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有各地的方言,還有許許多多流傳於民間的俗語,常常讓老外們聽了摸不着頭腦,更有的,由於歷史久遠,許多俗語演變得已經不再是原意。
1.“正月理髮死舅舅”
現在很多地方都流傳着“正月理髮死舅舅”的傳言,當然我們都明白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很多有舅舅的人,為了不讓舅舅心裡不舒服,還是會忌諱一點的,盡量堅持出了正月再理髮。
其實原本這句話是“正月理髮思舊”,而不是“死舅”。因為清朝入關時都強迫漢人剃髮,而漢人的思想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對於讓剃髮是非常反抗的,而朝廷下的命令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所以漢人要想保全性命,只能是忍痛剃髮,但是漢人會常常想念自己留髮的時候,所以,為了緬懷祖宗,為了思舊,就約定在正月里不理髮,卻被後來的人曲解成了“死舅”。
2.“最毒婦人心”
這句話形容女子猶如毒蛇黃蜂一樣的心腸。而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卻是這樣寫的:“蝮蛇口中草,蠍子尾後針,兩般猶未毒,最毒負人心”,意思是辜負他人真心的人最毒,這裡的負,是辜負的意思。
3.“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話原本是:“女子無才辨是德”,這裡的辨,是明辨的辨,意思是女子可以沒有才華,但是能夠明辨是非,也是一種美德。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它是出自《孟子·離婁上》,整個文字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孝順有三件事,沒有後代最為不孝”。
其實它的意思是,不孝順有很多種,不盡到後代的責任,就像父母沒有了似的,這種最為不孝,舜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父母,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了一樣,君子的做法是,還是要告知父母才對。後來也有很多媒體對此熱議,大多數人都認為“無後為大”其實是不盡後代責任的意思。
5.“糟糠之妻”
這個詞並不是糟糕妻子的意思,更不是形容妻子的卑微,而是形容和自己同甘苦共患難過的妻子,它是褒義詞,范曄的《後漢書·宋弘傳》中就有這個令人暖心的句子:“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男尊女卑”
這個詞不是說了男的尊貴,女的卑微。而是說,男的要像天一樣公正無私,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女的要像地一樣謙卑寬容,才有厚德載物的力量。“女卑”不是女子卑微,而是謙卑寬容。
7.“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原來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不管是嫁給乞丐,還是嫁給年歲大的老頭,都要順隨一輩子,不能反悔,後來竟然把乞丐和老叟諧音成雞和狗了。
8.“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在現代來說指的是修鞋的,而原來可不是這個“皮匠”,是“裨將” 是副將的意思,說得是三個副將的能力和智慧足可以頂上一個諸葛亮了。
9.“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原文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想追趕上狼,就要跑好多路,這樣就會很費鞋,所以要想追上狼,就要捨得費鞋。而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把鞋子叫成孩子的,所以就演變成了後來的“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10.“無奸不商”
這裡的奸,要換成這個“尖”才對,來源於古代的一種度量工具“斗”,原來的米商做生意的時候,給人盛米除了要用斗盛滿之外,還得再多盛一點,冒出個尖來,這樣才算是個有良心的好商人,所以才有了“無尖不商”這個詞。
11.“王八蛋”
很顯然,現在來說這個詞是個罵人的詞,原詞是“忘八端”,這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意思是做人不要忘記這八端,否則就不配做人,後來竟然說成了“王八蛋”這個難聽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