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結合 68萬字《方孝孺志》審定稿完成

2025年02月23日19:00:21 歷史 8729

  中新網上海2月23日電(記者 陳靜)方孝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一生坎坷。記者23日獲悉,經過多年編纂和打磨修改,《方孝孺志》一書審定稿已經完成。

  “《方孝孺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完整記錄方孝孺歷史事迹、思想藝術及其後裔的人物誌。”浙江省社聯原副主席、《讀書種子方孝孺》作者連曉鳴23日指出,這部志書不僅為深化方孝孺研究提供豐富的可貴的資料,更使方孝孺研究走出寧海,走出長三角,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文化舞台。

史志結合 68萬字《方孝孺志》審定稿完成 - 天天要聞

《方孝孺志》審定會舉行。(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供圖)

  在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於上海方孝孺紀念館召開的《方孝孺志》審定會上,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副會長、《方孝孺志》總纂柴志光當日對記者介紹,審定稿卷首設圖照、序言、凡例、大事記,正文設生平、著作、思想、紀念、文藝、研究六篇,卷尾設專記、附錄、編後記等,共計68萬字。

  上海方孝孺紀念館館長、《方孝孺志》主編方慶平介紹,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成立方孝孺研究專委會,多次召開長三角方孝孺研討會,為《方孝孺志》的編纂提供了資料、思想等多方面準備。他介紹,歷經十多年,編纂團隊跑遍了方孝孺當年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翻遍了有關方孝孺的書籍,通過實地考察、座談調研、人物訪談等形式收集實物20餘件,書籍3000餘冊,圖片200餘張,共約200萬字資料。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原副館長沈飛德說,《方孝孺志》是當代志書編纂的一個重要成果,也是方孝孺研究的重要成果,體現了較高的文史研究價值和獨到的文化傳承意義。《浙江通志》副總纂、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顏越虎說,《方孝孺志》是一部高質量的志稿,此次審定會之後,希望加強長三角史志機構的合作,把方孝孺這張文化名片發揚光大。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二級巡視員、《方孝孺志》審定會專家組組長黃曉明指出,《方孝孺志》作為上海地區第一部以志書體例編纂的人物誌,不僅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人物誌書,還在志書的結構、內容上作了大膽探索和創新,史志結合,使該志呈現出一種嶄新的記述風格,為後續人物誌的編寫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借鑒。(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