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鐵木真統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各部族,建立蒙古帝國,召開忽里台部族大會,被推舉為蒙古可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在1225年西征歸來,分封子弟功臣,建三大汗國,封四個萬戶、九十五個千戶,在中央設立萬人怯薛營,統領蒙古軍隊,頒布法典《大札撒》,命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創造了畏兀兒體蒙古文字,使蒙古族擺脫了無文字無歷史的原始部落狀況。
形成了以皇室子弟為中心的黃金家庭,以此統領各萬戶、千戶,使蒙古族一百人、軍隊十二萬人完全控制在蒙古大汗為核心中央政府手中,完全打破丁落後的部落、部族及其聯盟的鬆散的組織機構,提高了效率和權威,在其後的統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成吉思汗雕像
首先是蒙古帝國可汗和元朝皇位的繼承存在着嚴重問題,造成內部鬥爭分裂政治動蕩。在成吉思汗之後的汗位繼承仍然延用忽里台大會推舉產生。忽里台大會的成員為皇室成員太后及萬戶千戶組成,是具有較強勢力的皇族後裔家族所掌握,兩派或多派相互爭奪鬥爭,利益交換博弈,最終妥協而成,可汗對其對手進行清除殺戮,埋下了矛盾和禍患。彼此爭鬥,導致內部分裂削弱了帝國實力。
忽必烈繼任大汗,造成了元朝和大漠兩位可汗出現,不再是大帝國的可汗,忽里台大會僅在元朝內部使用,徒有形式。忽必烈延用漢王朝的帝王制度,預立皇太子,但受忽里台大會及皇族勢力影響,皇位繼承混亂。在四十年內有十位皇帝在位,有的僅幾個月,或被廢被殺,使政治動蕩不堪,統治實力下降。
忽里台大會
其次是官員的世襲制度。自成吉思汗確立官員世襲制度後,歷代實行無所更改,萬戶千戶包括各路州縣官均可世襲,成為政治低效頑固勢力擅權的弊政,也形成各汗國獨立相互征戰的局面。也形成了軍事將領鄙視漢臣文人的問題,使漢文化制度難以推行和教化,維護落後封閉的狀況。
再次蒙元統治階級重財富輕人力,多用一聚斂之臣。在蒙古帝國征戰過程掠奪財富屠殺居民,在征服金國、南宋時有所收斂,但屠城時有發生。將被征服的人員除工匠外視為奴隸工具,隨意處置,使大量的勞動力被殺害,在農業生產和基礎建設方面受到重大影響。蒙古統治上層重用色目人為計相,掌握財稅和經濟大權,設置多種名目的稅項,濫發鈔幣,發放高利貸,多為聚斂之人,貪縱壓榨,飲鴆止渴,對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損失。
蒙古可汗金帳
最後實行民族等級制度,造成民族歧視和不平等。在元朝將各民族劃分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蒙古人、色目人掌握主要權力,凌駕於漢人之上,享有特有待遇。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嚴重不平等,導致民族矛盾衝突不斷。
蒙元時期的政治制度導致政治能力效率低下,蒙古人色目人重財重利,耽於享樂,無視民情民意,不注重民生,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改革創新,沒能學習借鑒漢王朝先進的制度和文化,固守着落後的封閉的思想意識,不思進取,也沒有能總結前朝的經驗教訓,嚴重影響了漢化進程,促進政治社會發展,造成了民族社會矛盾,導致民變四起和農民起義,造成了統治基礎不牢最終滅亡。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