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寶雞市委文明辦推薦,寶雞日報登載
侯省彥近照
侯省彥,男,1953年10月生,中共黨員,眉縣常興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寶雞中共黨史專家庫專家。30多年來,他堅持撰寫紅色書籍,講述英雄故事,用扶眉戰役紅色文化教育新一代。
尋回失散軍魂。1986年,在扶眉戰役中犧牲的副團長高增岳烈士子女來到扶眉戰役烈士陵園拜謁父親,但沒有找到他父親姓名,失望而歸。侯省彥聽說後,便萌生了為高增岳烈士補遺的念頭。他多方打聽,輾轉陝西、新疆、甘肅等地,找到扶眉戰役時任第三十三團戰地衛生員羅從善、王文貴老戰士,從他們那裡得知,1949年7月12日下午,在羅局鎮戰鬥中,高增岳副團長帶領戰士們強突敵人陣地時中彈犧牲。
在尋找烈士資料過程中,為了不留遺憾,幾十年來,侯省彥利用課餘時間、節假日到烈士陵園資料室翻閱烈士檔案,查閱當年烈士登記表,摘錄烈士有關信息;在相關扶眉戰役的史料、軍戰史以及親歷者的回憶錄中尋找烈士有關信息;根據有關信息尋找烈士家人,徵集烈士事迹、遺像、遺物和手跡,他尋訪徵集到團政委趙存仁等50餘名烈士的立功證書、革命事迹,填補了扶眉戰役紀念館的空白,撰寫出2160名烈士事迹,並按全國烈士轄屬省份出版了56萬字的《不朽豐碑》,為烈士樹碑立傳。
扶眉戰役叢書
撰寫英雄故事。侯省彥利用節假日採訪戰役親歷者,跋山涉水,行程35萬公里,走訪陝西、甘肅、四川等11個省市130多個縣區,花了40多年時間,不斷發掘、研究、弘揚、傳播扶眉戰役紅色文化,走訪了200名戰役親歷者,徵集革命文物數十件,珍貴圖片2200多幅,撰寫扶眉戰役紅色故事150多個,出版扶眉戰役系列叢書《鏖戰扶眉》《永遠銘記》《紅色故事》《紅色英模》《不朽豐碑》《軍魂永存》等19本,記錄了扶眉戰役過程,再現扶眉戰役宏大激烈的戰鬥場面,彌補了那段黨史、軍史和戰史的不足。
侯省彥給少先隊員講紅色故事
講好紅色故事。退休後,他不忘初心,為傳播扶眉戰役紅色文化發揮餘熱。擔任眉縣關工委講師團副團長、常興鎮關工委講師團團長以來,把扶眉戰役英模故事編寫成不同層次演講稿,深入部隊、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做客廣播電台、電視台,上黨課、做講座、講故事一千多場次,聽眾達幾十萬人次。
侯省彥給少先隊員們講紅色故
摘自2024年3月29日《寶雞日報》《侯省彥紅色文化傳承者》
編者簡介:
編者侯省彥
侯省彥,男,漢族,陝西省眉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10月出生,1974年2月參加工作,鳳翔師範畢業,小學高級教師。2013年退休。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寶雞市中共黨史專家庫專家、寶雞市關工委“優秀講師”、眉縣關工委講師團副團長。
榮獲陝西省首批“百姓學習之星”、陝西省關工委“最美五老”、寶雞市(兩次榮獲)“百姓學習之星”、寶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功勛獎、寶雞市關工委、市委文明辦授予“突出貢獻獎”狀和“突出貢獻獎”章,以及“寶雞好人”等,又榮獲中共眉縣縣委、眉縣人民政府“宣傳思想文化先進工作者”。
長期從事扶眉戰役史料徵集、整理、研究、編撰等工作,先後編著扶眉戰役系列叢書十餘本,多次參與扶眉戰役紀念館布展工作。終身立志於紅色文化教育宣傳活動。其事迹在中央、省、市、地各級媒體多次報道,並載入《寶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志》和《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