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古代當律師

2024年07月21日06:22:10 歷史 1563

作者:安錦

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反派常威僱用了名為方唐鏡的訟師為其“喊冤”。劇中方唐鏡通過給僱主常威作偽證,進而搬弄是非、顛倒黑白,反誣周星馳飾演的包龍星徇私舞弊、貪贓枉法,最後一度認定包龍星的死罪。

方唐鏡這個角色便是古代“律師”的一個縮影,但其與現代意義上的律師又有很大差別。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律師”這一稱謂是清政府在1910年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中。在此之前,這一類似職業被稱為“訟師”或者“狀師”。顧名思義,這個行業的主要職責是替僱主寫狀書、打官司。

但是想要在古代成為一名訟師卻不那麼容易,說不定還會招人記恨、惹來麻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假如你在古代當律師 - 天天要聞

一、古代訟師的升級修鍊手冊

現在你搖身一變成為封建王朝的一名讀書人,理想中“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應當會應驗在你身上,當然這只是你自己的一廂情願。

十年窗下,白蠟明經。但上有老下有小,屢試不第的你開始選擇另闢蹊徑謀求生路。於是訟師這個職業成為擺在你面前的選擇之一。

放到當下來看,如果想成為一名法律從業者,只需通過職業資格考試拿到證書即可。但在那個年代,學校里不設法律專業,當然其他專業學校里也沒有。況且也沒有輔導機構“一對一”、手把手地教你應試技巧,因為那會也不需要憑證上崗,那想要成為一名訟師該怎麼辦呢?

答案是——看秘本。

什麼是秘本?秘本就是古代訟師技能培訓的輔導書籍,又稱“訟師秘本”。為什麼叫秘本?因為古代統治者認為民眾打官司是一種社會不安定的表現,於是對這種行為非常厭惡。訟師群體這個作為民眾和官員之間的“中間人”,便只能通過秘密培訓的方式來培養“人才”,所以稱為秘本。現存較早的訟師秘本是明代的《蕭曹遺筆》、《折獄明珠》等,此外還有《法林照天燭》、《刑台秦鏡》等多種秘本。

眾所周知,學習這件事光看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親自“操刀”實踐。訟師這個職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有一定的門檻要求,這也是你這個落榜的讀書人能幹這一行的原因。

訟師不僅要熟記各類法律條文和訴訟程序,還要有較好的文筆——因為訟師要給僱主寫訴狀。

古代的訴訟程序和現代是截然不同的,作為“訴訟代理人”的訟師不能在衙門公堂上與官員辯論,因為古代不允許“訴訟代理”,只能由當事人親力親為。於是訴狀質量的高低幾乎決定了官司的輸贏。訴狀不僅要精確地運用法律條文,還要援引儒家經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打動靠讀聖人書而科舉及第的官員們。

假如你在古代當律師 - 天天要聞

二、“打怪”升級——靠經驗、更要靠妙筆生花

經過刻苦培訓和層層選拔,你終於從“職場小白”變為一名“見習訟師”。但古代沒有律所,想做法務還要遠渡重洋到歐洲,因為國內那會沒有企業讓你投簡歷。至於去刑部工作嘛,前面講了,你屢試不第...

那麼古代訟師在辦案時都有哪些故事呢?

《清代筆記小說類編》中記載,有一位訟師為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寫訴狀。看完訴狀中當事人的敘述後,我們不禁感嘆——古代借錢的都是大爺啊!當然了,現在某些借錢不還的人也是。但那時的訟師好歹是個讀書人,給縣令大人寫的訴狀上不能這麼“粗鄙”的表達。這位訟師便文雅而幽默地在他的訴狀中寫下:“昔日借銀,釋迦口吻;今朝索債,悟空腳跟”。

第二個案子是兒子忤逆父親(編者註:在封建社會,君臣父子的秩序是不能亂套的,一旦出現臣子忤逆君主、兒子忤逆父親的行為,就屬於很嚴重的大罪)。根據《清稗類鈔·獄訟》中記載,接受該委託的訟師是遠近“聞名”的“破鞋”,他人品極爛、口碑巨差。當這個兒子找到他時,他先表示自己對此事無能為力,後又幸災樂禍地說根據大清律法當事人必死無疑。在當事人繳納了豐厚的“律師費”後,“破鞋”一改之前的姿態,連忙改口道:“這事好辦!”

經過與當事人溝通,“破鞋”得知其已娶妻。於是“破鞋”在當事人手裡塞了兩張紙條,並囑咐他:“到了公堂之上見了縣太爺,什麼話都不要講,你手中就緊攥着這兩張紙條,趴在地上哭就完了!”

