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2025年01月19日09:02:20 歷史 1482

在一次講話時,毛主席說:“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

毛主席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 天天要聞

1944年1月25日,是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國人民共同的新春佳節。這一天,延安的農村到處張燈結綵,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

春節期間,為了表達對人民群眾的關懷,毛主席特意在棗園小禮堂,舉辦了一場宴會,請村裡的鄉親們來此吃飯。

考慮到村裡的人數較多,小禮堂容納不了這麼多人,毛主席便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由每家每戶派出一位代表,代表這個家庭來小禮堂參加宴會。

當天,在鄉親們來到小禮堂的時候,禮堂里已經擺了十幾桌,桌子整齊地上擺放着軟糕、油饃麻糖等好吃的東西。這些,都是鄉親們自己帶過來,並由工作人員擺上去的。

入座後,大家發現在每一桌都有一位中央領導作陪,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歡度新春佳節。

期間,毛主席和大家一一握手,送上新春的祝福。在敬酒的時候,毛主席笑着對鄉親們說:“你們都是我的老鄰居,不要講客氣,過幾天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呢。”

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 天天要聞

春節期間,毛主席家裡還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他的名字叫做楊步浩,是陝甘寧邊區著名的勞動模範

楊步浩之所以在春節期間來到毛主席家裡,是因為在他的心裡,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他今天的好生活。

1905年11月28日,楊步浩出生在橫山縣魏家樓鄉楊家樓村。

由於出身於貧苦農家,楊步浩從小就樸實勤快。然而,命運的不幸還是降臨在了這個孩子的身上。

1913年,楊步浩的母親去世。從此,楊步浩成了一個失去了母愛的人。後來,為了生存,楊步浩不得不給地主當了小長工。

那時候,楊步浩不僅要給地主家乾重活,還要倒屎倒尿。即使如此,地主都不給楊步浩穿暖吃飽。那時候,楊步浩家裡還欠了一些債務。

1928年,橫山大旱,楊步浩家裡實在無錢還債。於是,楊步浩便跟隨父親逃難到了延安,流落川口石家畔,以乞討的方式艱難生活。

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 天天要聞

後來,他的父親也餓死了。此後,楊步浩成為了一個孤兒。為了能夠活下去,楊步浩種了一些田,再打一些工,勉強維持着隨時可能熄滅的生命之火。

1932年,地主、團總告訴楊步浩,要繳納6元錢。

然而,楊步浩根本就沒有錢給他們。後來,楊步浩被打了40軍棍,在家裡躺了半個多月,才下了地。

後來,陝北紅軍來到這裡領導人們與地主斗。楊步浩覺得這才是人民的隊伍,便參加了赤衛軍,為紅軍服務。

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來到陝北

不久後,紅軍解放了石家畔,開始給鄉親們分田地,分窯洞。在這個過程中,楊步浩分到了1孔窯洞,還分了地。從此,楊步浩種上了自己的地,並將共產黨當做了自己的恩人。

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 天天要聞

1936年,楊步浩加入中國共產黨,還擔任了村幹部。在楊步浩看來,這一切都是黨給的,是毛主席給的。

因此,楊步浩對毛主席、共產黨提出的號召,總是積極響應,並且超額完成組織上下達的生產計劃,每年都會多交一些愛國公糧。

此外,楊步浩還領導鄉親們變工互助,發展牲畜,植樹造林,興辦副業,打井建磨,積糧備荒。

1942年,楊步浩當選為延安縣勞動英雄和模範共產黨員。後來,在楊步浩的帶動下,川口區六鄉也成為了有名的模範鄉。

在說完自己的身世後,楊步浩又激動地說:“吃米不忘種穀人。我現在翻了身,不能忘記共產黨和您的恩情呀!”

