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2022年10月31日23:07:14 歷史 1919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1956年11月初,南京的天氣異常寒冷,街邊的梧桐樹葉落了厚厚一層,被疾風吹起又漫天灑落,整個南京城瀰漫著一股清冷而悲傷的氛圍。

一個被六朝古都南京引以為傲的奇女子,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閉上了雙眼。

這位奇女子去世的消息,從南京市政府傳到江蘇省委,又從江蘇省委傳到了中央,讓很多人聞此噩耗後淚流滿面。

在靈柩前往墓地的路上,唐亮、宋時輪、鍾期光三人親自為她扶靈,而參與送行的開國將軍,竟多達數十位。

隨着靈柩的前行,後面緊跟着上千人自發悼念的各界群眾,有幹部、有軍人、有工人、有農民,在肅穆的氣氛中,悲傷的哭泣聲充耳可聞。

但也有更多的人對這位傳奇女子的身份充滿好奇,是誰有這樣的資格與影響,可以令數十名將軍為她扶靈送行,讓上千群眾泣不成聲音?

她沒有很大的知名度,沒有很高的職位,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迹,但是,她卻是有着傳奇色彩的邱一涵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她是首批參加長征中央紅軍29名女紅軍之一

“我要參加革命!”

正在湖南嶽陽平江縣中學讀書的邱一涵,已經不止一次向他的父親與哥哥提出這樣的要求。

“你還小,先安心讀書,你學習的知識也是革命的力量。”

這是已經加入革命陣營的父兄給她的中肯建議與回答。

1926年,19歲剛畢業的邱一涵,終於在哥哥的介紹下,如願地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從那一刻起,她一步踏入血與火的革命鬥爭中。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1927年,隨着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徹底破裂,國民黨對共產黨員實施了殘酷的抓捕與迫害,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土地革命與武裝鬥爭”的戰略方針。

同年8月與9月,分別在周總理、朱德與毛主席的領導下,先後在南昌與湘贛邊界發起了中國革命歷史上最著名的“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

中國革命正式進入到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軍事鬥爭階段。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以秋收起義為導火索,湘鄂贛閩粵五省的許多國民黨軍事力量薄弱的區域,先後爆發了農民運動與武裝起義,開闢了大片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也就在這次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大潮中,邱一涵與哥哥一起,共同接受着革命風暴的洗禮,成為一名真正的革命戰士,開始了她傳奇的一生。

1930年,邱一涵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紅色革命根據地及工農紅軍的中堅力量。

隨着革命根據地的不斷發展壯大,國民黨加大了對根據地的“圍剿”,在江西吉安的一次反“圍剿”戰爭中,邱一涵右臂被子彈擊中,落下了終身殘疾。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1934年10月,隨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為了最大化地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也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中共中央決定由南向北進行戰略轉移。

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而首批出發的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也叫中央紅軍。

這支部隊,不僅是紅軍的主力部隊,而且,其中還包括中共中央與中央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與後勤保障等機關部門,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共產黨及紅軍的核心所在。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中央紅軍及隨行機關的總人數高達8.6萬人,但考慮到行軍的機動能力,以及首支部隊所面臨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的戰鬥風險,對隨行女紅軍的數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

女紅軍人數被控制在不超過30人,而其中還有十多名中央領導人的妻子。

這樣一來,真正能夠加編入到中央紅軍長征隊伍的只有十幾個名額

“只有十幾個名額,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爭取到?”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邱一涵得到這一消失後,幾乎一夜無眠,她渴望隨中央紅軍北上,因為,只有這樣,她才有更深入地參與見證中國革命的發展與歷史。

但她知道,自己被選中的可能性極小。

因為,她是根據地女紅軍戰士中少有裹着小腳的

在這麼多年的根據地發展與反“圍剿”戰爭中,為了能夠一直衝到前線,關於小腳一事,她一直隱瞞着,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而且,除了裹了小腳之外,她的右臂又處於傷殘狀態。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令她內心極為不安的是,這次的選拔,為了確保不影響行軍及頻繁的戰鬥需要,首先必須進行體檢,優先選擇身體最健康的女紅軍戰士。

