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2024年01月31日14:15:10 歷史 1682

前言

在歷史的長河中,漢武帝臨終之際留下的一幕託孤場景,如同一幅歷史畫卷,蘊含著深刻的制衡之術。這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將目光聚焦在五位大臣身上,其中包含了怎樣的智謀和策略?這個問題引發我們對歷史智慧的深刻探討,揭示着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獨特之處。

漢武帝作為一位卓越的帝王,在終極時刻的託孤之舉,實則是對統治之道的一場巧妙安排。這不僅是對政權延續的保障,更是對權力制衡的深刻思考。這五位大臣之間,到底蘊含了怎樣的智慧和相互制約?

在這個引人入勝的問題中,我們或許能夠窺見古代帝國政治中的權謀和智慧,體味到統治者在制度設計中的高超技藝。隨着我們一同穿越時光的迷霧,讓我們聚焦在漢武帝託孤的歷史一刻,解讀那段關於制衡之術的悠久篇章。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霍光:小心翼翼三十年

排名首位的是大將軍霍光,亦是漢武帝最信任的心腹。30年前,霍光是名將霍去病的弟弟,在兄長英年早逝後,一直受到漢武帝的寵信和提拔。30年來,霍光小心謹慎,從未有失。漢武帝如何不放心託付江山給他?

然而問題也在此——霍家族勢力不強,能否擔當輔政重任?畢竟,霍去病去世時,霍光年僅十幾歲。家族頂樑柱一夕之間倒下,霍氏一蹶不振。30年間,漢武帝對霍光的厚愛,讓他在朝中地位日益提高。然而真正的門生世族背景,卻是從未建立。

再加上,漢武帝為防止像呂太后那樣的外戚勢力橫行朝野,早就削減了劉姓宗室王國的力量。真到了諸侯反叛之時,劉弗陵又豈能指望劉氏宗室效忠?種種跡象表明,即使霍光忠心耿耿,真到了權力交接的時候,想要穩固江山,也將艱難異常。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金日磾:忠心之人的離世

緊隨霍光之後的,是漢武帝另一心腹金日磾。這位出身匈奴,後投降漢朝的重臣,同樣深得漢武帝信任。據傳金日磾性格中人,為政清明,從無奸佞之舉。一次刺殺事件中,他甚至不惜身先士卒,救下身負重傷的漢武帝。

由此可見,金日磾忠心耿耿,是劉弗陵最堅定的後盾。正如漢武帝所料,即使霍光有異心,有金日磾在一日,也必定會為主而戰,誓不讓邪心蔓延。

然而讓漢武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駕崩僅僅一年之後,金日磾便先行離世。年幼的漢昭帝失去了最忠心的托底之人。也就在此時,權力的天平開始向一邊傾斜......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上官桀與桑弘羊:新的篡位陰謀

在得知金日磾的死訊後,另外兩位託孤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萌生了新的計劃——廢黜漢昭帝,擁立劉旦為帝。

上官桀是漢武帝的心腹武將,深受恩寵;而桑弘羊則是官場老手,歷經數代皇帝。兩人聯手,實力不容小覷。他們認為此舉可以減弱霍光的勢力,並想利用燕王劉旦的力量除去霍光,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然而還在世的金日磾如果知道他們的計劃,一定會全力制止。他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正義與忠誠這一邊。可惜金日磾已經不在人世,上官桀和桑弘羊的陰謀也就此產生。

或許是權力的誘惑太大,這兩位託孤大臣選擇了背叛;或許他們也在金日磾的死後意識到霍光勢力太盛。無論如何,曾經漢武帝精心設計的制衡體系,正逐步向一個人的獨裁統治模式靠攏。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霍光:早有準備的制衡之舉

出人意料的是,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每一個舉動似乎都逃不過霍光的眼睛。在兩人正式實施計劃前,便被霍光一舉捕殺。當上官桀和桑弘羊興高采烈地赴宴,期待着燕王的軍隊殺到時,冷酷的現實給了他們當頭一棒——來的不是援軍,而是禁軍。

原來在兩年前金日磾離世後,霍光便隱隱感覺到朝局的變化。於是暗中調查,布下天羅地網,並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他只不過在等待着兩個人暴露破綻的時刻。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死,正是霍光早有準備的制衡之舉。

然而權力的天平還在持續向一邊傾斜。霍光處死兩名大臣的舉動雖然制止了篡位計劃,卻也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權勢。在沒有制衡的情況下,他的野心是否也會像另外兩人一般膨脹呢?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田千秋:不合時宜的中立

而此時此刻,託孤大臣中地位最高的田千秋丞相,卻在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的鬥爭中保持中立。他沒有站隊,也沒有制止,任由霍光將另兩人誅殺。

