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內政外交,已被特朗普攪得“雞犬不寧”了,美國媒體更是用誇張的語氣表示,特朗普和他的內閣“動搖了世界秩序”。
以至於一些元老級人物都看不下去了,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名譽主席,曾為兩任共和黨總統羅納德·里根,以及小布什效力過的資深外交官理查德·哈斯無可奈何地告訴美媒,特朗普採取的行動,將導致美國的影響力不復當年的盛況。
【特朗普上台將滿1個月,美國內政外交都是“雞犬不寧”】
他還主動給出了4點反思,首先,哈斯認為,特朗普在外交上的做法,好像美國有什麼“特權”一樣。
我們也能看到,特朗普上台以後,先是自作主張地推動俄烏停火,又在巴以問題上語出驚人,揚言要把巴勒斯坦人遷出加沙,甚至冒歐洲之大不韙,讓馬斯克、萬斯等人與極右翼政黨接觸,並借整頓之機,讓美國對外輸出影響力的政治機構完全停擺。
在哈斯看來,這些都或多或少地衝擊到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恰恰是美國全球影響力的地基。
然而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哈斯的漂亮話顯得有些虛偽。他理解中的“國際秩序”,是各國相互尊重主權,不以武力奪取領土,遵守基本的貿易規則。
但美國這幾十年來所作所為,跟“尊重主權”沒有任何聯繫,欺壓小國,拿貿易問題做文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理查德·哈斯對特朗普的政策給出了4點思考】
美國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一直都是圍繞着“美國特權”展開,只是在特朗普之前的美國總統,多少還知道用意識形態做掩護,哈斯就是幫忙打掩護的一員,但特朗普是直接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說白了,哈斯作為美國老派外交官,自然要維護之前美國政策的“正確性”。他隨後提醒說,特朗普不能低估舊世界秩序的好處,二戰後的國際秩序相對穩定,避免了大國之間的直接衝突,而且這是符合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的。
這話說得也不完全對,以美國現在政治撕裂的程度,哈斯口中的“符合美國利益與價值觀”,恐怕也只能代表一部分的美國,至少以特朗普為中心的maga派,肯定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之所以拋出這番說辭,主要是認為,不去動搖現在的秩序,美國即便不會過得更好,但也不會更糟糕,但放任特朗普這麼折騰下去,可就很難說了。
【哈斯為共和黨效力了40年,是老牌外交官】
再然後,特朗普對歐洲盟友不假辭色,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經歷過冷戰的哈斯,依然認為,美國對比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優勢,就是龐大的盟友關係網絡。
然而特朗普對此棄若敝屣,不給盟友特殊待遇,還對他們坐地起價,利用後者對美國的政策依賴,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在哈斯眼中,這種狹隘的外交戰略,遲早會給美國挖坑。
應該說,在這個問題上,哈斯雖然為共和黨效力多年,但更傾向於拜登時的“全球同盟”戰略。
畢竟他當年為里根、小布什這兩個共和黨總統出謀劃策時,也會充分發揮美國盟友體系的戰略優勢。至於特朗普推行的“美國優先”,哈斯就有些敬謝不敏了。
【特朗普對俄烏、巴以的外交政策,在盟友內部引發了極大爭議】
哈斯最後認為,由於美國正在疏遠盟友,其影響力最終可能會減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也會四分五裂,一些盟友會尋求外交上的多重保險,比如說大力發展與中國的戰略合作,而不是繼續依賴美國。
最後哈斯得出結論,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的外交政策呈現“不可預測”和“自私自利”兩大特點,最後反而是加速世界多極化,讓國際秩序“不那麼以美國為中心”,也就是美國影響力的斷崖式下降。
順便補充一句,哈斯不滿特朗普,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跟黨派意識形態無關,單純是建制派與非建制派的矛盾而已。哈斯在2021年與共和黨割席,就是因為察覺到,特朗普在共和黨的影響力早就是一家獨大。
【美國副總統萬斯與德國極右翼政黨積極互動,震動歐洲政壇】
換句話說,在maga浪潮的衝擊下,共和黨已經不是當年哈斯所在的那個共和黨了。國會山暴亂震驚世界之後,哈斯第一時間宣布,他為共和黨服務了40年,如今是時候分道揚鑣。
即便如此哈斯也不忘強調,不是他離開了共和黨,而是“共和黨離開了他”。因為內部出現了“特朗普主義”這樣的異常現象。
可問題在於,4年之後特朗普捲土重來,以極大優勢重返白宮,“特朗普主義”成為美國政治的主流。
像哈斯這種老牌外交家,雖然對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感到“痛心疾首”,覺得他們這些人打拚多年,幫美國攢下來的百年基業,都要斷送在新總統手上,但除了發發牢騷以外,他似乎也沒別的事情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