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胡友松到底有着怎樣撲朔迷離的身世,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但顯而易見的是,她對自己的“包裝”,非常成功。
憑藉自己出眾的相貌和“傳奇”的身世,胡友松在27歲那年談起了戀愛,男方是與她同一所醫院的醫生,一個精緻的上海男人。
但令二人始料不及的是,剛剛體會到愛情的甜蜜,這段戀情就被“官方叫停”。
在這樣的境況下,他們的愛情不得不以分手而告終,胡友松第一次被自己“華美”的身世所羈絆,對她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27歲,在那個年代已然是一個“剩女”的年齡,情場失意,事業又不順心,讓從小就極度自卑的她,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胡友松
然而,命運往往就是這樣荒誕,當你一籌莫展之時,它總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和驚喜。
1966年的一天,胡友松的朋友張成仁突然找到她,因胡友松曾托張成仁幫她找份新工作,這次張成仁就是為了此事而來。
在張成仁的引薦下,胡友松見到了招聘單位的負責人程思遠,通過程的描述,胡友鬆了解到,這是給一個“大人物”做生活護理的工作。
雖然還是沒有離開老本行,但是沒有了複雜的人際關係,只需要照顧一個人,並且待遇不低,胡友松決定去試一試。
彼時的胡友松萬萬不會想到,這場看似稀鬆平常的“招聘”背後,卻有一段“蓄謀已久”的故事。
時間回溯到一年前,75歲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從美國幾經輾轉回到北京,周總理等一眾中央領導人來到機場迎接。
作為抗日戰場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李宗仁曾為抗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宗仁(前排黑衣)
解放戰爭後,出於對老蔣的不滿,李宗仁並未跟隨國民黨敗退台灣,而是以養病為由去了美國,用自己的出走表達了堅定的政治立場。
周總理一直希望這位抗日英雄能夠早日回到祖國,曾多次派人邀請,無奈受種種原因阻撓,直到16年後,李宗仁終於攜夫人來到北京。
回國後,李宗仁夫婦住在北京西總布衚衕的一處宅邸,是李宗仁親自挑選的地方,他希望可以和夫人在這裡頤養天年。
然而事與願違,剛剛回國沒多久,夫人郭德潔就被查出了乳腺癌,儘管全力醫治,但僅僅幾個月,郭德潔就撒手人寰。
郭德潔雖是李宗仁的第二位妻子,但是多年來始終跟隨丈夫東奔西走,更是對丈夫的生活照顧有加,早已成為李宗仁身邊不可缺少的人。
如今看着國家欣欣向榮,正是享受天倫之時,夫人卻先走一步,年過古稀的李宗仁備感凄涼,生活也亂成了一團。
郭德潔
看着李宗仁一天天頹靡,包括周總理在內的很多朋友都勸他再次續弦,畢竟這個年紀總要有個貼心人在身邊照顧才好。
看到李宗仁沒有拒絕,身邊的朋友都開始為他尋找合適的人選,作為曾經的下屬和戰友,程思遠自是對此事十分上心。
在一次與朋友的聊天中,程思遠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朋友張成仁,希望他也能留意下有沒有適合的人選。
張成仁一聽,腦中立刻就浮現出了胡友松的名字,在他看來,胡友松是胡蝶的女兒,算是名人出身。
雖然二人有着近50歲的年齡差,但是都是單身,見一見也未嘗不可,況且胡友松是護理專科出身,照顧李宗仁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程思遠聽後很高興,便托張成仁以工作之名向胡友松要了一張照片,拿回去先給李宗仁看一看。
程思遠
原來,自從聽說李宗仁要續弦,一時間李公館收到了幾十封女子的來信和照片,其中不乏年輕、漂亮、家世出眾者,但是他全都沒看上。
不得不說,年過古稀的李宗仁看上去依舊是意氣風發,不減當年,都說美人愛英雄,儘管英雄已遲暮,但他依然是英雄,依然受佳人青睞。
緣分這件說起來也怪,有時來的一點道理都沒有,條件好的女子那麼多,李宗仁就偏偏看上了胡友松,當即表示想要見一見這個女子。
於是,這才有了張成仁將胡友松引薦給程思遠所謂“找工作”的一幕,其實說找工作也不假,李宗仁也確實需要一個生活護理。
見面當天,程思遠特意派車來接胡友松,為了給領導留下一個好印象,胡友松特意穿了一件典雅的旗袍,看上去美極了。
胡友松
直到上車之後,胡友松才知道,要去面試的這位“大人物”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抗戰將領李宗仁,心中不免有些激動,又有些緊張。
當時的胡友松完全不知道這次“面試”背後的真正原因,而初見時,李宗仁留給胡友松的印象,也完全出乎她的預料。
與大多年過古稀、彎腰駝背的老者不同,李宗仁看上去十分精神,完全不像70多歲的老者,腰桿筆直,嗓音洪亮,體格也很硬朗。
與胡友松說話時更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令人無法想象眼前這個老人,曾是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這大大緩解了胡友松的緊張情緒。
