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開始了長征。在長征之前,主席專門找到了一個名叫張鼎丞的人,對他說:“你還是回到閩西去,那裡你熟悉,可以堅持,可以發展。”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張鼎丞便留在了閩西,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
張鼎丞是閩西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與鄧子恢、譚震林合稱“閩西三巨頭”,為閩西根據地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張鼎丞也受到了重用,擔任了第一任福建省委書記。那麼,張鼎丞的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張鼎丞出生於1898年,福建永定人。大革命時期,張鼎丞開始從事反帝反封建鬥爭,並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7年,張鼎丞正式加入了我黨,他入黨的這一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失敗,反動派大肆迫害進步人士,但張鼎丞沒有被困難嚇倒,他的工作也轉入地下,活躍在閩西一帶,秘密發展黨員,壯大革命組織。
土地革命時期,張鼎丞參與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紅軍主力長征後,他留守蘇區,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張鼎丞加入了新四軍,主要活躍在南方對日作戰。解放戰爭時期,張鼎丞為華中、華東根據地的開闢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9年,渡江戰役結束後,張鼎丞南下福建,參與了福建的解放過程。福建省解放後,張鼎丞留在福建,負責了城市的接收工作,並擔任了第一任福建省委書記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職務(相當於今天的福建省省長),全面主持福建省的工作。
建國初期,張鼎丞領導了福建省的一系列社會主義改造工作,比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鎮反運動以及剿匪等,穩定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為鞏固新生政權作出重要貢獻。1953年,張鼎丞被調到中央,先是擔任了中組部副部長,一年後又擔任了代理部長一職。
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張鼎丞當選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成為一名副國級幹部。在這之後,張鼎丞長期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任職期間,他致力於打擊刑事犯罪活動,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張鼎丞受到了造反派衝擊,身心受到極大的迫害。雖然身處逆境,但張鼎丞勇敢地與造反派作鬥爭,始終剛正不阿。1975年,張鼎丞重新復出,並擔任了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粉碎“四人幫”後,張鼎丞繼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關心農村建設,尤其是關心革命老區的發展,並積極為老區的建設出謀劃策。1980年,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張鼎丞響應號召,主動辭去了自己的副國級職務。
辭職之後,張鼎丞主要生活在北京,不久後,他身患重病。患病期間,張鼎丞特別思念過去曾經戰鬥過的閩西根據地,也想回閩西看一看,只是因為身體每況愈下,張鼎丞的這個願望沒有實現。病重期間,張鼎丞還專門留下遺囑,希望自己的喪事從簡,不要舉行告別儀式。1981年,張鼎丞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