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權力一直是一種讓人陷入瘋狂的誘惑,特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室成員,充斥着父子、兄弟之間的爭鬥。自從秦始皇一統中國後,歷史上首位在政治上帶來混亂和禍國殃民的女性是漢朝的劉邦皇帝的妻子呂雉,後來被後人稱為呂后。呂后為有野心的女性樹立了許多不良榜樣,比如她曾將劉邦的寵妾戚夫人殘忍處死,這種手法後來被幾百年後的另一位更加成功的女性武則天學了個十分透徹。呂后晉陞為呂太后並且掌握了漢朝的軍政大權,這其中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她為劉邦生下了合法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劉盈,沒有這個親生兒子在手,呂后不僅無法延續權勢,她自己的下場也難以預料。親生兒子對她來說是一切,然而她卻將政權凌駕於親情之上。

劉邦去世後,呂后渴望掌握實際政權,但她面臨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那就是她的兒子漢惠帝劉盈。漢惠帝登基時年僅十六歲,雖然在漢代已被視為成年,但呂后並不是皇帝,要想讓所有人只聽她的意見,就必須讓皇帝完全放權,呂后採取了一種手段來達到這個目標——恐嚇。

漢惠帝性格較為溫順,而呂后是他的親生母親,對他了如指掌,因此在她殘忍處死情敵戚夫人並將其四肢放入酒缸後,她特意派人請兒子劉盈前來親自目睹這個恐怖的景象。不出所料,性格較為軟弱的漢惠帝果然被嚇得大哭不止,他告訴呂后:“這不是人類所能為的事情。我是太后的兒子,終究不能治理整個天下。”從那時起,他不再理會政事,呂后成功地將兒子精神上的意志徹底摧毀,從此開始了真正的一言九鼎。

然而,可憐的漢惠帝在虎媽的逼迫下沒有多活幾年,他在年僅二十三歲時去世。儘管他是呂后的親生兒子,但呂后關心的卻不是他的後事。在漢惠帝的喪禮上,呂太后似乎沒有表現出一絲傷感,她最關心的事情可能是呂家一族以及她自己的政治地位如何延續。皇帝去世了,親媽竟然毫不流淚,這對於史官來說該如何記載呢?陳平這位丞相出面緩和了局勢,他認識到呂后的心思,迅速表示支持由呂后挑選呂家的親屬來掌握朝廷的軍政大權。呂后感到滿意,歷史記載中稱:“太后感悅,開始表現出哀傷情感。”然而,陳平雖然促成了呂家一族的專權,但他這樣做是為了迷惑呂后,以免她大開殺戒,損耗漢朝的力量。隨後,陳平一直等到呂后去世,然後趁機聯合那些忠於劉家的大臣,推翻了呂家的統治,呂家一族被徹底消滅。

呂后竭盡全力為呂家爭權,不惜將母子親情拋諸腦後,最終卻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