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賈后天性凶狡,以凶狡之性,役下愚之質,猶縱烈火而燎於原野。”——虞世南
虞世南評價的賈后即賈南風,是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的皇后。
眾所周知,司馬衷以“何不食肉糜”的經典名言貽笑後世。
與智商低下、懦弱憨厚的司馬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賈南風兇惡善妒、詭詐驕橫,在司馬衷繼位不久便掌控朝政,其暴戾兇悍較之漢朝呂雉、後世的武則天、慈禧,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她的專制下,西晉政權內部矛盾日益激化,導致“八王之亂”的發生,從此大一統的中國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
出身名門的惡後醜婦
公元257年,賈南風出生於世家名門平陽賈氏,她的父親賈充是西晉開國元勛,官居太尉,祖父賈逵在曹魏時期任豫州刺史。
從曹魏至西晉,賈家善於政治投機,總能在歷史關頭做出最利於家族的選擇,賈逵最早追隨曹操,後步步高升,歷經曹丕、曹叡,成為當時顯赫的世家大族。
曹魏後期,司馬家族與曹氏宗室鬥爭激烈,賈充積極站隊司馬氏,在司馬炎代魏過程中立下不世功勛。
賈充歷任司空、太尉等要職,其女兒賈褒嫁給司馬炎之弟司馬攸,成功與司馬氏結為姻親,成為西晉初期最為顯赫的家族。
在人們的正常印象中,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必定天生麗質,舉手投足間透露着優雅的不凡氣質。
但賈南風卻是個另類,史載:“短形青黑色,眉後有疵。”而且性格善妒潑辣,動輒打罵奴婢。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賈南風與皇宮肯定是不可能存在交集,但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她的命運。
由於賈充一直以來心狠手辣,又善於媚上,深為同僚厭惡。
公元271年,西北雍涼一帶發生鮮卑少數民族叛亂,以中書令庾純為首的大臣聯名向司馬炎上書,請賈充前往西安鎮撫。
賈充擔憂遠離中樞,日久生變,因此極不情願。為了留在朝廷,賈充把主意打在太子司馬衷身上。
司馬衷比賈南風小兩歲,兩人均到婚配年齡,如果把女兒許配給司馬衷為太子妃,那麼賈家也就與司馬家牢牢捆綁在一起,自己也就不必擔心權力被鑽空子了。
為此,賈充不惜斥上億巨資賄賂皇后楊艷。當時司馬炎本想讓司馬衷迎娶另一重臣司空衛瓘之女,但在楊艷的鼎力運作下,司馬炎答應了以賈南風成為太子妃的親事,賈充也就免去了西征之苦。
司馬炎本來不中意賈南風,在見到其本人後,其黑矮丑的形象更加讓司馬炎失望,但木已成舟也只能如此。
而隨着賈南風的入堂,司馬家的黑暗終於來臨,在結婚後沒多久,賈南風就暴露了嫉妒詭詐的劣性。
她在太子府橫行跋扈,再加上司馬衷性格懦弱,對其十分畏懼,以至於不敢親近其他妃嬪。
同時賈南風無法生育,也不允許其他妃子懷孕,在看見其他妃嬪有孕,竟以戟打她們的腹部,致其流產。
不久,賈南風的惡行傳到司馬炎耳中,司馬炎勃然大怒,怒斥道:“賈家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隨後打算廢掉賈南風,將她囚禁。
當時皇后楊艷已經病逝,其堂妹楊芷成為新的皇后,楊芷繼承她姐姐護佑賈家的作風。
在聽聞賈南風將被廢后,挺身而出為其求情,並命人四處奔走,拉攏司馬炎身邊近臣死保賈南風。
最終在她的努力下,賈南風的太子妃之位保住了,而以後的時間會證明,楊芷為她今天的決定懊悔一生。
雖然賈南風避免被廢,但司馬炎對其嚴加約束,所以司馬炎在位時期,賈南風也只敢在太子府折騰,不敢越雷池一步。
賈南風誅滅楊氏:擋路者殺無赦!