她知道,自己被選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她不願放棄,也不能放棄。

經歷過各種生死戰鬥的邱一涵,頭一次陷入了緊張狀態。

她一邊給自己加油打氣,一邊想着應對之策。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邱一涵同志,你也知道,這次出發的部隊既是紅軍主力部隊,又是先頭部隊,還有很多中央機關人員隨行,上級要求所有參加的女戰士,能應對遠距離的日夜行軍,還將面對着持續不斷地戰鬥,而你的身體——”

負責選拔的人,說的雖然很委婉,但邱一涵知道,她不符合條件,已經落選了。

當然,他們也看到了邱一涵的身體狀態,右臂嚴重殘疾,自然會影響做事;而被裹的小腳,也不適合長途與快速行軍。

“我雖然右臂傷殘,但我可以左手持槍;我雖然是小腳,但我在行軍與前線戰鬥中,從未掉過隊!如果不相信,你們可以問問跟我身邊的戰友。”

邱一涵在為自己辯解,但她也知道僅憑這兩點,根據沒有說服力,看着選拔人員無動於衷的表情,她拋出了殺手鐧:“即便你們認為我行軍打仗能力弱,但是,我可是咱們紅軍里最有經驗的衛生兵,對於一線傷員的救治,相信沒人能比得過我。”

這句話,倒讓負責選拔的人員動了容。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他們也知道,作髮長征首發的中央紅軍,面臨的戰鬥壓力是最大的,無論是戰爭的傷員,還是長途行軍中的傷病,都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整整8萬多人的隊伍,不能沒有負責醫療衛生的。

經過向上級彙報,並全面了解了邱一涵的歷史後,她終於被破格編入準備長征的中央紅軍,不僅加入由29人組成的女兵團,而且還擔任了班長職務。

果然如她自己所說,雖然小腳加右臂傷殘,但她總是以驚人的毅力,讓人刮目相看。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兩萬五千里的漫長征途中,她的行軍速度並不弱於男同志,而她僅憑左臂左手照樣能夠熟練地處理傷病員的護理與救治工作,讓中央紅軍從上到下的一提起邱一涵,都直豎大拇指。

也正是加入中央紅軍長征的決定與機會,讓她成為紅軍第一方面軍中的傳奇女紅軍

她是不願拖累戰友突圍而自殺的新四軍將領妻子

邱一涵,不僅自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紅軍女戰士,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傳奇革命英雄。

1929年5月,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來了一位二十齣頭的年輕人,戴着眼鏡,文質彬彬,一看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

而此時,正在湘鄂贛根據地從事傷員救治工作的邱一涵,火急火燎地從傷員營房中出來,兩人差點撞到一起。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男青年看到邱一涵滿臉是汗滿身跑進跑出的樣子,便停在一邊仔細地觀察,眼睛裡充滿着好奇。

再仔細一看,不由得“咦”了一聲。

這跑起來如飛一般的女戰士,竟然是裹着小腳。

僅此一事,就足以激發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當時的女紅軍主要來自根據地的貧苦農民家庭,她們一溜的大腳板。

也有極少一部分,是來自家庭條件較好的進步女青年,也少見有裹着小腳的。

邱一涵這種裹着小腳的女戰士,他還真的是頭一次見。

但是,只看着她跑來跑去的這速度,任誰也不相信,竟是小腳女子。

而邱一涵那種蓬勃的朝氣與革命熱情,更加感染了他。

“她叫什麼名字?”

“邱一涵。”

當他向別人打聽的時候,不僅得到這風風火火的女子的姓名,也得到了更多的其他信息。

他知道,邱一涵與他一樣,都是湖南人,是典型的湘妹子。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年齡只比他小一歲,學生時期便已投身革命,父兄都是早就投奔革命的共產黨員,可以說出身於標準的革命家庭。

或許是邱一涵身上的獨有特質吸引了他,也或許是共同的革命理想與信念的感應力,戴着眼鏡的男青年,隔三差五地便去邱一涵工作的地方。

終於,邱一涵注意到了他。

“你是新來的?”

