬着牙回應:"男人能幹的活,我們照樣行!"最終,這支"鐵姑娘突擊隊"和男勞力並肩作戰十多天,帶着滿身塵土和互助組頒發的工分獎勵凱旋。

1952年的太行山深處,當合作社社長李順達踏上赴蘇聯考察的旅程時,24歲的申紀蘭接過了西溝村的發展重擔。這位梳着齊耳短髮的女副社長沒有想到,自己即將在山坳里掀起一場改變中國婦女命運的春潮。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起初的動員會上,質疑聲像山風般撲面而來。男社員們叼着旱煙袋鬨笑:"做飯縫衣才是你們的本分!"老奶奶們拽著兒媳衣角念叨:"地里活哪是女人該乾的?"就連年輕婦女也犯愁:鋤頭比繡花針沉,犁耙比紡車難,更別提幹活只能掙男勞力一半工分。申紀蘭踩着露水挨家走訪,把姐妹們的手掌疊在一起:"咱們自己先爭氣!"

她頂着壓力送婦女去縣城學農技,帶着姐妹們在試驗田裡較勁。當女人們駕着耕牛犁出筆直的田壟,男社員又出了新難題:"要同工同酬?那就去放羊!"面對滿山亂竄的羊群,申紀蘭攥緊牧羊鞭的手沁出汗珠。她白天追着山羊翻越山樑,晚上蜷縮在漏風的羊圈數星星,硬是把羊群養得膘肥體壯。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當女社員們第一次領到和男勞力相同的工票時,山溝里炸開了鍋——有人激動地把工票貼在堂屋正牆,有人連夜綉了"勞動光榮"的枕套。這場始於太行山皺褶里的變革,如同春雷般傳遍黃土高原。兩年後,"男女同工同酬"被莊嚴寫入憲法,西溝村婦女額頭滾落的汗珠,就此化作中國婦女解放長河中的第一朵浪花。

泛黃的接生箱

在西溝村記憶里,申紀蘭的接生箱始終泛着溫潤的光澤。這隻浸透歲月痕迹的木箱,曾托起全村兩代人的啼哭與新生——40年間,100多個嬰兒在她的臂彎里迎來第一縷陽光。直到她為西溝建起醫院,親手把嶄新的產房鑰匙交給年輕護士時,這口見證生命輪迴的老箱子才悄然退場。村裡人常說:“申大姐的接生箱里裝着的,是咱西溝的半個家譜。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寒夜中攔車救人的故事至今讓村民後怕。那年張建榮蓋房摔斷腿,申紀蘭連夜開車送他去市裡醫院。車過黃牛蹄鄉時,七八個黑影橫在路中。她跳下車擋在車前:“車上有條人命,誰要攔先從我身上碾過去!”月光下有人認出這是常幫鄰村接生的申大姐,灰溜溜散了場。後來張建榮逢人就比劃:“她那嗓子一喝,狼都得哆嗦!”

農民本色

1973年的春風吹綠太行山時,申紀蘭正攥着粗布衫發愁——省婦聯的任命書擺在土炕上,旁邊還擱着沾滿泥巴的鋤頭。進城的頭天晚上,她把穿了十五年的舊衣裳疊進行李箱,自言自語道:“到了城裡,總得給組織長臉。”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省城機關樓的玻璃窗照得人眼花,申紀蘭的布鞋踩在光可鑒人的大理石地面上直打滑。辦公室的皮沙發軟得讓人坐立不安,她寧願蹲在牆角批文件。每天清晨,當其他幹部端着搪瓷缸子慢悠悠上班時,總能看見他們的主任蹲在花壇邊拔野草,藍布衫的後背洇着汗漬。

“申主任,這些雜活讓勤雜工干就行。”秘書第無數次勸阻時,她正踮腳擦着檔案櫃頂的灰:“庄稼人眼裡見不得臟,手閑着心發慌。”

十年間,她的辦公室抽屜總備着三樣東西:沾着草屑的手套、西溝村委會的印章、一包山核桃。每逢周末,趕最後一班長途車回村的人准能看見她——裹着灰撲撲的頭巾,蜷在最後一排打盹,腳邊麻袋裡裝着帶給鄉親們的文件紙。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永不改變的山核桃

1984年寒冬,申紀蘭裹着老棉襖,帶着三個村幹部擠上了綠皮火車。河南劉庄的暖氣廠房裡,機器轟鳴聲震得她耳膜發脹——這裡家家戶戶蓋小樓,村辦工廠的玻璃罐頭頂着洋文標籤,流水線上的女工戴着白手套,一天能裝完西溝村半年的山貨量。老勞模史來賀拍着她的肩膀說:“大妹子,靠種地能填飽肚子,可種不出彩電冰箱啊!”

在江蘇花溪村,吳仁寶帶她看剛投產的紡織車間,雪白的棉紗捲成雲朵似的筒子,她伸手一摸,指頭肚沾的全是現代化氣息。回村的火車上,申紀蘭攥着寫滿數字的煙盒紙,煤油燈照得她眼窩發亮:“咱西溝的山核桃,早晚也得印上洋碼!”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2020年梔子花開時節,91歲的申紀蘭躺在病床上,手指虛虛划過空氣,像是在摸熟悉的鋤頭把。護士紅着眼圈記下她最後的囑咐:“勳章補貼……給大夥買核桃苗……”兩天後的告別廳里,沒有花圈海洋,沒有哀樂轟鳴,只有從西溝連夜趕來的鄉親們,褲腳上沾着露水和草葉。他們挨個把山核桃輕輕放進水晶棺,金黃的共和國勳章旁,漸漸堆起一座微縮的太行山。

窗外驟雨初歇,一縷陽光穿透雲層,正照在輓聯“滿目青山化豐碑”的“青”字上——那顏色,像極了1953年她第一次扛着钁頭上山時,石縫裡鑽出的第一叢綠草尖。

不要戶口、不領工資、不坐專車!申紀蘭的事迹現在誰還能做到?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