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2024年04月27日22:15:08 歷史 1063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文|青磚

編輯|青磚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一、十八般武藝的概述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十八般武藝”一詞首見於南宋華岳的《翠微北征錄》;

卷七《弓制》:“臣聞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其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可見我國古代“十八般武藝”的說法由此而來,更顯出在弓弩在兵器中的重要性。

在南宋永嘉年間<張協狀元>第四十八中道:“前日兩個小人,一個道欠錢,一個道不欠錢,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會白廝打。”

在南宋當時十八般武藝已經婦孺皆知。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神宗熙寧元年(1068),“詔頒河北諸軍教閱法:凡弓分三等,九斗為第一,八斗為第二,七斗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斗為第一,二石四斗為第二,二石一斗為第三”。

在北宋即對弓弩水平選拔人才將領做出了明確規定,南宋孝宗宣布“弓箭手以六十步,每人射八箭,要及五分親”。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南宋光宗時也規定:“殿、步司諸軍弓箭手帶甲,六十步射一石二鬥力,箭十二,六箭中垛為本等;弩手帶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為本等”。

作為宋朝兵器規定的《武經總要》指出:“至於執兵用一力,又有法焉。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凡教刀者,、先使執持一便慣,乃以刑制輕重摺代猛劣而為之一等…若槍者,先使把捉有方.盤旋進退,乃以千之長短大小,插刺深淺而為之等”。

在我國傳統兵器中有九長九短之說,九長分別是:刀、槍、棍、鉞、叉、鐺、鉤、槊、戟。九短是刀、劍、鞭、鐧、拐、斧、棒、椎、杵。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明嘉靖郭勛刻百回本《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中說:“史進每日請王教頭點拔,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

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宋元戰爭時,元兵西征時,從各地帶回一些兵器,種類繁雜,看來“十八般兵器”和“十八般武藝”之說,是一種統稱或概算。

雖然指出十八般兵器,但事實上遠不指18種,只是一種分類。

在明謝肇制《五雜俎》卷五中明確指出:“正統己巳之變,招募天下勇士。山東李通者,行教京師,試其技藝,十八般皆能,無人可與為敵,遂應首選。”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清初褚人獲《堅瓠集》:“山西李通善使武藝十八事,計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鞭、鐧、撾、殳、叉、把頭、綿繩套、椎及白打,共十八種。”

由此可以,十八般武藝成為衡量武藝高下的標杆。

更在《堅瓠集續集》明確指出,十八般武藝為:“矛、椎、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十八般武藝”可明確為:“一弓”:馬箭、袖箭、步箭。“二弩”:弩箭、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槍”:長槍、叉槍、火槍、蛇槍、看槍、標槍、線槍、神槍、戟槍、勾鐮槍、拒馬槍、飛槍。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四刀”:大砍刀(長刀)、斬馬刀腰刀、桿刀、朴刀鉤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飛刀

“五劍”:三尺劍、七尺劍、利劍(指名劍)、寶劍、吳粵劍、七星劍(古代名劍。劍身近柄處飾有北斗七星文)、十字短劍(屬雙兵短器械。劍長兩尺四寸有餘,通體為鐵制)。

左思吳都賦》:“毛群以齒角為矛狹。”亦稱“角鋏”。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劉勰《新論》:“越劍性銳,必托槌砧以成鈍鈞”、象劍(“班劍”的別稱。

南朝時用作儀仗的劍,稱象劍)、短劍(劍的一種。劍身較短,劍盤小,握柄由生鐵鑄成,柄端有一圓環。)、逸龍劍(劍的一種。

劍身有龍形圖案,因而得名。)雌雄劍(古代雙兵之劍。舞練技法與其他雙劍同。但制此劍之材料甚是高級。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一、“十八般武藝”在宋朝的演變

“十八般武藝”分為鉤、刺、尖、刃、抓、五種類型,又包括了短、長、硬、軟、等各式兵器。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司馬法》中道:“長兵以衛,短兵以守”,“長以衛短,短以救長”。

可見宋朝兵器形式之多樣,變化之多端,功能之豐富。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至於軍訓隊列,從武經總要看,北宋時一般都是槍刀居前,弓弩在後,這種隊列是接近實戰需求一的,南宋也有類似記載。

名將吳磷的軍令規定:氣逢敵欲戰,必成列為陣,甲軍、弓弩手並坐。視敵兵距陣約一百五十步,令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約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敵陣,即全軍俱發。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由此可知,槍手緊靠陣前布設的拒馬之後,也無疑居於弓弩手之前,以嚼當敵騎沖陣之際,進行白刃戰

