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彙集492組、780多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95%以上的文物為首次來到亞洲。埃及旅遊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伊斯梅爾表示,“這是近20年來埃及在世界範圍內舉辦的最大規模出境展之一。”
尤為難得的是,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引進展,而是由中國專家團隊自主策展的古埃及文明大展。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介紹,“展覽將貫穿中國埃及學者的研究成果,依據我們的展覽主題和策展思路,從歷史、學術、藝術價值等出發去挑選代表性展品。”
古埃及是世界幾大文明中最有特色,也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文明之一。中國考古學奠基人夏鼐先生曾在1938年參觀位於埃及南部古都盧克索的孟圖神廟遺址。80年後的2018年,中國和埃及成立聯合考古隊,對孟圖神廟遺迹進行發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考古隊首次赴埃及進行考古發掘。
當然,在參觀古埃及文明大展之前,我們需要了解的不僅僅是這些。此前網絡上還有古埃及文明是偽造的言論。那麼,金字塔究竟是怎麼建造的?古埃及哪個時期最愛建神廟?古埃及人民的崇拜神還有鱷魚和貓?今天,讓我們跟隨著名考古學家王巍的筆記,走近古埃及。
*本文摘編自《了不起的世界文明:找尋世界十大考古遺迹》(三聯書店2024-1),原載瞭望智庫,編輯謝芳

6月17日,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古埃及文物薩卡拉考古遺址的彩繪人形棺開箱亮相。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會歷史學部主任
1
金字塔究竟是怎麼建造的?

階梯形左塞爾金字塔,使用逐級後退的平台或台階來獲得類似於稜錐的完整形狀。
吉薩金字塔群,由近及遠,分別是三座小金字塔、孟卡拉、卡夫拉和胡夫金字塔。


7月17日,預覽觀眾在“圖坦卡蒙的時代”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鱷魚神索貝克雕像。



這是2024年2月26日拍攝的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是中埃盧克索孟圖神廟聯合考古項目發掘出土的陶器(2020年3月28日攝)。新華社發

本書的大背景是中國考古“走出去”——在過去的十餘年中,中國的一些大學和文物考古機構陸續走出國門,由周邊國家開始,逐漸走到了遙遠的埃及和中美洲,到世界各國開展考古工作,漸成燎原之勢。
為什麼要發掘其他古老文明?如何進行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研究?橫掃歐亞大陸的匈奴留下了哪些考古學印記?吳哥窟如何從廢墟中重生?鄭和船隊真的在非洲留下“血脈”了嗎?全球文明版圖如何形成?
十位“走出去”的一線考古領隊,以中國視角重返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親身講述發掘中的所見所獲、所思所想,以及考古遺存背後的文明內涵。這十個獨具代表性的境外考古案例,是我們探源世界文明的集中呈現,也是中國考古走出國門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