邱一涵對於湘鄂贛根據地的機關部門的人員,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她的親哥哥此時就是湘鄂贛根據地的核心領導幹部之一。

但對眼前這位男子卻十分陌生。

“我叫袁國平,剛調任過來。”

通過相互介紹之後,兩人算是正式認識了。

這一年,邱一涵23歲,袁國平24歲。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在湘鄂贛根據地,像袁國平這樣周身散發著儒雅氣質的知識青年並不多,而同樣受過良好教育的邱一涵在女戰士中也是十分亮眼,兩人很快便相互吸引,產生了情愫。

但邱一涵對袁國平並不了解,剛開始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還一再叮囑對方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戀愛上,要追求進步。

“邱一涵,你知道他是誰嗎?”

有一天,她的哥哥過來的時候,碰巧看到剛離開的袁國平,笑眯眯地問道。

“知道啊,他叫袁國平,是一位紅軍戰士。”

邱一涵盯着哥哥怪異的表情,一臉的疑惑。

“沒錯,他是叫袁國平,也是一位紅軍戰士,但他可不是普通的紅軍戰士。”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隨着哥哥話題的打開,邱一涵的眼睛是越睜越大,她被袁國平的履歷與身份震驚住了。

這位當時只有24歲的知識青年,16歲便考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是毛主席的師弟,同為徐特立的學生,在師範學校期間,就出任了湖南省學聯執行委員,還是自己哥哥的老上級。

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不僅參加過北伐戰爭,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與“廣州起義”的骨幹

而他也是新上任的湘鄂贛根據地特委委員兼宣傳部部長。

“我還經常給他上革命思想教育課呢。”

邱一涵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兩人本來就兩情相悅,再加上哥哥的撮合,邱一涵與袁國平很快就在湘鄂贛根據地舉行了簡樸的婚禮,邱一涵又多了個袁國平妻子的身份。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此後,袁國平升任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擔任政治領導的重要職務。

同邱一涵一同參加了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的長征,並任紅軍第一方面軍的政治部代主任,是中央紅軍的核心領導人之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因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內戰”極為不滿,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蔣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國共開展了第二次合作。

為了共同聯合抗日,中央將工農紅軍改編成了八路軍與新四軍,而袁國平則出任了新四軍的政治部主任一職,是新四軍的重要領導成員之一。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1941年1月,國民黨軍隊對新四軍進行了包圍,發動了令人髮指的“皖南事變”,新四軍的軍長葉挺在談判時被國民黨扣押,副軍長項英被特務暗殺,率領新四軍突圍的重擔便落到了袁國平身上

在周家山,袁國平身中數彈,負傷嚴重,身邊的新四軍戰士守護着他不願離開,他幾番下令讓他們儘快突圍,均被身邊的戰士拒絕了。

“首長,我們不能丟下你。”戰士們哭了,但死活不願離開。

袁國平眼看着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再這樣下去,就會有更多的人因為他而錯失突圍的良機,便毫不猶豫地拔出配槍,飲彈自殺。

他知道,此時,只有犧牲自己,才能不拖累部隊,才能讓更多的人活下去。

年僅35歲的袁國平,就這樣,為了革命,為了保全新四軍的戰士,訣別了妻兒,給自己傳奇的革命生涯畫上了句號。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當戰士們清理他的遺物時,在他的上衣口袋中,發現了緊貼胸口的邱一涵的照片。

她是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家庭的無畏英雄

邱一涵與袁國平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在湘鄂贛根據地時,剛出生不久的大女兒,因為持續不斷地反“圍剿”戰爭,根本沒法照顧,便被送到她的母親那兒。

在國民黨對根據地圍攻的同時,對於共產黨員及紅軍戰士的家人也開始的抓捕與殺害,而邱一涵的家庭是典型的革命家庭,她與父兄都是共產黨員,自然就成為國民黨政府重點迫害的對象。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這一惡劣的環境下,本就行動不更的邱一涵的母親,只能帶着自己的大外孫女到處躲避國民黨政府的追殺。

在顛沛流離中,祖孫倆失散了,失去祖母保護的年僅13歲的大女兒,被人賣給他人做了童養媳,過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而一直處在戰爭與行軍的二女兒,剛出生沒多久,又因為極差的生活與衛生條件,而患了重病,對此,邱一涵與袁國平夫妻二人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孩子在懷裡死去