那天,李宗仁留胡友松吃了一頓便飯,作為一名普通的護士,能和這樣一位大人物共進午餐,無疑是榮幸之至,更多的則是受寵若驚。
席間,李宗仁對胡友松笑道:“胡小姐,我見過你的照片,不過我覺得你本人比照片上更好看。”
李宗仁
被大人物這樣誇讚,胡友松不免有些害羞,臉一下便紅了起來,只得靦腆地微笑着,胡友松表現出的婉約也令李宗仁欣賞有加。
二人聊了很多工作與家常,與此同時,胡友鬆了解到,李宗仁的夫人幾個月前剛剛過世,因此他需要一個私人護理來照顧他的生活。
李宗仁為胡友鬆開出的工資不低,一個月100塊,這對於當時月收入只有幾十元的胡友松來說,着實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如果胡小姐覺得我這裡的工作環境還可以,就到我這裡來上班吧,我覺得我們兩個很投緣啊。”李宗仁很希望胡友松可以接受這份工作。
“您可以讓我考慮一下么?我會儘快回復您的”,胡友松不想馬上應下,除了矜持外,她也要消化一下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李宗仁
臨走時,李宗仁還禮貌地塞給胡友松一個紅包,回家後,胡友松驚愕地發現紅包中竟然有300塊錢,足夠她一年的生活費了。
不過,胡友松並沒有讓李宗仁等待很久,沒幾天,她便辭掉了醫院的工作,來到李公館,成為了李宗仁的私人護理,專門照顧他的起居。
在胡友松看來,100元的月工資無疑是很優厚的待遇,但更讓她看中的,是這份工作帶給她的自豪感和滿足感。
自小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缺失親情的成長環境,讓胡友松深感自卑,儘管因容貌和身世獲得了不少關注,但從未被真正尊重過。
如果能在這樣一位“大人物”的身邊工作,至少不會再讓人瞧不起,也沒有人再拿她的“出身成分”來說事。
第一天來到李公館上班,李宗仁就以互吻面頰的西方禮儀對胡友松表示了歡迎,見到胡友松並未拒絕,李宗仁覺得她對自己還是有好感的。
李宗仁與胡友松
對於戎馬一生的李宗仁來說,談情說愛實在不是他擅長的技能,既然對這個女子心儀,不如大大方方、直截了當,拿出軍人的氣魄。
儘管50歲的年齡差距,令他不免有些擔心,但是有些事情不說出來,永遠不知道答案,倘若她同意,年齡上的差距又算得了什麼?
其實,在那個時代,軍人的愛情就是這樣的,沒有風花雪月,沒有星光燭影,直言不諱,開門見山,方顯軍人本色。
於是,第六次見面時,李宗仁就向胡友松求了婚,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求婚,任誰都會十分驚愕,27歲的胡友松更是一下怔在了那裡。
儘管胡友松在日常工作中也感受到了李宗仁對她的微妙情感,但是從未真正往那方面想過,這一切實在太突兀,太夢幻,太不可思議了。
必須承認,胡友松也是一個沉得住氣的女子,儘管有些不知所措,但她並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提出要給她兩周考慮的時間。
胡友松
下班後,回到家中的胡友松才真正開始冷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
當時的李宗仁已經75歲,而自己只有27歲,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年齡差,讓她不得不顧忌婚姻的質量和人們的流言蜚語。
常言道,人言可畏,更何況是那個敏感的年代,別人會怎麼說她?圖他的地位?圖他的金錢?流言蜚語會像海嘯一般將她淹沒。
但轉念間,她又覺得自己的出身本就不好,若是能嫁給李宗仁,至少再也不會背負政治上的壓力,不會再被人瞧不起。
況且,對於這樣一位抗戰英雄、愛國將領,胡友松的心裡本就有一種敬佩與崇拜,如今真的遇到了這樣的緣分,簡直像做夢一樣。
那一晚,胡友松的頭彷彿變成了兩個大,裡面有兩個自己在熱火朝天地吵,像萬馬奔騰一樣,吵得她無法入眠。
李宗仁與胡友松
一個在說著異想天開,痴人說夢,早晚會被別人的唾沫淹死;另一個卻說,自己的幸福自己做主,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正當“兩個胡友松”吵得不可開交之時,李宗仁也沒有閑着,僅僅過了三天,李宗仁便把胡友松叫到了李公館。
“我已經將我們倆的事情,向周總理作了專門的彙報請示,總理說現在婚姻自由,只要你同意,咱們隨時都可以結婚。”
胡友松簡直不敢想象,自己的婚事竟然驚動了周總理,這是何等的榮耀,如果說之前的胡友松還有些舉棋不定,那麼現在她已有了答案。
“我服從組織安排”,胡友松的臉上露出了靦腆的笑容。
1966年7月26日,75歲的李宗仁和27歲的胡友松,在西總布衚衕的李公館舉行了婚禮。
胡友松
儘管已經和“大人物”結為夫妻,但胡友松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她也從不隱瞞自己嫁給李宗仁的動機:
“我想要改變自己的處境,不想再如過去般辛苦的生活,更想擁有一段不凡的人生。”
話雖如此,但畢竟是一個風華正茂、風姿卓越的年輕女子,怎麼可能對愛情沒有一點幻想?