另份名將張沒也規定:“諸軍當結純槍、純弓、純譽隊。

槍之隊布前,弓次之,弩次之。其弓弩手各帶刀斧。每隊百餘步,虜騎若近,先發弩,槍、弓隊小坐,次發弓,若至前,則純槍之勢甚壯,可御馬足,鮮有不勝”。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從宋軍的武藝刃日練標準、訓練方式,使用器械中可以看出,宋軍的武藝訓練,其主要內容是開大陣對本敵的格殺技術,強調隊列、行隊短兵相接的配合格鬥

其目的是殺死敵人,技術內容以弓弩、長槍、大刀等兵械技術為主體。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在十八般武藝中,弓、劍、矛、刀、槍、劍、盾、鞭、叉在宋朝最多運用,故本文詳細介紹這幾種兵器在宋朝的演變情況。

在《翠微北征錄》卷七《弓制》記載:“臣聞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其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

從軍器的排序看,弓為第一;從武藝高強看,弓又在首位,由此可見,宋朝對弓藝的重視。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弓激弦發矢,可以及遠,弓始於黃帝戰蚩,宋迨後推闡其理,互相發明,加以精密之改造,於是乎弓矢逐成為戰爭之利器,非但發古人射抉之技,抑亦開後世火器之端。

當時弓箭之用,誠十百倍於其他兵器,非但力勁及遠,擅是術者,精研而熟嫻之,穿楊貫虱,百步射人,萬無一失。

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李宏發明神臂弓,《宋史》說:“身長三尺二寸,弦長二尺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箭”。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弓具有重量輕,射程遠的優點,最遠可達372米,所以一直流傳到明代。

北宋時,床弩盛行,《武經總要》中記載有雙弓的雙弓床弩、大合蟬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等等。

宋朝軍隊對弓弩的重視,在作戰運用之頻繁,由此可見一斑。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照《夢溪筆談》的記載,宋時弓弩每宋石的鬥力,相當於九十二宋斤半。(一宋斤約合今日6公斤),以及射箭的準確性,叫做剔親卜。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武經總要》規定:“凡軍中教射,先教射親,次教射遠。弓弩的選拔標準按照,宋仁宗時制訂的《禁軍選補法》:凡入上四軍者,捧日、天武弓以九斗,龍衛、神衛弓以七斗;天武弩以二石七斗,神衛弩以二石三斗為中格”。

當時,弩只能由步軍使用,故捧日和龍衛兩支馬軍沒有弩的選拔標準。

至“選補班直,凡選禁軍自奉錢三百已上,弓射一石五斗,弩蹄三石五斗”。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當時選拔效用的武藝規格是“射一石力弓,三石力弩為上等,射九鬥力弓,二石八鬥力弩為次等”。

矛和槍也是古代戰場最廣泛使用的兵器,唐代善使槍者甚多。

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桿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宋史·李全傳》:李全“以弓馬矯捷,能運鐵槍,時號“李鐵槍”。全妻楊氏,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韓琦主持對西夏的戰事時,為使軍訓標準更加符合實戰要求,也曾制訂過軍訓條令,規定“凡馬上使槍,左右十刺得,五中木人,為及等,馬上鐵鞭、鐵簡、棍子、雙劍、大斧連枷之類並是一法,每兩條共重十斤為及等”。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宋軍中所用長兵以槍為主,《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稱:“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

軍中所用的槍竟達9種之多,各有不同的用途。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其中槍首側面裝有雙倒鉤、單倒鉤,戴在桿上裝環的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槍桿的長度較長,主要用於騎戰。

用於步戰的.槍桿較短,直刃無鉤,如素木槍以及嶺頸槍。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校槍短柄,是從西南少數民族汲取的新品種,與盾配合使用公除拼刺格鬥外,還可投擲,又稱標槍,錐槍是四棱刃,“銳不可折,帳寧筆植勿下數寸安一小鐵盤,四周有刃,使敵人不能捉扇,都備有用途”。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武術家們常用“刀如猛虎”來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

大刀屬於長兵器,俗雲“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斬、刺、壓、掛、格等工夫。

單刀、雙刀都是短兵器,語謂“單刀九十人。通九隊作一部,九部為一陣。緣弓可射八十步,弩可射二看手,雙刀看走”。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所以單刀講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攔、截等刀式,而雙刀則講究兩手用力均勻,刀式清楚,步點靈活,上下協調,以顯出“葉里藏花,雙蝶飛舞”的姿態。

宋代,承襲三國、兩晉、隋、唐之制,傳統單刀只一色,刀形笨重,鐵刃也寬,其餘大刀則廣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等。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馬、步軍除弓弩外,更須精學刀劍及鐵鞭、短槍之類,軍中常練的器械”。

