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2023年12月04日19:34:15 歷史 1009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文|臨川

編輯|t


引言

2001年的安徽碭山,一處工地上就挖出了一座古墓,古墓中沉睡着一具保存完好的棺材。更令人驚訝的是,棺槨打開後異香撲鼻,一具幾乎沒有腐爛的神秘女屍旋即出現在人們眼前。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楠木棺材)

很快,考古專家們就聞訊趕來,並對其展開調查,這座墓葬的規格、墓主人的身份與死因,對於專家來說,都是亟待解決的謎題。

是什麼能夠讓這具女屍保持百年不腐?她的真實身份又為何迷霧重重?

一、工地施工挖出棺材,神秘女屍重見天日

2001年3月23日,安徽省碭山縣的一處建築工地,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建設工作,一座座商品住宅樓將會從這裡拔地而起。

挖掘機的司機老程和往常一樣,工作一切照常,但就在挖到地下三四米處時,挖斗卻突然觸到了一個堅硬的東西,動彈不得。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挖機觸到了一個堅硬的東西)

老程心中先是一驚,如果是碰在了堅硬的石頭上,損壞了挖機,那事情可就糟糕了。他連忙跳下來查看,用腳撥了撥鬆散的土面,卻發現這堅硬的物體似乎是一塊大木板。

木板的材質似乎不一般,能讓挖掘機都無法徹底破壞,僅僅損害一些表層。工人們都好奇地圍過來,一起用鐵鍬挖開上面的土,想要一探究竟。

工人們越挖越覺得不對勁。這塊木板並不是單獨一塊,似乎更像是一口棺材。一個多小時後,保存完好的棺槨就完全暴露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工人們試圖打開棺材,但棺材卻紋絲不動。最終,他們藉助挖掘機的鐵壁撬開了棺材蓋,一股奇異的香氣撲面而來,香氣稍稍散去後,好奇的人們探頭一看,棺材裡竟然躺的是一個身着清代服裝,穿金戴銀的美貌女屍!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工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着,有的人說,這股香氣的主人會不會就是那個電視中乾隆的寵妃,香妃?

很快,24號上午,考古研究所的負責人員就到達了現場。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工人法律意識淡薄,棺材中的陪葬品幾乎被哄搶一空,只留下被撕壞多對衣物。女屍早在開棺半個小時後就出現了氧化腐爛現象,成為了乾屍,現場已經是一片狼藉。

二、屍身為何百年不朽,死因也令專家好奇

儘管屍體已經變成了一具醜陋的乾屍,但當時的目擊者都說,女屍剛出土時面容鮮活,年紀也就三十左右,臉色和真人皮膚相同,十分美麗,如同睡着一般,唇上的胭脂和鮮紅的指甲也保持完好的色澤。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專家根據已經被撕毀過的衣物樣式判斷,這具女屍下葬於清朝。

如果這真是清朝女屍,那麼她至少在地下埋葬了上百年,為何還能保持着如同活人的樣貌?

首先就是棺木的材質,為了防止屍體遭到破壞,棺木是由上好的楠木製作,輕易不會朽爛,質地堅硬不易損壞。

其次,為了創造更加密閉的環境,屍體由三層棺槨密封,工匠還特意用當時的工藝進行縫隙填充,他們將糯米汁和生石灰混合起來,既能起到吸水防潮的作用,也使得細菌難以在此繁殖。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屍體埋在地下深處,處於一個隔絕細菌和氧氣的環境,使得屍體不會受到微生物的分解而逐漸腐爛,因此讓女屍能夠保持着與生前無異的相貌。

遺憾的是,就像當年兵馬俑出土彩漆因氧化剝落一樣,因為技術的局限性以及工人保護文物現場的意識淡薄,女屍最終還是腐壞,但依舊留下了柔軟的肌肉,使得考古學家能夠還原她的樣貌。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碭山女屍復原圖)

根據科學儀器的鑒定,女子死時年齡大概只有30歲左右,那麼,年紀輕輕的她為何會香消玉殞呢?

第一眼看去,女屍的腹部隆起,很像是懷孕的狀態。但在解剖後,這一說法不攻自破。腹部只是因腐爛產生的氣體和腰椎的移位才使得腹部隆起,懷孕的推測被推翻了。

很快,考古學家就發現女子在頸部有一個T字形的傷口,這個切口的邊緣較為整齊,橫向切開了頸動脈,縱向切開了軟骨,可以說是致命傷。那麼這道傷口是死前還是死後造成的呢?對此,專家說法不一。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頸部傷口)

認為是生前所致的專家表示,根據化驗結果,女子結腸中還有未消化的食物,而切口邊緣整齊致命,可能是因意外被殺暴斃。屍體生前失血過多,水分減少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進而幫助屍身不朽。

還有專家認為,古人死後都會在口腔或喉嚨中放置玉蟬等物品,迷信其可以讓屍身不朽。碭山女屍出土後陪葬品被轟搶一空,棺材和屍體無人問津。不排除有人還想着撿漏,借夜色掩護前來破壞屍體,想要找到更多財寶。如果是生前形成的傷口,切口應當外翻。因此,傷口是死後造成的。

雙方結論不一,使得女屍死因仍待進一步的分析考證。

“香妃”猜測無稽之談,真實身份仍待考證明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影視劇中的香妃)

但專家可以肯定的是,這具屍體絕非人們謠傳的香妃。在正史的記載中,並無香妃此人。史學家們普遍認可的結論是,香妃的原型是乾隆時期的容妃。

這位容妃來自於維吾爾族,27歲進宮,54歲去世,死後被葬在裕陵妃園寢,與女屍的死亡年齡不符。人們推測她是香妃的原因,也僅僅是因為棺材內的香氣,難免有些牽強附會。

至於香氣的源頭,專家們也很快找到了答案。原來,古代貴族下葬之前,先要用藥材制的香湯與藥酒為屍體進行沐浴,甚至要從口鼻灌入葯湯,進而達到防腐防臭的目的,然後才能放入棺材。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專家研究)

根據專家的檢驗,碭山女屍表裡採用了防腐的藥物。其中含有冰片、燈芯草、麝香。這些藥物除了自帶香味之外,還有防腐的功效。由此開棺後異香撲鼻的現象便得到了合理解釋。

那麼,碭山女屍竟然能有如此高規格的葬禮,想必生前地位不一般。專家從服飾下手,發現女屍衣物上的補子繡的是麒麟,是清朝一品武官的標誌,既然能穿一品官服下葬,就說明她的身份不一般,而女子不能為官。因此,女子生前可能是一位誥命夫人,她的丈夫可能是高官。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補子上的圖案為“麒麟白澤”)

遺憾的是,由於陪葬品大部分都未被追回,專家只能從衣物式樣下手,大致推測女屍生前的地位,地面上沒有墓碑,縣誌也沒有對應記載,真實身份無從查證。碭山女屍身份之謎未能真正解開。

2001年,安徽古墓出土一具清代不腐女屍:異香撲鼻,皮膚仍有彈性 - 天天要聞

(隨葬首飾)

但至少,這具女屍為學者研究清朝喪葬文化與屍體保存技術提供了學術科研價值,但與此同時,這具慘遭洗劫的女屍也告訴我們,不能為了不義之財,就將祖先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把國家法律拋在腦後,而對我國的文物保護和研究事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參考資料:

央視網.《走近科學》 奧秘 香屍謎案,2012-08-03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聞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李西寧西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市物流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職務。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姚開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職務。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決定:...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裡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聞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袁公博編輯|t引言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於多流經山谷,自古以來改變不大,而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