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是一個擁有194個民族的國家,但俄族人是其中絕對的主體,佔了俄國總人口77%以上。而且,無論是沙俄時代、蘇聯時代還是現在的俄羅斯,俄族人一直都是俄國的主體民族。
所以說,沙俄、蘇聯、俄羅斯,只是俄國改朝換代的不同稱呼罷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他們實力強盛,野心勃勃,曾經創造過版圖巔峰。
沙俄時期俄國坐擁228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蘇聯時期,也有2240萬平方公里。現代俄羅斯,雖然只剩下了1709萬平方公里,但依舊是世界版圖最大的一個國家。
擁有這麼多地盤,俄國真的能消化得了嗎?其實也有消化不良的現象,那麼俄國是怎麼處理的呢?有沒有遭到反噬呢?
沙俄時期貪多嚼不爛
沙俄在17世紀之前,除了靠近北冰洋以外,其實就是一個正經的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從17世紀開始,逐步開疆拓土,成為了一個擁有沿海地區的國家。
17世紀中葉,沙俄佔領廣袤的西伯利亞後,一路挺進到了鄂霍次克海。這裡雖然每年都有8個月以上的冰封期,但好歹是遠東的一個出海口。
17世紀末,沙俄開始向遠東南部挺進,妄圖佔領黑龍江流域。結果與清廷打了一仗,在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從而得到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大片地盤。
1721年,沙俄擊敗瑞典王國,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在這裡擁有了正兒八經的出海口。聖彼得堡也就是那時候建立的。這裡不得不提一嘴,普大爺說,當年俄國攻佔聖彼得堡的時候,西歐各國也不承認這裡是俄國的地盤,可現在呢?言下之意就是說,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會和當年的聖彼得堡一樣。
1789年,沙俄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奪取了克里米亞,自此正式挺進黑海地區,開始與土耳其人爭霸黑海。
1860年,沙俄又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在遠東繼續向南挺進,奪取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自此,他們在遠東擁有了每年只有4個月冰封期的港口城市海參崴,他們稱之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征服東方。
除此以外,18到19世紀的沙俄,還奪取了清朝外西北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亞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外高加索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芬蘭3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波蘭4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短短200年的擴張,沙俄正式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巨無霸。
奈何,吃下去速度快,但是消化起來就沒那麼順利了。
比如說,波羅的海地區,一直都有人在反抗沙俄的統治,等到1917年沙俄覆滅的時候,波羅的海三國率先脫離了沙俄的統治。芬蘭的情況也很類似,沙俄一崩盤,芬蘭就在當年宣布自立了。
高加索地區的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等伊斯蘭文化為主的地區,也紛紛在沙俄覆滅時,打算出來單幹。
由此可見,沙俄吃地盤的速度很快,但貪多嚼不爛,壓根就沒消化好這些地盤,自己就崩了。換句話說,沙俄崩盤如此之快,與這些地區的人不斷反抗,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蘇聯時期達到俄族人的巔峰狀態
改朝換代以後,俄國進入了蘇聯時代。蘇聯也是一個以俄族人為主體的國家,其中蘇俄是佔地面積最廣、繼承遺產最多的聯邦成員,其他聯邦成員實際上都是蘇俄的小弟。
剛成立的蘇聯,雖然版圖依舊很大,但他們依舊不滿意。這是基因里攜帶的東西,很難改變。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土地才能帶給他們安全感。
為此,蘇聯向東,將成立2年不到的遠東共和國納入了自己麾下,恢復了沙俄在遠東地區的勢力範圍。其實遠東共和國就是蘇俄授意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趕走趁火打劫的日軍。
此後蘇聯又把目光看向了西方,過去西部的領土,在沙俄覆滅後紛紛取得了獨立,這讓蘇聯很不爽。
為此,趁着德國開疆拓土之際,蘇聯也開始了恢復祖業的計劃。當然了,他們給該計划起了個很特別的名字:東方戰線。
1939年9月,蘇聯和德國同時瓜分了波蘭,蘇聯得到了波蘭東部的大片領土。現如今烏克蘭、白俄有不少領土都來自這裡。
1939年年底,蘇聯與芬蘭打了一架,史稱冬季戰爭,搶走了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沒能吞併芬蘭。這成了俄國人心裡的一根刺。
