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排泄物到香蕉種植肥料,看乍得難民營中的“便便工廠”如何為社區帶來可持續方案?
乍得東部的阿博滕格(aboutengue)難民營容納約45,000名蘇丹難民。無國界醫生在營內興建一所糞便污泥處理廠,該廠可以處理同樣由無國界醫生建設的932間廁所的廢物。建設這些廁所旨在協助改善衛生環境,並達到緊急情況下每50人使用一個廁所的標準。
該試驗項目在當地被稱為“便便工廠”,是處理和安全棄置廁所污泥的創新解決方案,可將干污泥用於耕作,並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ke'jiang
前無國界醫生水利衛生副協調員莫普(charlotte maupu)解釋處理廠如何運作及其影響。
建設糞便污泥處理廠有什麼好處?
當廁所里的排泄物滿了後,我們要門永久關掉該廁所,要麼清除糞便污泥。清除糞便污泥的程序複雜,包括抽出糞便污泥、挖洞、將廢棄物倒入洞內、加入石灰並封閉。然而,這種傳統方法有可能污染泥土和地下水,損害環境和人們的健康。

“便便工廠”一角 © msf
為解決這問題,我們在營地外圍建造專用的糞便污泥處理廠。處理廠遠離民居,避免對難民營造成影響。目前,處理廠佔地3,600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一個傳統的凈水站。相反地,我們的目標是中和廢物中的有害細菌和病原體──一個稱為“衛生化”的過程。
整個處理過程如何運作?
這個過程會先從廁所抽走廢棄物開始。當貨車無法進入某些區域,尤其在搭滿非正式避難所的地方時,我們會使用便攜式抽泵,將廢物轉移到一個沉積池,並會在其中加入石灰────每五份廢物加入一份石灰。我們使用水泵系統,將石灰與廢棄物循環混合,將酸鹼值升至12,提高環境的鹼性,令大部分細菌和病原體都無法生存。其後我們會將這混合物靜置48-72小時。
在這段靜置期間,廢物將會分層:水會上升到頂部,而密度較高的污泥則會沉澱到底部。然後,我們會分別處理每一層。
對於分離出來的水,我們會將其排入另一水箱,並在那裡靜置數天直至酸鹼值恢復至中性水平。然後,水從那裡流入鋪有碎石和石塊的滲透坑槽,讓水經過濾滲到土壤中。為防止積水,我們在工地周圍種植了香蕉樹,每天可吸收多達200公升的水。這些樹很快就會產出可安全食用的香蕉。

待分離出的水的酸鹼值恢復至中性水平,可以被用來澆灌香蕉樹。© msf
對於污泥,我們主要通過兩個步驟將其風乾。首先,我們將污泥鋪在沙子和碎石製成的乾燥床上,讓水隨重力排出。一旦污泥達到半干狀態,我們會將其轉移到第二個混凝土乾燥床上,以去除剩餘的水分。
最後,我們正測試第三個步驟:焚化。焚燒風乾的污泥可確保任何剩餘的病原體,尤其是腸道寄生蟲 (蠕蟲)均被消滅。焚化爐建在一個坑上,讓我們可以輕鬆處理灰燼。一旦坑被填滿後,我們可將灰燼清空並埋在其他地方,或是將焚化爐移到新地點。
經處理的廢棄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可以再利用嗎?
經過一系列處理的風乾的人類排泄物含豐富的硝酸鹽和磷酸鹽,這些都是農業種植中珍貴的養分。理論上,它可作為當地農民的肥料。然而,我們現階段的工作還需進一步分析來確認其安全性,才可廣泛使用,而我們目前缺乏這些測試能力。
這對無國界醫生而言是一個新方法,它有什麼優點?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非流行病暴發的情況下下建立的廢棄物處理設施,也是首次建造如此大規模的廠房────它能夠處理超過45,000人的廢棄物。處理廠由11名員工組成的團隊運營,其中包括四名衛生學家。

“便便工廠”一角 © msf
雖然其他組織此前也使用過類似的方法,但這項目讓我們學到許多重要的經驗。例如,我們必須調整處理厂部分地方的大小,並重建混凝土乾燥床以改善水流。
這個項目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因它不僅注重衛生,也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除了電動泵所需的燃料外,其運作所需的能源極少。未來,我們可能會探索使用太陽能泵,讓系統更加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