《宋史》載:“春秋大教一槍刀勝三人者。立為武藝出眾格”。

《武經總要》屍烈有月刀、戟刀芍手刀、掉刀、屈刀、掩眉尖刀、鳳嘴刀和筆國刀,共八種。其中手握短柄的只手刀1種,其餘都是裝有長柄的刀。

可見長柄刀運用較廣,這顯然與宋之外患有很大關係。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宋始終未能統一全國,在北方、西北方與遼、夏、金、蒙古都發生過多次戰爭,北方各少數民族騎兵強悍,與其作戰,只能採用遠射及長柄格鬥武器、所以促進了長柄刀的應用發展。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

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實則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候,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

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故流傳至今,仍為世人喜愛,亦以其光榮歷史,深植人心,斯可歷傳不衰。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舞劍在唐代興盛起來,杜甫《舞劍器行》描述公孫大娘舞劍絕技:“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江海凝清光”。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劍的聲光,似聞如見,精湛技藝,如呈眼前。

唐順之武編》說:宋太宗“選諸軍勇士數百人,教以舞劍,皆能擲劍空中,躍其身左右承之,妙絕無比。

會北戎遺使修貢,賜宴便殿,因出劍士示之,袒裼鼓澡,揮刃而入,跳擲承接,霜鋒雪刃,飛舞滿空”。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這些高超絕技,對後來劍術套路及表演技藝的發展,影響很大,至今我們演練的武術套路中,亦有所見。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金庸笑傲江湖》中的“沖靈劍法”,就是驚絕的特技。

明代各武術流派,在劍術應用的基礎上,創造了不少珍貴的劍法,如何良臣《陣紀》所云:“卞莊子之紛絞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生之願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起之出手法”等,這些劍法為後世劍術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盾是大家所熟悉的古代防禦武器,早在商代已有盾,周盾更為完善。

宋代盾牌形制不同,小盾為馬戰和步戰用,大盾攻城時可用,且有木盾、鐵盾之分。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大盾:《宋史·趙贊傳》:“世宗移兵趨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

盾:《宋史·曹利用傳》:“利用至嶺外,遇賊武仙縣,賊持健標,蒙采盾,衣甲堅利,鋒鏑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長刀破盾”。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盾之威力:《宋史·宗越傳》:“家貧無以馬,常刀盾步出,單身挺戰,眾莫能當”。

斧與戈矛同時,亦為古仗之一,黃帝時即有斧銊之名,在當時非但用為兵器,抑且用為刑罰之具。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刑書釋名載:黃帝五刑,四曰斧銊。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按五刑即甲兵、刀鋸、鑽鑿、斧銊、鞭撲、是也。由此推之,則斧之始於黃帝時也,其理甚明宋曾公亮《武經總要》[4]載有大斧、鳳頭斧,都是隋、唐遺制。宋代的戟很少用於戰場,鞭、鐧二者,始源甚早,但鮮見出土文物。

《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城,伍子胥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這說明春秋、戰國時期已開始用鞭,《武經總要》:“鐵鞭多節,系襲晉代遺制。連珠三節鞭亦系胡人器形,鐵 唐代已廣用之”。

宋人喜歡用短小的打擊兵器、主要靠重力打擊敵人,使用者必須是力氣大的人,多在馬上使用,徒手持用則重了一些。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鞭有單、雙、軟、硬之分,其質有銅、鐵、鐵木、純木之別,與用皮革製成,驅趕牛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

但軟鞭類的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等,與趕牛馬的鞭子,在來源上,可能有一定的關係。

鞭與鐧使法相似,主要以擋、摔、點、截、掃、盤、板、戳、攔、撩、撥,以及絞壓等主。

它要求演習者在身法上轉形,鐵鐧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鞭、鐧都屬短兵器,因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歷代都把鞭、鐧相提並論。

《武經總要》:“鐵鞭、鐵鐧二色,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謂之鐵鐧,謂方棱似形,皆鞭類也”。

唐初的戰將秦瓊更善使雙鐧,《武經總要》中就明確地說,鐵鏈夾棒是從“西戎”學來的,是少數民族騎兵用來攻擊宋軍步兵的兵器,被宋軍吸收過來,經過改進,成為了適用的兵器。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叉之由來,較各種兵器為後,宋元以前,初不見用諸戰陣,或謂漢時蠻人,皆以此為利器,又謂叉為古時獵獸之器。

如上說,則叉實創自南蠻,如後說,則叉創於獵戶,孰是孰非,亦未能斷定,始自何時,亦無從稽考,姑置不論。

至飛叉之法,宋代以前,迄無所聞,相傳創之者為宗澤偏將張純。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純為花縣人,力猛侞虎,善使飛叉,能於二十步外取人,發無不中,時行伍中從而習者,頗不乏人。

