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2024年11月04日08:23:04 歷史 1503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諸葛亮在《出師表》里寫道: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顯然,在劉備與諸葛亮的眼裡,桓,靈二帝都是昏君,這二人要為漢朝的覆滅負責,實際上,漢桓帝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只不是生不逢時罷了。


漢桓帝劉志,他是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東漢第十一位皇帝,照理說他這一支距離帝系已經很遠了,皇帝之位本來是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這一支的。只過不是因為梁太后想專權,立幼主上位,15歲的劉志這才幸運地當上了皇帝。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本初元年8歲的漢質帝劉纘駕崩,梁太后梁妠擁立15歲的劉志為帝,也就是桓帝,由於皇帝年幼,太后臨朝攝政大將軍,乘氏侯梁冀專權。即位第二年,太后就讓劉志娶大將軍梁商之女,大將軍梁冀、順烈皇后梁妠的妹妹梁女瑩為皇后,就此桓帝成為梁氏集團的傀儡。


四年之後,也就是和平元年梁太后薨世,劉志親政。延熹二年皇后梁女瑩憂死,此時的桓帝對於梁冀的專權,跋扈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由於當時滿朝文武具是梁氏一門,桓帝只能與宦官聯手剷除了梁冀滿門,從此之後,東漢徹底進入宦官時代,如果你是桓帝也得這麼干,沒辦法。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劉志登上皇位前的十多年裡,東漢朝廷換了三任皇帝,但都是小孩子沖帝劉炳登基時才1歲,在此情況下,權力自然集中在了外戚、大將軍梁冀的手上,進一步來說就是士族豪強的手裡,而桓帝劉志能以遠支外藩的身份入繼大統,除了年紀小之外,也是因為他的母家勢力不強。桓帝劉志為了重掌大權找宦官不選士族朝臣當幫手,一是不熟悉,不知道誰是自己人,再就是當時官員主要依靠的是察舉制這種制度選出來的官們,基本一律出身於地方士族豪強集團。


這些豪強只要要家族長盛不衰,朝廷亂成什麼樣,跟他們都沒什麼直接關係,並不太依靠皇權,換誰當皇帝,三公九卿照常吃飯、上班、辦公。後世的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就是這個意思。他們多以家族利益的多寡來考量,而不是以皇帝的生死。所以,宦官便成了弱勢皇帝唯一的選項。這也是自漢和帝劉肇以後,100多年時間裡,東漢外戚與宦官互相攻殺,而士族始終在岸上看風景的原因所在。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扳倒了梁冀,作為回報,劉志將內廷的權力交給了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後來桓帝之所以分封這五個人為侯,本質上就是為了讓宦官集團成為自己的觸鬚,增強皇權的影響力,抵制豪強對皇權的壓制,當然這也說明了桓帝缺乏乾綱獨斷的能力和魄力。宦官封侯,第一個不樂意的,是深耕當地的士族。因為漢代封出去的侯國,只要皇帝不收回,理論上,其境內的稅賦就是其個人的永久性私產。


士族忙活了幾輩子,結成了利益團體,現在桓帝依靠宦官,讓這些沒卵的太監騎在士族脖子上拉屎,還是永久性的,這是豪強集團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還有是各地方太守等實權地方疆臣,宦官發達了,自然要帶動一大批人,實現階級躍遷。宦官雖然沒有兒子,但有親戚,比如單超的弟弟單遷、單安和侄子單匡分別上任山陽太守、河東太守和濟陰太守;左悺的弟弟左敏上任陳留太守;具璦的哥哥具恭上任沛國相;徐璜的哥哥徐曾上任平原國相,這些人上位,自然擠掉原先那些地方疆場的蛋糕所以桓帝重用宦官,既得罪了豪強,也動搖了地方的根基。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桓帝誅殺梁冀,被視為外戚專權的終結。實際上此後外戚任大將軍的傳統仍然保持了下來,卻沒有再度專權。正是因為桓帝一朝開始,宦官勢力遠遠超過了外戚,以至於後者與士人聯手都不能獲勝。後來竇武陳蕃謀誅宦官被反殺,導致了第二次黨錮,何進想要除掉十常侍,有了士人的支持還不放心,就把地方實力派董卓給召喚進來了。這從側面說明。在當時,宦官與士族達成了戰略平衡。一方想徹底壓倒另一方就必須藉助外力。


由於宦官無法與地方豪強融合,自然引起地方氏族的不滿,比如,東郡白馬縣縣令李雲,上書彈劾宦官。這一舉動在桓帝看來,當初我被梁冀欺壓了這麼多年,你不講話,現在宦官出事, 你居然上表。於是桓帝立即將李雲罷官削職。但此舉引發更多官員的抗議,,以太常楊秉弘農楊氏,太尉楊震之子)、大鴻臚陳蕃為首的士族話事人,紛紛出言申救。桓帝很給面子,當即將楊秉罷黜。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地方氏族一看,馬上與桓帝對着干,兗州刺史第五種擅把大宦官的單超侄子濟陰太守單匡拘捕了,抄家家得錢五千萬。接着,連人帶贓物打包送往洛陽,請求罷免單超,罪名就是貪污。換言之,如果單匡是豪族,兗州刺史肯定不能這麼干,第五種自然知道不經請示的做法不對,但走程序逐級上報,這些人的罪名半點都抓不到。而桓帝就是死死抓住這個漏洞做文章,最終第五種被罷官流放朔方郡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這次較量,士族敗得體無完膚。之後,單超病死,劉志不但讓將作大匠為他修墓,還讓北軍五營騎士送葬,陪葬品更是不用細說。這麼大的排場,讓其他四侯開始更加肆無忌憚的侵蝕外朝官的權力。士族對此也是不滿,於是接連發生兩次黨錮之禍。黨錮的衝突,實際上就是地方上的土財主與中央上以及宦官之間的利益衝突,根本沒有什麼正義和邪惡的一方。並且從衝突的一開始,桓帝沒有傾向於宦官。並不是偏袒哪一方,而是一直在‘制衡’。到最後地方太守擅殺後宮美人的外親及宦官,這個事情,換做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忍。繼而興起第二次黨錮之禍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黨錮之禍鬧成後來那樣血流不止的局面,完全是陳蕃、竇武對形勢的錯誤估計和靈帝低下的政治能力所造成的,怎麼怪也怪不到桓帝頭上。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劉志逝世於洛陽宮德陽前殿,時年三十六歲劉志的謚號“桓”,本意為:克敬勤民、闢土兼國、克敵服遠。還算是一個比較正面的謚號。

漢桓帝絕非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就是一個背鍋的 - 天天要聞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