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統戰部第一副部長,1971年“病逝”,多年後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年12月28日23:05:11 歷史 1888

張經武出生於1906年,湖南人,大革命時期開始參加革命工作。土地革命時期,張經武加入了紅軍,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與長征。到達陝北後,張經武繼續參加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他轉戰大半個中國,為建立新中國作出巨大貢獻。

他是原統戰部第一副部長,1971年“病逝”,多年後才知道另有隱情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後,張經武被授予中將軍銜,1965年,因為身體原因,張經武被調回北京工作,進入統戰部,擔任了統戰部第一副部長。也是在張經武擔任統戰部第一副部長期間,他經歷了1966年開始的“十年特殊時期”。

當時張經武到統戰部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加起來還不到一年,所以他對統戰部還不是很熟悉。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統戰部出現了三個群眾組織,他們都以“革命造反派”自居。張經武對這三個群眾組織都不熟悉,所以一時之間沒有表態支持哪一個群眾組織。

他是原統戰部第一副部長,1971年“病逝”,多年後才知道另有隱情 - 天天要聞

不久後,“兩報一刊”發表了社論,要求革命幹部主動站出來,在這種背景下,張經武仍然不敢隨便表態,不久後,他看到一位領導表態支持了其中一個群眾組織,張經武便也跟着支持這個群眾組織。然而,支持一派,就得罪了另外兩派,另外兩派便想到張經武家中,把張經武控制起來。

幸虧張經武支持的這一派提前得到消息,把張經武藏了起來。此後張經武還輾轉到了保定,不過,張經武還一心牽掛着工作,所以不想離北京太遠。事後想想,如果張經武到成都軍區或者濟南軍區,找一找老戰友,將會是不一樣的結局。

他是原統戰部第一副部長,1971年“病逝”,多年後才知道另有隱情 - 天天要聞

1966年9月21日,總理接見了統戰部的幾個造反派頭目,在這期間談到了張經武的情況,了解了張經武的處境。也是在這之後,張經武從保定回京,在總理的保護下,度過了一段安靜的時光。不過,江青顯然對此不滿意,不久後,在江青的策划下,張經武返回統戰部,接受“群眾教育”。

在江青以及造反派的迫害下,1967年,張經武被審查。當時造反派強加在張經武身上的主要“罪狀”有三條:第一,搶奪檔案;第二,假黨員;第三,執行修正主義路線。張經武逐條反駁了造反派的不實之詞,比如搶奪檔案,張經武說自己參加革命多年,從事過機要工作,怎麼會做出搶奪檔案的事?純屬子虛烏有。

他是原統戰部第一副部長,1971年“病逝”,多年後才知道另有隱情 - 天天要聞

至於假黨員,主要是因為張經武填寫的《自述》,與1940年填寫的幹部履歷表中的入黨介紹人不一致。至於這一點,張經武認為原因是事情過去那麼多年,自己的記憶有誤。另外,張經武還嚴厲駁斥了造反派口中的第三條“罪證”,他對造反派說,自己一直都是在主席的領導下工作,怎麼會執行修正主義路線?

造反派一直要求張經武在認罪材料上簽字,都被張經武嚴詞拒絕。此後張經武採取沉默的態度對抗造反派的審查,對一切問題都不予理睬,保持沉默。造反派惱羞成怒,頻繁對張經武嚴刑拷打。張經武始終堅貞不屈,一段時間後,張經武以絕食對抗審查,在絕食的第八天,也就是1971年10月27日,張經武休克,造反派才把他送到醫院。

他是原統戰部第一副部長,1971年“病逝”,多年後才知道另有隱情 - 天天要聞

到醫院後,張經武去世,不過,造反派卻偽造了真相,說張經武是“因心臟病複發,搶救無效,於10月27日去世。”在張經武去世後七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這之後,張經武的妻子才從其他渠道得知自己丈夫去世是另有隱情,於是張經武的妻子就到處奔波,調查張經武去世的原因,最終通過北京衛戍區警衛二師醫院的相關醫生了解到真相。此後中央為張經武恢復了一切名譽,肯定了張經武為革命做出的卓越貢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絡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裡,發生着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 天天要聞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風裹挾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韓信蜷縮在蘆葦叢里,腹中飢餓如烈火灼燒,他摸了摸腰間早已銹跡斑斑的青銅劍 —— 這是他唯一的體面,也是他最後的倔強。曾經的世家子弟,如今卻要靠着釣魚換錢果腹,若運氣不好釣不到魚,便只能在河邊挨餓。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聞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蘇北平原,7000名新四軍戰士正面臨16萬國民黨軍的合圍。指揮部里,34歲的粟裕伏在地圖上,鉛筆划過黃橋鎮外的每一道溝壑——這個連軍用地圖都未標註的小鎮,即將成為改寫中國抗戰史的關鍵坐標。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 天天要聞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1945年秋,重慶談判桌上的煙灰缸里堆滿煙蒂。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對而坐,背後是八年抗戰尚未散盡的硝煙,眼前是四萬萬同胞對和平的殷切期盼。當《雙十協定》墨跡未乾時,蔣介石卻在日記中寫道:“共黨之要求,無異於要我自縛雙手。”一年後,中原大地重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