據此說,則叉始於南宋,以法之創始而推諸叉,即謂為叉亦創於是時,亦無不可,惟其法初甚簡單。

不過掄、盤、飛、擲、打擊、搶接諸法而巳。其後代有增減,然皆從以上各法中變化而出,即今日所傳之飛叉法,雖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雜亂而復疊行之耳。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惟習此者,以南人為多,北派武術中習此者甚少,豈發源之處,視為不足貴乎,抑以南渡之後,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傳乎?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三、總結

在宋朝統治的320年中,由於長時間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發生衝突,階級戰鬥,民族矛盾十分突出,戰事時有發生;

故而統治者十分重視武器裝備,這段時間兵器種類大增,形制複雜,各式武器爭奇鬥豔,呈現出專業化、多樣化、功能化等特徵。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北宋時宋軍曾在東京作過武藝表演:“花妝輕健軍士百餘,前列旗幟,各執難尾蠻牌、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變開門奪橋等陣;

然後列成倡月陣,一內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一人作奮擊之勢,一人作僵仆出場。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戴“執真刀,互相格鬥擊刺,作破面剖心之勢”,“剪各執木掉刀一口,成行列,擊鑼者指呼,各拜舞起居畢,喝喊變陣子數次,成一字陣,兩兩出陣格鬥,作奪刀擊刺之態”。

雖然不是實戰,但卻反映出宋軍演練戰陣、刀、槍的情況。南宋時,諸軍春教時,“禁中教場,呈試武藝,飛槍研柳,走馬舞刀,百藝俱呈”。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北宋軍士挽弓的最高記錄為三宋石,而南宋岳飛與韓世忠都能挽弓三百斤,已然超過了三宋石。

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時,四川軍卒“撇張者至千斤,挽強過六鈞”。

虞允文在奏摺上也說,“荊鄂兩軍”,“士挽弓七斗、八斗者甚眾”。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說明宋軍武藝訓練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如時人所言,宋軍的“擊刺馳射,皆盡夷夏之術,器仗愷胃,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希望本文選擇“十八般武藝”的獨特視野,可以掀開宋朝武術史的冰山一角,從而使大家對我國古代冷兵器發展史和中國武術史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宋代武術的“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現在這些兵器還是否尚存呢?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杭州終於扛不住了! - 天天要聞

杭州終於扛不住了!

2024年5月9日,杭州、西安宣布全面放開樓市限購政策。然後一群媒體和自媒體就嗨翻天,開始意淫了。說什麼,杭州中介電話被打爆,外地人要到杭州買房了。說什麼,以後一二線城市房價很快觸底反彈,一套房1000萬起步。這種意淫,真的十分可笑。這是多麼信息閉塞?你難道不知道2023年9月,鄭州就打響了放開限購的第一槍?接着...
電詐分子盯上了中國留學生,中領館:切莫受騙! - 天天要聞

電詐分子盯上了中國留學生,中領館:切莫受騙!

據泰國媒體報道,5月4日,一名23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在泰國清邁被警方解救。這名女生在澳大利亞留學,因為受到電詐分子恐嚇威脅“配合警方調查工作”,她於4月30日乘飛機抵達曼谷,然後前往清邁,並計划去緬甸。萬幸的是前一晚泰國警方接到報警,立即展開營救行動,最終在清邁一家酒店內找到了這名女生,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無...
中方抵法,外媒:為兩件大事,普京訪華時間已定,俄宣布重大計劃 - 天天要聞

中方抵法,外媒:為兩件大事,普京訪華時間已定,俄宣布重大計劃

當地時間5月5日下午,巴黎的奧利機場細雨綿綿,但是在中方貴客的到來之下,法國各大政要依舊難掩心中的熱情,早早的在現場等候。從現場的視頻來看,中法兩國國旗迎風招展。法國總理阿塔爾等政府高級代表在舷梯旁迎候。當中方領導人走下舷梯時,阿塔爾總理很快迎上前去。用中文說
中央批准,兩天三位“戎裝常委”到任 - 天天要聞

中央批准,兩天三位“戎裝常委”到任

津雲客戶端5月6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白忠斌同志任天津市委委員、常委;李軍同志不再擔任天津市委常委、委員職務。白忠斌 資料圖片公開資料顯示,白忠斌,男,1965年生,黑龍江虎林人,中共黨員,少將軍銜。白忠斌1983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學習,研究生畢業後入伍。他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交運輸部副部長。2014年12...
“公社號”救援船遭襲?俄烏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如何? - 天天要聞

“公社號”救援船遭襲?俄烏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如何?

自2022年2月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對曾經的“親如一家”的夥伴最終徹底撕破臉皮,在西方國家的挑撥干預下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震動效應。在兩年多的時間內,雙方你來我往,互相發起各種各樣的攻勢,不斷進行爭奪地盤,讓外界眼花繚亂。期間由於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烏克蘭在抵抗俄軍時可謂底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