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咱中國近代史上那可是一位相當有分量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的作者張宏傑,是歷史學的博士和博士後,在這本書中,他把曾國藩的方方面面介紹得非常清楚。
曾國藩打一開始真的沒什麼特別厲害的天賦,就跟咱大多數人一樣普普通通。可人家有股子不服輸的勁兒,三十歲的時候,鐵了心要當聖人。
從這往後,他天天雷打不動地寫日記,把自己乾的好事壞事、心裡那些七七八八的想法,全都一股腦兒記下來,然後狠狠地批判自己,一點點改掉毛病。靠着這日復一日的堅持和超強的自律,慢慢就成了大家都欽佩的道德榜樣。
他在當領導這方面,那本事可大了去了。他挑人非常有眼光,專門找那些有文化、實實在在幹活的人,把他們都攏到自己身邊。
就說他組建的湘軍吧,那可太厲害了。他給當兵的發的軍餉特別多,比別的軍隊都優厚,這麼一來,士兵們都樂意跟着他干,打仗的時候自然就拚命。
曾國藩還想了個新辦法,讓將領自己去挑士兵,士兵也跟着自己選的將領,這樣大家相互信得過,心齊得很。讓有學問、有信念的讀書人帶着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兵,再加上他老給士兵們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讓他們都清楚為啥打仗,軍紀也嚴得很。就這麼著,湘軍把太平天國給鎮壓下去了,這也把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本事展露得淋漓盡致。
曾國藩還能把自己學的東西用到實際里,寫的家書到處傳,好多人都跟着學。他覺得治理國家就得講道理,特別重視教育,搞了不少改革,實實在在為國家出了大力氣。
不過,曾國藩這一輩子也不是順風順水、完美無缺的。他年輕的時候可沒少遭罪、受辱,這些經歷也讓他不斷成長、變化。
就說考秀才吧,曾國藩第六次去考的時候,自個兒覺得考得挺好,可沒想到被考官批了個“文理太淺”,還貼出來公示,這可把他臊得不行。他乾脆關起門來使勁讀書,發了狠要進步,最後還真突破了文筆的毛病,有了大進步。這就看出他這人有股子越挫越勇、不放棄的勁頭。
在朝廷當官的時候,他不太會畫畫,給“日講”畫的圖特別難看,被同事們笑話。他給皇帝上的《應詔陳言疏》,因為說得太直白,得罪了一幫當官的。可他沒被這些嚇住,反而從這事兒里吸取教訓,以後說話做事都小心多了。
還有一回,曾國藩膽子可大了,給咸豐皇帝上了個《敬呈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把皇帝的毛病都給指出來了。這可捅了大簍子,那些朝廷里有權有勢的人都恨上他了,罵他罵得可難聽了。但他為了心裡的那份忠誠和責任,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得失榮辱,這就是他的擔當。
在長沙練兵的時候,他想好好整軍,結果觸動了綠營軍的利益,跟綠營兵起了衝突,還被綠營兵圍着打。當時的巡撫駱秉章也不幫他,他心裡那個憋屈啊。但他沒衝動,忍着氣帶着湘軍去了衡陽,在那卧薪嘗膽,埋頭髮展。這就能看出他能顧全大局,能忍別人不能忍的。
到江西打仗的時候,他因為籌軍餉的事兒和當地當官的鬧得不可開交,日子過得特別艱難,皇帝一生氣還把他的兵權給撤了。可他沒灰心,在這倒霉事兒里不斷反思自己,調整策略,一直咬牙堅持,這股子頑強勁兒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再說說他的經濟情況,剛到京城當官的時候,他的那點俸祿少得可憐,一年才一百二十四兩左右,可房租、僕人工資、日常花銷啥的特別多,一年得花一百七十七兩,有一年過年都沒錢,還得借五十兩銀子才能湊合過去。中了進士後回老家籌錢,弄了一千四百八十九兩。雖說後來收入多了點,能有六百二十兩,可這交通費啥的一扣,還是緊巴巴的。後來他爹去世,他在家待着的時候,對錢的看法也變了,從一開始說自己不要錢,到後來在官場里也有了些變化,
但不管怎麼說,他沒因為貪財壞了名聲,他的經濟狀況也能讓我們看到當時當官的收入和花銷啥樣。
曾國藩在思想上也有點迷信。他對看面相、占卜這些可在行了,用人的時候還會看面相決定用不用。
以前他覺得風水能決定家族和個人的命運,挑房子、墓地的時候都先看風水好不好,還會因為風水做些決定。
年紀大了以後,他更相信命運都是上天定好的,成功失敗都是老天爺安排的,所以碰到大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聽天由命的感覺。
曾國藩的一生就像一幅五顏六色、有明有暗的畫,有光彩照人的時候,也有灰頭土臉的日子;有讓人豎大拇指的地方,也有讓人不太理解的地方。
但不管怎麼說,他的經歷就像一個大寶藏,有好多經驗教訓和人生道理。我們能從他努力提升自己的過程中學到堅持和自律;從他帶湘軍的事兒里明白怎麼用人、怎麼做事;從他倒霉的時候學會怎麼堅強、怎麼調整自己;從他對錢和命運的態度里看到人性的複雜和時代的影子。
我們可以拿他的故事當鏡子,好好琢磨人生,這樣就能更有準備地去面對生活里的各種事兒,在讓自己變得更好、實現自己價值的路上走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