這一年,在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上,楊步浩被評為甲等勞動英雄。在開會期間,毛主席再次接見了楊步浩,並請他吃了飯,鼓勵他要繼續進步。

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 天天要聞

在毛主席的鼓勵下,楊步浩再接再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又驕人的成績。而他對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代耕也繼續了下來。

在楊步浩看來,毛主席就是窮人的大救星,是他給窮苦人帶來了希望。因此,楊步浩是永遠都不會忘記毛主席的恩情的。

1944年春節,楊步浩特意來到毛主席家裡,給毛主席拜年。

那天,楊步浩帶來了他親手製作的油糕黃饃饃、白饃饃。此外,在他的手裡還提着一隻雞,

看到勞動模範楊步浩特意來給自己拜年,毛主席心裡十分高興,熱情地款待了他。臨別時,毛主席將楊步浩送出了門外,並讓他轉達自己對鄉親們的問候。

回到村裡後,楊步浩立即向鄉親們傳達了毛澤東對大家的問候與關懷。聽了楊步浩的傳達,鄉親們都很激動,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搞好生產,向毛主席上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 天天要聞

這一年,楊步浩所在的村裡,每家每戶都餵了兩頭豬。為了提高勞動效率,鄉親們還搞起了變工隊,辦了粉坊,日子越過越紅火。

看到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毛主席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在毛主席看來,這就是黨與群眾密切聯繫的結果,也是革命勝利的關鍵。

毛主席認為,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緊密的聯繫。他覺得,只有通過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意見,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政策,得到群眾的衷心擁護,也才能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群眾的實際行動。

在毛主席堅定不移的推動下,延安時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密切聯繫群眾最好的時期之一。這一點,已經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1947年,國民黨軍在全面進攻解放區失敗後,轉向了對山東解放區和陝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3月13日,胡宗南指揮國民黨軍14萬人分別從洛川宜川出動,目的就是為了佔領延安。

1944年春節,毛主席請老鄉吃飯,敬酒時:我還要到你們家裡去拜年 - 天天要聞

當時,有人主張毛主席撤離延安,渡過黃河到安全有保障的解放區去。然而,毛主席卻不願意離開陝北,他解釋說:

我們在延安住了十來年,一直處在和平環境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我無顏對陝北鄉親,日後也不好再見面。我決定和陝北老百姓一起,不打敗胡宗南決不過黃河……黨內分工我負責軍事,我不在陝北誰在陝北?現在幾個解放區剛剛奪得主動,我留在陝北,蔣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投入別的戰場。我拖住他的‘西北王’,其它戰場就可以減輕不少壓力。

這,也反映出了毛主席對窮苦鄉親們發自內心的看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着廣東話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着廣東話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們說,那些太平軍最後去了南美,聽起來像傳說,但人還在,說粵語,過春節,幾十萬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牆塌得連塊整磚都找不到。湘軍圍了三年,餓得城裡人啃樹皮,喝髒水,死人都沒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阿塞拜疆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 天天要聞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阿塞拜疆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直接擺到了檯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內的阿塞拜疆人,甚至還造成了2人喪生的結果。俄方面表示,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國國籍,且涉嫌謀殺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則表示,這是俄在針對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為他們有被打過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開始抓境內的俄羅斯人,同樣給他...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 天天要聞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國民黨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舉辦首場反罷造勢。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表示,台灣不準有皇帝,民進黨不要想着當皇帝。他也轟民進黨放任自己的禽獸攻擊國民黨,世上沒有後悔葯,如果不想後悔就出來投票。連勝文宣講反罷,他說,颱風來的前一天特別悶熱,感謝大家願意為了捍衛台灣的監督與制衡站出來,防止絕對權力絕對腐化,...
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大惡罷!戴錫欽批:他們與惡的距離是零 - 天天要聞

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大惡罷!戴錫欽批:他們與惡的距離是零

國民黨一系列反罷免大型造勢活動中的首場宣講,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登場。台北市黨部代理主委、議長戴錫欽上台助講表示,這次民進黨所發起的大罷免,是台灣自由法治推動三四十年來面對的最大人禍,還批所謂的大惡罷“民進黨與惡的距離是零”,他們就是惡的代表!戴錫欽指出,7月5日沒有發生大地震,也希望剛形成的台...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