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釣魚城之戰,擊殺蒙古大汗蒙哥推遲了對南宋的戰爭。
在蒙哥沒有被打死之前,蒙古正分三路大軍向南宋發起進攻。蒙哥之死,蒙古的這三路大軍確實停止了進攻南宋的腳步。
忽必烈率領 左路軍,蒙哥死的消息傳來後,當時,忽必烈並不相信,又繼續打了一段時間,確認後立即撤兵,要回去和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
左路軍統帥兀良合台,率元軍佔領大理,入廣西,下貴州,正在湖南與宋軍交戰。忽必烈遣使聯絡讓他北上,他也撤退了攻宋的部隊。給南宋喘息機會。
蒙哥之死,對蒙古帝國再一次面臨挑戰。此時,按蒙古帝國的規矩,應該諸部首領均回漠北舉行庫里勒台大會,經過協商選舉新的蒙古大汗。
忽必烈知道如果他回漠北,就是待宰的羔羊,一定選不上,繼承大統的是他同母弟阿里不哥。
忽必烈急速回到他的封地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積極與漠南諸王聯絡,三月二十四日,在開平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在少部分首領、宗王擁戴下登基,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
忽必烈在漠南搶先即位,出乎阿里不哥的預料,也於五月,在漠北召開大部分首領、宗王參加的庫里台大會,選舉阿里不哥為蒙古大汗。
此時的蒙古帝國有南北兩位大汗,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蒙古貴族對忽必烈不講武德,破壞規矩,十萬不滿意,四大汗國除伊利汗有點頃向忽必烈外,其餘的欽察汗國、窩闊台汗國、察和台汗國均支持阿里不哥為蒙古帝國合法大汗。
接下來,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與其弟展開了數年的內戰。他首先去敗了陝甘一帶握有重兵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渾都海、阿藍答兒等,又親征和林,雙方內戰足足打了五年之久,1264年春,阿里不哥被迫輸誠,被忽必烈幽禁,1266年被忽必烈毒殺。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位之爭,導致了蒙古帝國大分裂,四大汗國紛紛獨立,漠北的很多部落不服從忽必烈的制約各自行事。客觀上為忽必烈加強對中原的統治,提供了一個適逢其時的契機。
中統四年(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開平為上都。
中統五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為中都。
至元八年(1271年)底,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忽必烈成為元首任皇帝,蒙古為“薜禪汗”。
至元五年(1272年)二月,改中都為大都。
至元十年(1273年),大都宮殿建成。
次年(1274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元朝從此定都大都。至此大都(北京)成為多民族國家的政治中心。
史學家認為,釣魚城之戰蒙哥之死,讓南宋滅亡遲了20年。沒有改變南宋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