面臨生死都不形於色的革命夫妻,卻忍不住失聲痛哭。

而唯一活下來了兒子,也因為邱一涵與袁國平的革命工作需要,而不能在身邊陪伴與照顧,隨着袁國平的去世,孩子只有母親可以依靠,但為革命事業奔波的邱一涵也只能偶爾與兒子倉促地見一面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後,母子倆終於可以一起生活了,但邱一涵仍是一心撲在工作上,巨大的工作壓力佔用了她大量的時間,讓她在和平時期也未能盡到母親的責任。

因過度操勞而英年早逝的邱一涵,又讓唯一的兒子成了孤兒。

可以說,邱一涵的一生,為了革命事業,犧牲的家庭。

丈夫袁國平為了革命犧牲,大女兒離散失聯,二女兒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而死,這些都沒能摧垮邱一涵的革命意志。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邱一涵去世後,她與袁國平唯一的兒子,年僅十多歲便成了孤兒。

看着孩子趴在母親的靈柩上哭得死去活來,當時的省委書記江渭清,含着淚對着邱一涵的遺體做了承諾:“一涵同志,你放心,你的兒子由省委來撫養!”

邱一涵與袁國平,夫妻二人一同書寫了既屬於自己,也屬於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傳奇人生,正是因為像他們二人這樣為了大家而犧牲小家的革命者,才有了中國的今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強到白城調研 - 天天要聞

黃強到白城調研

7月2日至3日,省委書記黃強到白城調研。他強調,要不折不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謀劃編製“十五五”規劃,發揮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努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吉林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7月2日至3日,省委書記黃強到白城調研,在洮南上海電氣綠色甲醇項目一期現場實地察看建設情況。白城風光資源獨...
民間傳說:藥王孫思邈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藥王孫思邈出世

#文章新銳創作者認證#​隋唐年間,秦嶺深處常現一位背着葯簍的身影,那便是孫思邈。他踏遍山川挖葯,一雙慧眼識百草,三根手指斷病源,無論疑難雜症,經他診治總能藥到病除,百姓們都尊稱他為孫真人。孫真人這日,孫思邈正往泰山採藥。山間霧氣繚繞,忽有位
痛悼!他在福州逝世!享年98歲 - 天天要聞

痛悼!他在福州逝世!享年98歲

突傳噩耗 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教育家 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 文科資深榮譽教授陳征 於2025年7月2日20時05分 在福州逝世 享年98歲 今天,福建師範大學官方網站發布一則訃告,全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獲得者,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教育家,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陳征逝世,享年98歲。 陳征,1927年出生,祖籍江蘇省泰縣...
金田起義發生地將結束不通鐵路歷史 - 天天要聞

金田起義發生地將結束不通鐵路歷史

7月3日,新建柳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紫荊瑤山隧道順利貫通,為柳梧鐵路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柳梧鐵路是國鐵I級、雙線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全長238千米,設計速度目標值160km/h,途經柳州、來賓、貴港、梧州四市,共設10個車站。沿線的桂平北站,即設在廣西桂平市金田鎮境內。金田鎮金田村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
劉備為何不用張飛,而以魏延督漢中? - 天天要聞

劉備為何不用張飛,而以魏延督漢中?

全文共1993字 | 閱讀需5分鐘219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漢中王劉備回到成都,留鎮遠將軍(軍職三品)魏延領漢中太守(官職三品),督漢中。劉備沒有令張飛督漢中,舉軍皆驚。世人皆知,劉備關羽張飛結拜兄弟,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督荊州,張飛督漢中,這樣布局才符合大家的預期。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人,是...
印尼沉船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6人 - 天天要聞

印尼沉船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6人

△救援人員已展開搜救工作 當地時間7月3日,據總台記者消息,印尼沉船事故聯合搜救隊公布的最新名單顯示,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6人。 當地時間....
李鉞鋒,無期徒刑! - 天天要聞

李鉞鋒,無期徒刑!

今天(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台盟中央原常務副主席李鉞鋒受賄一案,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李鉞鋒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將追繳在案的李鉞鋒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依法上繳國庫。經審理查明:2011年至2024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