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72年到2022年,150年了,一切都改變不了 直到谷愛凌的出現

2024年07月13日06:03:19 歷史 1120
從1872年到2022年,150年了,一切都改變不了 直到谷愛凌的出現 - 天天要聞

百年人才流動史:從被迫走向世界到主動選擇回歸

1872年,蒸汽輪船的汽笛聲中,滿載着近代中國希望的“留美幼童”從上海出發,開啟了中國人才奔赴大洋彼岸的求索之路,彼時的大清王朝,內憂外患,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讓朝野上下意識到人才之於國家的重要性,李鴻章一句“師夷長技以制夷”,道出了那個時代中國對人才的渴望,殊不知,這趟跨洋求學的旅程,也開啟了此後百年間,中國和世界,尤其是和美國之間的人才流動史

從1872年到2022年,150年了,一切都改變不了 直到谷愛凌的出現 - 天天要聞

派遣留學生,是近代中國尋求自強的第一步,卻無意間成為了美國後來居上,網羅全球人才的重要途徑,彼時的美國,建國不過百年,百廢待興,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從“富布萊特人才計劃”到“庚子賠款”中撥款建立清華大學,美國在教育和人才培養上的“用心良苦”,為其日後成為全球科技和經濟強國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也打開了人才流動的閘門

時間來到改革開放初期,沉睡的東方巨龍終於蘇醒,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當國門打開的那一刻,中國人驚訝地發現,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巨大的差距帶來的震撼和迷茫,驅使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踏上了求學海外的道路,他們渴望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回國建設自己的家園,現實卻是,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留在國外,其中不乏來自清華北大等國內頂尖高校的畢業生,數據顯示,這其中,有近九成的學生選擇了留在國外發展

從1872年到2022年,150年了,一切都改變不了 直到谷愛凌的出現 - 天天要聞

是什麼讓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或許是國外優越的科研環境和生活條件,或許是個人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或許是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才流失”成了那個時代中國發展之痛,據統計,有超過三萬名華裔科學家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為美國科技的騰飛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谷愛凌現象:世界中心的悄然轉移和人才迴流的浪潮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雪賽場上,一位名叫谷愛凌的女孩,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征服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自信、開放、充滿活力的中國,谷愛凌,這位出生在美國,卻心向中國的女孩,最終選擇加入中國國籍,代表中國隊參賽

從1872年到2022年,150年了,一切都改變不了 直到谷愛凌的出現 - 天天要聞

谷愛凌的橫空出世,不僅僅是一位奧運冠軍的誕生,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她的選擇,折射出世界中心、人才中心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四十年前,谷愛凌的母親,一位畢業於北大的高材生,選擇遠赴美國,去追尋那個時代的“美國夢”,四十年後,谷愛凌的選擇,似乎預示着“中國夢”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海外人才的追求

谷愛凌現象並非個例,越來越多的華裔精英,在學成之後,選擇回到祖國,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他們中有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他們帶着國際化的視野和先進的理念,在各個領域貢獻着自己的力量,成為中國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國力量:吸引人才回歸的磁場

是什麼吸引着這些海外遊子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1872年到2022年,150年了,一切都改變不了 直到谷愛凌的出現 - 天天要聞

是日益強大的祖國,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的投入,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航空航天到量子通信,從高鐵建設到移動支付,中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引領着世界潮流,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中心

是越來越完善的人才政策,為海外人才回國發展鋪平了道路,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國,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涵蓋了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各個方面,為海外人才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在中國發展

是濃厚的家國情懷,是落葉歸根的文化傳承,是海外遊子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眷戀

人才爭奪:大國博弈的焦點

百年來,中國和美國在人才流動上的關係,經歷了從單向輸出到雙向流動,再到如今中國逐漸佔據主動的轉變,這場人才爭奪戰,是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關係到未來的國家競爭力,面對中國的人才回歸浪潮,《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方面對此深感不安,並試圖採取措施加以遏制

150年前,被迫打開國門的中國,在人才競爭中處於絕對劣勢,150年後,中國已經從落後者成長為競爭者,並逐漸掌握主動權,谷愛凌的選擇,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將有更多海外人才選擇中國,選擇未來

歷史的見證:我們正處在一個全新的時代

從1872年的“留美幼童”到2022年的谷愛凌,150年間,中國的人才流動史,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我們都是這場歷史變革的見證者,也將是未來的創造者,讓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包容的心態,迎接這場人才回歸的浪潮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從1872年到2022年,150年了,一切都改變不了 直到谷愛凌的出現 - 天天要聞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
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舉行 - 天天要聞

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舉行

中新網忻州7月2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2日從山西省文物局獲悉,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徐向前元帥紀念館舉行。7月1日,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徐向前元帥紀念館舉行。山西省文物局 提供 這批捐贈物品包含徐向前及黃傑生前書籍文件、生活用品、歷史照...
李登輝的最後時刻:因喝牛奶嗆到,咳嗽不停,被緊急送醫 - 天天要聞

李登輝的最後時刻:因喝牛奶嗆到,咳嗽不停,被緊急送醫

說到李登輝的離世,其實很多台灣人,包括不少大陸的朋友,最早聽到的消息,都是一句挺荒誕的話——“喝牛奶嗆到了,送醫院半年沒出來。”你要說這是哪位普通老人家,家人和朋友頂多是擔心一下,圈子外人不大會關注。但這人叫“李登輝”,那就不是一般的小事。
安徽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推薦人公示 - 天天要聞

安徽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推薦人公示

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省教育廳發布《關於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候選人推薦對象(安徽)的公示》。具體如下:根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於開展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宣傳選樹活動的通知》,經各地各單位推薦申報、安徽省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遴選推薦委員會評審,確定利辛縣第一中學正高級教師侯純廣、合肥工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