1940年,蘇聯開始大刀闊斧,先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後染指羅馬尼亞的地盤,吃下了比薩拉比亞、北布科維納。
這麼一來,蘇聯便奪取了4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獲取了2200萬人民。將國土面積擴張到了2240萬平方公里,雖不及沙俄巔峰,但已經基本持平了。
除此以外,蘇聯的國際影響力是遠超沙俄的,他們在東歐有一大幫小弟,羅馬尼亞、波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等。
這還沒完,蘇聯還在海外擁有30多個軍事港口,在全球和老美針鋒相對,成為了勢均力敵的對手。是當時全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
吃下這麼多地盤,會不會遭到反噬呢?這是很明顯的事情,畢竟文化和民族融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蘇聯和沙俄一樣,都操之過急了。
蘇聯解體前後,出現了同室操戈的現象
蘇聯在招攬小弟的過程中,其實並不順利。有些小弟發現,西歐那幫國家,在得到老美的馬歇爾計劃支持後,逐漸走上了富裕之路,他們眼饞啊。
想想也是,一牆之隔,只是因為跟着的老大不同,就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差距,這誰看了都會不舒服。
為此,蘇聯的小弟們,紛紛開始鬧情緒,打算脫離蘇聯的擺布,跟着西歐國家一起撈錢。結果蘇聯老大哥不舒服了:兄弟們,苦日子只是暫時的,熬一熬,你們會發現,習慣就不覺得苦了。
小弟們哪裡聽勸,先是波蘭打算脫蘇,結果被摁住了。後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小弟打算脫蘇,蘇聯直接把坦克開到了人家首都,同樣摁住了。阿爾巴尼亞被嚇了一跳,大哥就是這麼對待小弟的?仗着自己距離遠,阿爾巴尼亞索性退出了華約。
人心一旦散了,想要靠蠻力摁住是不可能的。東歐劇變後,一眾小弟集體脫離了蘇聯的束縛,華約就此解散。不久之後,蘇聯也解體了。
蘇聯解體以後,把個爛攤子留給了俄聯邦,也就是現代俄羅斯。俄羅斯是俄國的另一個朝代,他們當然也想着恢復祖業。
奈何前10年俄國兜里沒錢,能自保就不錯了。千禧年以後,俄羅斯才真正靠販賣資源慢慢強大了起來。這個國家一旦強大,就會想着開疆拓土,至少得考慮恢復祖業,這是刻在基因里的東西,很難改變。
所以說,俄羅斯曾經在2002年搞出了一個集安組織,打算拉上蘇聯舊部,重新整合成一個集團。奈何這個集團一直不慍不火,沒能成氣候。
幹啥都得靠自己啊,為此,俄羅斯改變策略,開始單幹。第一步自然是收復失地,拿下克里米亞,重回黑海,就成了重中之重。
沒想到2014年俄羅斯能輕輕鬆鬆從烏克蘭手裡奪取克里米亞,西方世界也沒什麼動靜,嘗到甜頭以後,便有了後來的俄烏戰爭。
這次如果俄羅斯能穩穩地拿下烏東四州,那他們距離恢復祖業又近了一步,而且就更加自信了。但如果敗了,估計要面臨一戰後的局面了。
俄國為什麼沒有漢族
俄羅斯與我國緊密接壤,且有194個民族,但唯獨沒有一個民族是漢族。這可真是奇了怪了,該國內有韃靼人、阿拉伯人、猶太人,可以說是一個兼容並包的國家。但沒有漢族,這事兒該怎麼解釋?
要知道,我們國內還有1萬多俄族人,他們跟我們靠這麼近,且佔領了我國1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什麼沒有漢族人呢?
我認為這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體現,俄文化十分強勢,所到之處必須讓殖民地上的人學習俄文化。但是在入侵到我國領土後,他們變得不自信了。
因為漢文化的融合能力,並不比俄文化差,甚至更強。漢文化有着自身獨特的魅力,以及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和融合力。如果在不靠武力威脅的情況下,俄族人和中國人生活在一起,俄族人大概率會被漢化。
歷史上北方游牧、漁獵民族漢化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
五胡亂華的時候,匈奴族就已經是一個高度漢化的民族了。
南北朝時代的北魏,更是在北魏孝文帝時期,進行了漢化改革,不僅把都城從北方的平城,遷到了洛陽,連皇族的姓氏,都從拓跋氏改成了元氏。
唐朝以後,契丹、女真、党項等民族,縱然拓地千里,擁有很強的軍事能力,但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漢化改革,沒辦法,漢文化比他們的文化,更有優越性。
強盛如元朝,也有過一段漢化的過程。只不過他們存在時間太短,沒來得及漢化完成,就被趕出了中原。
清軍入關以後,清廷從上到下都開始了一波漢化,尤其是皇族,不學習漢文化,基本都沒法成為繼承人。康熙、乾隆更是漢文化的推崇者。
由此可見,漢文化的融合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在其他文化面前,具有很強的優勢。俄文化原本十分自信,可遇上漢文化以後,有點兒害怕了,萬一被融合了,那他們就失去原有的獨特性了。再說了,俄國與中國接壤,成立一個漢族自治地,萬一哪天他們思鄉心切,連人帶地一股腦回去了,那該咋整?
與其備受擔憂,倒不如徹底與之隔絕。可境內那麼多深受漢文化影響的中國人該怎麼處理呢?要麼處理掉,要麼趕走,反正俄國境內不能出現漢文化傳承者的聚居地。當然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得遠東地區慢慢被他們給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