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2022年11月01日13:21:44 歷史 1553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下館子”?這已經是歷史名詞,從民國到改革開放前。現在通常叫法是“出去吃”,不同於“在家吃“,七十年代沒有私人飯店,全部是地方國營企業。七十年代的飯店沒有私人開的,也不容許私人開飯店,那時的飯店全部是國營的,不叫飯店,叫”食堂“吃飯要糧票要錢。下館子必須要糧票,否則很難。 晚上在燈光球場看完電影,偷偷地溜到青年飯店,下碗麵條(2兩蔥油麵)0.18元再切2毛錢的香腸,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美滋滋的……。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七十年代下館子,是件值得吹牛的事情。那時代下館子可是很厲害的人。六七年代下館子談何容易啊!首先缺糧票。還不是說身上沒有錢。只有單位出差人員偶爾超得起。他們身上才有糧票。人們走過館子聞到香氣,只能吞口水而嘆息。七十年代下飯館,先付費和糧票等叫號,交錢後開一式兩聯小票,憑票領飯;要的炒菜由服務員送到桌上;飯店基本沒有雅間,都在大廳里。那個時候下館子,先交錢吃飯,趕上人多,還要排號等位置。那年代,你一年上幾次飯店,家裡都省吃儉用 ,錢還不夠花。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70年代,上一次館子就是大事了,普通家庭極少有機會上館子,結婚都是在家裡自己做。當時每人一元錢,十個人一桌,比現在一千元一桌的還要好。生意好的是小攤,小店。幾分錢,一分錢,就能解決問題。餛飩店,麵館都已經很體面了。飯店以大眾為主,大飯店,一個城市也沒幾個。那時的飯店基本上是國營的,是服務性商業。利潤比例是有限制的。大多數飯店還是平民化的,多服務於流動的工農兵群眾,價格也不是很高的。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七十年代的飯店有國營的也有集體的它的上一級有總店再上一級有公司。不過各總店都有物價員專門檢查各飯店物價、飯菜製作前的重量,有衛生檢查員查驗是否碗筷消毒合格。七十年代館子里的廚師大多出身於烹飪學校。受過專業學習,還得通過一兩年的實習才能掌勺上灶。那手藝一級棒!很多菜品早已失傳。再也吃不到傳統的美味了!如今的所謂廚師大多出身農家子弟在飯店切菜打雜混上個三兩年學了點炒菜的手藝跳個槽便拎起了馬勺成了所謂的廚師。你說這種飯店的菜能好吃嗎!

七十年代“下館子”是種什麼體驗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70年代也分前期和後期;也分大城市和小城市。以我所在的省會城市為例,著名大飯店都源自民國時期,也就十幾家,而普通館子店則不計其數。70年代中期,在大飯店辦一桌婚宴須要30~40元。但在普通館子10人吃一桌,大約也要10塊錢。那個時候條件好的家庭,一星期下一次館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七十年代縣鄉飯店一般都是一碗肉麵條、炒麵或者是一碗羊肉湯,三兩毛搞定,好一點的炒兩個菜來碗米飯也就塊兒八角的

70年代下飯館,吃一碗大肉面高興好幾天,記得第一次拿到學徒工資十八元六毛,請幾個朋友下飯店,烤鴨二吃,糖醋排骨,蒸魚等七碟八碗的上了一桌菜,還弄了五瓶啤酒,結帳才九元多點。七十年代下館子,吃啥都香,就算在麵館吃碗面,都好吃得很,一角二分錢一碗,那時候幾毛錢就可以在飯店吃一頓飯,有肉的菜也不貴,鍋包肉溜肉段,比現在做的好吃多了…70年,一盤辣子雞,三毛二,一個豬蹄一毛,一碗肉面一毛三,一盒中華煙,六毛一。那時候的點心店和飯店都是國營或集體的,都要用糧票但不存在以次充好和短斤缺兩的。那時菜品有數量,質量標準,炒肉片必須有多少重量的肉。價格公道,沒有宰客。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說七十年代的食材比今天的好數十倍,不錯,單說七十年代的醬油是今天的無法比的,麵條,肉,就更不用講了,那時的麵條,只放清水煮,整個屋裡都香麵條,煎一個雞蛋香到屋外數幾十米……,醬油放點在熱飯上,麵條上,噴香……今天的食品雖多,但不好吃。那時候下館子是一種享受,貨真價實,價格公道,而現在是為了填飽肚子,能不能吃着放心的飯菜還是個問題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七十年代一年下不了幾次館子,那時候沒有私人的,大多數是國營的,集體的也很少,吃飯不能一步到位,先排隊去開票,等桌子,服務員按票的順序叫號,自己去端飯菜(那時候小館子都是顧客自已到取飯口端,沒有服務員給端上桌上的)。高級飯店還是服務員送飯送菜的。顧客坐在一個桌子旁等待,一會兒服務員主動向你訂飯訂菜,當付過錢與糧票後,飯菜馬上由服務員送來。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七十年代,湊幾個人下館子,每人兩塊錢,一大桌好菜,足夠了,論質量絕對好,絕對放心,乾淨,都是好食材,有機食品,味道好,一走進館子有一股純正的香味。現在呢,農藥化肥的菜,飼料豬和魚,地溝油,轉基因油,有的菜不洗,吃着不安全,過去飯店的氣味沒有了,

七十年代“下館子”和現在差距有多大?曾經“下館子”是什麼體驗 - 天天要聞

如今下館子的現狀,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下館子也不值得一提。現在下館子好比吃家常便飯一樣。現在去飯店的顧客也都是上帝,服務水平也都提高了。現在餐館遍地都是,菜品繁多,菜品、酒的品類等多樣化,說來說去現在人富生活提高了!還真不如七八十年代的人幸福!八十年代我經常下大小飯店,我雖錢少,飯店也是常客,吃得舒服!現在飯店菜價又貴!普通人下飯店承受不起!

七十年代的菜是真的好吃,沒有添加劑,各種菜、肉之類的都是天然的,那種味現在想起來…現在的年青一代永遠都吃不到了…七十年代下館子純粹是為一口吃的,而現在下飯店的意義絕對不是為吃的而有其他原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 - 天天要聞

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

“路易·艾黎中國情”網上主題宣傳活動!王文元行紀之二: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1943年,路易·艾黎的西行。在山丹,他發現了一片世外桃源。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 天天要聞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來源:史入人心黃河積石峽附近,考古人員的手鏟下,一件形制古樸的石制工具重見天日。經檢測,這件被淤泥包裹了四千年的工具,正是上古治水所用的“耒耜”。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河南禹州瓦店遺址,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與祭祀區正靜靜訴說著王權初立的威嚴。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蔣志格齊王榑 按《明外史本傳》:齊王榑,太祖第七子。母達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命王率護衛及山東徐、邳諸軍從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復率護衛騎士出開平。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田秀琴老人16歲時繼承父親遺志,走上抗日道路。本報記者 孫穎攝“父親說,‘我去引開敵人’,就再也沒回來!”96歲的田秀琴老人,回憶起83年前父親引開“掃蕩”隊伍犧牲的壯舉,依舊難掩激動。出生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的她,16歲時選擇繼承父親遺志,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 天天要聞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目前,歐洲多地被“熱穹頂”籠罩,高溫從地中海蔓延至英國、德國等國。截至6月30日,法國96個行政區中84個發布橙色高溫預警,16個進入紅色警戒。酷熱使埃菲爾鐵塔鋼結構受熱膨脹,塔體短暫向受光側偏斜,夏季熱脹可位移約20公分,冬季冷縮縮回10公分,晝夜溫差下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