大婚當晚,賓客散盡,偌大的房間里只有她和丈夫兩個人,望着鏡子里婀娜多姿、年輕貌美的自己,再看看身後年過古稀的丈夫。
一股“辛酸”莫名地湧上了心頭,藏在內心角落裡的難過、不甘、委屈突然都跳了出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誠然,想象中的美好和現實總是有着無法丈量的距離,尤其是對婚姻的嚮往,本就是一場充滿了幻覺的冒險。
回想起幾個月前,自己還在為工作和生活而愁苦,如今竟然成為了“李副總統”的夫人,這太不真實了。
李宗仁
“是的,我是李宗仁的夫人”,她在心中一遍遍這樣告訴自己,像是在為這場婚姻找到一個圓滿的理由。
看出妻子心中的愁緒,李宗仁拉住了胡友松的手,對她說:“不要擔心,這裡以後就是你的家,我會一輩子對你好。”
27年,從未有人對她說過“我會一輩子對你好”,儘管是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也讓胡友松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
李宗仁自知自己睡覺時常起夜和打呼嚕,為了不影響胡友松的睡眠,他們一直分房而睡,轉天李宗仁又起得很早,為妻子準備好早餐。
有一次起夜路過妻子房間,李宗仁發現胡友松睡覺愛踢被子,便每晚特意來到她的房間,幫她蓋好被子。
但是胡友松睡覺很輕,常常被李宗仁夜晚的腳步聲吵醒,因此胡友松便不再讓丈夫半夜進入她的房間。
胡友松
果然,此後的胡友松再也沒有被腳步聲吵醒,不過並不是因為李宗仁沒有來,而是他改成了光着腳,儘管地板很涼,但總不會吵到妻子。
李宗仁的體貼,漸漸讓胡友松找到了“家”的感覺,原來“被愛”是這種滋味,是這樣的幸福。
有一次,胡友松肚子疼,李宗仁聽說吃半斤南瓜子可以緩解疼痛,便特意買來給妻子吃。
對此,胡友松哭笑不得:“南瓜子的皮本就不好剝,半斤南瓜子,我要嗑到什麼時候?”
李宗仁只是笑了笑,轉天早上,胡友松就看到餐桌上堆成小山模樣的南瓜子仁,原來李宗仁一夜沒睡,為她嗑了半斤多的南瓜子。
一生中能遇到這樣疼愛自己的男人,對任何女人來說都是幸運的,對胡友松來說就更是這樣,她從未想過這輩子會有人如此真心待她。
也許這不能算是真正的愛情,或者說令胡友松感動的,只是“被人疼愛”的感覺,但是絲毫不影響她感受到“幸福”。
然而,在婚姻中,“年齡差”和“隱患”總是以正比的方式存在着,近半個世紀的年齡差距,更是讓這段幸福的生活轉瞬即逝。
胡友松
結婚三年後,79歲的李宗仁因肺炎病逝,那一年胡友松只有30歲。
此後,流言蜚語便如潮水般湧來,所有人都在說,這個女人終於達到了目的,不僅有了“李宗仁夫人”的名號,更是繼承了大筆財產。
三年的婚姻中,他們是否有過真正的愛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李宗仁離世後,胡友松的做法着實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閉上了嘴。
她不僅搬出了西總布衚衕,將李宗仁的遺物捐給了中國歷史檔案館,更是將李宗仁留給她的所有財產和古董,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此後的胡友松終生未嫁,一生與青燈古佛作伴,再未染指紅塵。
這個自小身世像“謎”一樣的女人,直到香消玉損,也無人揭開這個“謎底”。
如今,她究竟是誰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人們更想知道的是:在那些如夢似幻的日子裡,胡友松是否有一刻愛上過李宗仁?
聲明:文圖均轉載網絡,內容未核實,如有侵,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