公元290年,隨着司馬炎的病逝,壓在賈南風頭上的大山終於被挪走,司馬衷繼位後,賈南風以皇后身份掌管後宮。
要知道,賈南風做太子妃的時候就橫行霸道,一副悍婦作風,如今司馬炎一死,賈南風如同掙脫了韁繩的野馬,除了在後宮獨斷專行,還極力染指朝中政治。
不過賈南風控制朝政的過程並不順利,她面對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太后楊芷及其父親楊駿。
楊駿在武帝早期並不顯達,只因其侄女楊艷被司馬炎寵幸才參與朝政,並一步步得到司馬炎的重用。
司馬炎臨終前,楊駿親侍左右,被指定為託孤大臣,司馬衷繼位後,楊駿進太傅、大都督,政務一總於己,權傾朝野。
楊駿為人嚴苛剛愎,貪婪成性,為了把持朝政,在司馬衷身邊安插親信以監視其一舉一動,同時利用司馬衷智力低下的缺陷,要求其下詔必先經太后楊芷審定。
至於賈南風,楊駿和楊芷對其兇悍狡詐的個性深為忌憚,所以在司馬衷執政初期嚴防死守,避免她干政。
而賈南風非池中之物,司馬炎活着的時候隱忍倒也罷了,如今自己成為皇后還要受人限制,這是斷斷不能的,因此楊駿就成了她的絆腳石,務必除之而後快。
賈南風雖然性情粗野彪悍,但對權謀卻無師自通,她暗地裡不斷培植親信,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和寺人監董猛都因憎恨楊駿而被賈南風拉攏過來。
同時賈南風又聯絡較大的諸侯楚王司馬瑋,請他進京幫忙誅除楊駿和楊芷,司馬瑋是司馬衷的異母兄弟,以前沒少受楊駿的打壓,在得到賈南風授意後不假思索的同意了。
於是賈南風下詔借故請司馬瑋入京,在司馬瑋入京這件事上,楊駿對背後的陰謀一無所知,反倒舉雙手贊成。
原來司馬瑋在外掌握重兵,楊駿擔心其割據政變,所以希望通過招他入朝,將其控制起來。
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瑋入朝不久,在賈南風的策划下,孟觀、李肇等便哄騙司馬衷下詔,誣告楊駿謀反,令司馬瑋和東安公司馬繇各領軍隊討伐楊駿。
楊駿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被司馬氏親兵將府邸圍了個水泄不通,隨後司馬瑋一聲令下,兩隊人馬沖入府內大肆砍殺,楊府血流成河。
楊駿躲在馬廄里蜷縮一團,被士兵用戟刺死,隨後楊氏宗族盡被逮捕,皆夷三族,291年,賈南風正式廢黜太后楊芷。
起初,太子少傅張華建議貶其太后稱號,仍然稱武皇后。
但賈南風在早年被廢的危機中,一直認為是楊芷向司馬炎中傷她導致,因而對其極為怨恨,故拒不採納張華建議,堅持將楊芷廢為庶人,並將其徙往自己曾被囚禁的金墉城。
第二年楊芷被活活餓死,至此楊氏外戚集團被徹底粉碎,賈南風成功掌控朝政。
賈南風與楊駿分別代表兩個士族集團,因此這場鬥爭也是士族集團內部的較量,結果是賈南風憑藉果斷狠辣的作風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輕鬆誅除楊駿黨羽。
而楊駿為他的輕敵付出代價,至於楊芷怕是腸子都悔青了,在她餓死之際是否想起自己曾經不遺餘力的營救賈南風,有多麼幼稚諷刺。
賈南風誅殺兩司馬,開啟八王之亂
賈南風誅除楊駿集團只是奪取最高權力的第一步,真正對其產生威脅的是勢力龐大的司馬宗室,而司馬家族的強大還要追溯至司馬炎時代。