當事人半信半疑,但又別無他法,只好按照“破鞋”的說法,一言不發地趴在衙門公堂上大哭。縣太爺一看這架勢便心想:這人沒有為自己辯解,卻嚎啕大哭,這裡面是不是別有隱情。便大聲問道:“你怎麼不為自己辯解卻光趴着哭?還有你手裡攥着的是什麼東西,拿上來給本官看看!”

當事人依然不為所動,仍是大哭不已。縣令只好讓衙役將他手中的紙條取上來。拿到手中一看,一張紙上寫着“妻有貂蟬之美”,另一張紙上寫着“父生董卓之心”。

縣令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當事人父親對兒媳心生歹心,兒子不願家醜外揚,父親反而倒打一耙狀告兒子,這哪裡是兒子忤逆父親,這分明是兒子恪守封建禮法而忍辱負重嘛!

驚堂木一拍,縣令大聲呵斥道:“大膽刁民,你兒子如此有孝心,你卻妄圖違背倫理,實在可惡,老而無恥!來啊,將其趕出去!”

就這樣,“破鞋”的一招“妙計”,最終讓當事人化險為夷。

假如你在古代當律師 - 天天要聞

三、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從上面“破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某些訟師的職業道德確實有待提高,某些訟師甚至被稱為“訟棍”。究其原因,還要從我國古代統治階級對社會穩定的重視程度來看。

古代不像現在,法律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在古代,民眾打官司會被統治階級認為這是社會存在不穩定因素的表現。因為古代中國實行的是“愚民”政策,所以統治者希望自己治下的民眾是無知的、聽話的、不知法的。古代訟師靠幫助民眾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一旦民眾習慣了這樣的訴權方式,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會越來越惡劣,社會矛盾將會被激化,國家的不穩定因素會增加,這並不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為此,古代法律還對訟師的執業範圍做了規定,一旦越過了紅線,訟師還要受到非常嚴厲的處罰。

所以,訟師被封建統治者所不齒是預料之中。那麼為何受到幫助的民眾對訟師的意見也這麼大呢?

其一,訟師的收費太高。清代時,民眾找訟師寫一份普通訴狀就要花費二到五兩白銀。而根據統計調查,清代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才十兩白銀左右。訟師簡單地接幾個案子便頂上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這讓很多人眼紅,漸漸地便對訟師群體起了嫉妒懷恨之心。

其二,某些訟師職業道德敗壞。無論是本文開頭說的方唐鏡,還是中間講的“破鞋”,都可以說是訟師界的敗類。他們貪圖金錢,教唆當事人作偽證,私下勾結官府、搬弄是非,不但沒有起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反而加劇了封建社會下民眾之間的矛盾。

這麼來看,古代某些訟師受到統治階級和民眾的共同排斥,也不是平白無故。假如你穿越到古代當了訟師,可一定要做一個口碑好、又受人愛戴的好訟師!

假如你在古代當律師 - 天天要聞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2025年7月,南京夫子廟景區。昂揚的小號聲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大學生們手拉手,由四面八方匯聚到“天下文樞”牌坊下,唱響《畢業歌》。這是一首來自91年前的青春吶喊。《畢業歌》,創作於1934年,是電影《桃李劫》的主題曲,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1934年 《畢業歌》黑膠唱片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同學們,大家起來...
傅國涌凌晨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 - 天天要聞

傅國涌凌晨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

據澎湃新聞消息,知名教育學者、歷史學者、作家傅國涌先生,於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傅國涌1967年生於浙江樂清,主要關注中國近代史,特別是百年言論史和知識分子問題等。傅國涌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傳》《百年尋夢》《葉公超傳》《追尋失去的傳統》《發現廿八都》等。來源:傅國涌微博賬號本文...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請,要不要出席九三閱兵?韓國還在看美國臉色? - 天天要聞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請,要不要出席九三閱兵?韓國還在看美國臉色?

7月2日,韓聯社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政府近期通過外交渠道向韓國政府詢問李在明總統能否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對此,中方是否能夠確認相關信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方將隆重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覆無常的劉牢之,卻漏掉了影帝劉裕 - 天天要聞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覆無常的劉牢之,卻漏掉了影帝劉裕

公元402年,桓玄率軍逼近建康,成功清除司馬元顯、司馬尚之及其一眾黨羽後,自任都督中外軍事、丞相、錄尚書事、領揚、荊、江、徐四州刺史,掌控了東晉的最高權力。為了掃清隱患,他決定過河拆橋,除掉反覆無常的北府軍統帥劉牢之。於是任命劉牢之為會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