也許當時的田千秋認為這只是朝堂之爭,與己無關。或許他也意識到了霍光勢力太盛,但終究沒有勇氣與之抗衡。無論如何,他不合時宜的中立,讓霍光的勢力越發膨脹。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田千秋失職了。作為丞相,百官之首,他本應積極制止託孤大臣內鬥的發生。哪怕不能完全避免,起碼也要力所能及地維護皇室的尊嚴。然而此時的田千秋卻置身事外,眼睜睜地看着皇權被架空。

田千秋或許認為趨利避害,對自己與家族最有利。但是他低估了權力更替的殘酷性。十八年後,霍光被漢宣帝所滅,田千秋也在其中喪命。想來他也終於明白,曾經的中立讓自己無路可退。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霍光一家獨大:權傾朝野的代價

在誅殺上官桀和桑弘羊後,霍光成為朝中實際的最高權力者。經過這兩次制衡與清洗,朝野上下再也沒有人敢與之競爭第一權力。於是,權力的天平徹底向一側倒去。

霍光控制朝政十八年,擅自廢立皇帝。期間他先後廢黜年僅九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又廢黜了傀儡皇帝劉賀,讓自己的權力達到了頂峰。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然而暴政必引來滅亡。十八年後的公元前68年被年僅14歲的劉詢所滅。劉詢正是五大臣輔政時期誕生的漢宣帝,也是霍光妄圖廢黜的對象。當年霍光讓劉詢與母親何太后分離囚禁,是他簽下對漢宣帝的死亡判決書。

多年後,劉詢終於如願以償。只是代價,就是霍光一家的血滅。對權力的錯誤評估,讓霍光和他的整個家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結語

然而,即使經歷了霍光十八年的架空和誅殺,漢朝的江山仍然延續下來,最終歸於劉詢手中。漢宣帝代替了同父異母的兄長漢昭帝,成為漢朝的第四代皇帝。

這正是年老病重的漢武帝設計五大臣相互制衡,防止權力過分集中的用意。即便過程異常曲折,他的遺計最終還是奏效了。

漢武帝臨終之時,託孤五位大臣,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制衡之術? - 天天要聞

也正因朝堂上的建制尚在,皇位的傳承有序,國家的江山才沒有出現戲劇化的動蕩。只是其間不知有多少骨肉離散,多少忠良因此喪身。

歷史總是在重複自己。當今的權力更迭,與當年的朝堂爭鬥有何不同?殊途同歸的教訓放在眼前,我們又能汲取多少警示,又將犯下怎樣的錯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對標實戰夯基礎 從嚴從難練硬功 - 天天要聞

對標實戰夯基礎 從嚴從難練硬功

練兵如逆水行舟,懈怠則退;戰備似懸樑之劍,鬆懈即危。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南平支隊福安大隊以實戰打贏為導向,以堅韌戰鬥精神為根基,以精細保障為後盾,層層推進、步步發力,讓大練兵活動在隊伍中持續翻湧、愈燃愈烈。此次大練兵活動緊密圍繞實戰需求,涵蓋了多個關鍵領域。在體能訓練方面,該大隊嚴格遵循 “基礎...
可怕的歷史 揭秘14世紀最殘酷的酷刑:猶大的搖籃 - 天天要聞

可怕的歷史 揭秘14世紀最殘酷的酷刑:猶大的搖籃

說到中世紀的歐洲,尤其是14世紀的西班牙,很多人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宗教裁判所那陰森森的畫面。那是個信仰壓倒一切的時代,教會為了維護所謂的“正統”,不惜用各種極端手段對付那些被貼上“異端”標籤的人。其中,有一種刑具叫“猶大的搖籃”,光聽名字就
抗戰史上的今天:5月24日 - 天天要聞

抗戰史上的今天:5月24日

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1932年5月24日 本庄繁命令第14師團,迅速開始呼海鐵路方面的作戰,掃蕩敵人,並派遣一部到中東...
位於廢棄工廠下方被水淹沒的廢棄防空洞 - 天天要聞

位於廢棄工廠下方被水淹沒的廢棄防空洞

今天,我們將帶您探索一座早已被遺忘的工廠地下防空洞——這裡有兩座通過通道相連的廢棄避難所。我們先參觀保存較差的第一座地堡,然後是第二座。 遠遠望去,通風井的"蘑菇頭"突出地面,成為識別地堡....
河南頂級富豪圈沉浮錄 - 天天要聞

河南頂級富豪圈沉浮錄

原創 韓院長 普通人的飯圈,大佬們的幣圈。擇友如擇路,圈子決定人生。巴菲特在2025年股東大會上強調:“人生最重要的決定,是你選擇和誰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