268年司馬炎篡魏後吸取魏國宗室薄弱,中央政權勢單力孤的教訓,廣泛分封同姓諸侯。
大小宗室諸王鎮守於全國各地要衝,掌管一方軍政大權,形成一支龐大的政治力量,其調動資源的能力絕非手無兵權的楊駿可比。
而隨着楊駿的垮台,以楚王司馬瑋為代表的地方宗室成功滲透至中央。
為了避免重蹈東漢末期董卓、曹操挾天子擅朝政的覆轍,賈南風開始了新一輪政治攻勢。
在廢黜楊芷後不久,賈南風徵召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共同輔政,又任命司馬瑋為衛將軍,司馬繇為尚書左僕射,同時提拔族兄賈模、從舅郭彰、侄子賈謐與諸司馬一同理政。
司馬亮是司馬懿之子、司馬昭之弟、司馬炎之叔,位高權重,司馬炎在世時亦對其禮讓三分,而司馬瑋血氣方剛,桀驁不馴,二人素來不睦。
賈南風正是利用其與司馬瑋的矛盾,離間司馬宗室內部的關係。
至於衛瓘則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早年曾仕曹魏,後追隨司馬昭,在平定鍾會、鄧艾叛亂中發揮重要作用,西晉建立後成為司馬炎的心腹重臣。
賈南風讓其與司馬亮共同輔政,亦是平衡士族與宗室的關係,同時大力提拔賈氏家族,以壯大自身實力,從朝廷派系鬥爭中取利,由此朝廷形成外戚、宗室與士族鼎立的局面。
而賈南風就是要通過彼此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攫取權力。在這場烏煙瘴氣的鬥爭中,最早看出賈南風野心的是司馬繇。
司馬繇打算趁賈南風立足未穩時將其廢掉,但關鍵時刻,司馬亮卻送上“助攻”,他向賈南風揭發其意圖專擅朝政,賈南風迅速將其免官,流放帶方郡(朝鮮半島中西部)。
司馬亮幻想以此作為投名狀鞏固權力,但實在低估了賈南風的手段。
在清除司馬繇後,賈南風開始把槍口瞄準司馬亮、司馬瑋,由於兩人均大權在握,賈南風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
她首先利用司馬亮想奪取司馬瑋軍權的矛盾,再加上司馬亮與衛瓘眉來眼去,決定與司馬瑋結盟。
首先賈南風加封司馬瑋為太子少傅,然後又逼迫司馬昭下詔說司馬亮與衛瓘有謀反之嫌,命令司馬瑋討逆。
司馬瑋明知此詔為賈南風的意思,但仍遵照執行,一來殺司馬亮泄私憤,二來清除異己,獨攬朝綱,就這樣,不明就裡的司馬亮死於亂軍之下。
而賈南風通過借刀殺人一舉剷除兩名權臣,至於司馬瑋還在沾沾自喜,以為可以順利輔政,但殊不知自己已落入賈南風的圈套。
在此之前,賈南風預料到司馬瑋權勢過大會威脅皇權,在司馬瑋誅殺二人後,便在太子少傅張華的策划下,命禁衛軍以司馬瑋矯詔殺害輔政大臣為由,將其逮捕。
司馬瑋部下未等司馬瑋號令,即四散奔逃,隨後司馬瑋被捕誅殺。
至此經過一年的激烈政治鬥爭,賈南風成功剷除楊駿、司馬亮、衛瓘和司馬瑋等政治勢力,登上權力巔峰。
可以說,賈南風在這一系列政治鬥爭過程中,體現了一個權謀家的手腕和能力,尤其在以男權為主的封建社會,將一干政治勢力耍的團團轉。
但賈南風卻不具備政治家的素質,一味弄權,放縱理政治國,司馬亮死後不久,宗室與其矛盾愈演愈烈,最終釀成八王之亂。
剛剛統一不久的中國再次分裂,中原百姓陷入數百年黑暗混亂的深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