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悠久,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分別與重慶市、湖北省接壤。
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屬於巴國,戰國時,屬於楚國。
戰國時期,公元前350年的諸侯爭雄勢力圖
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設三十六個郡來進行治理,境內大部分屬於黔中郡管轄範圍,少部分歸屬南郡管轄。
秦朝時期的地圖
西漢時期,隸屬於荊州刺史部的南郡、武陵郡分別管轄。
西漢時期的地圖
東漢時期,與西漢相比沒有大的變化,仍隸屬於荊州刺史部的南郡、武陵郡分別管轄。
東漢時期的地圖
三國時期,位於蜀吳兩國的交界之地,屬於孫吳的勢力範圍,隸屬於荊州的建平郡、武陵郡分別管轄,境內的沙渠縣歸屬建平郡;部分區域歸屬武陵郡。
三國時期的地圖
西晉時期,分別隸屬於荊州的建平郡、天門郡、武陵郡管轄,境域內的沙渠、建始兩縣歸屬建平郡;其他區域分別歸屬天門郡、武陵郡轄領。
西晉時期的地圖
隋朝時期,隸屬於清江郡、巴東郡分別管轄,清江郡下設有鹽水、巴山、建始、開夷、清江等縣,郡治設在鹽水縣;巴東縣歸屬巴東郡轄領。
隋朝時期的地圖1
隋朝時期的地圖2
唐朝時期,分別隸屬於黔中道的施州、山南東道的歸州管轄,施州轄有清江、建始兩縣,州治設在清江縣;巴東縣歸屬歸州轄領。
唐朝時期的地圖1
唐朝時期的地圖2
北宋時期,分別隸屬於夔州路的施州,荊湖北路的歸州、辰州管轄,施州設有清江、建始兩縣,州治設在清江縣;高州、保順州、順州歸屬辰州;巴東縣歸屬歸州轄領。
北宋時期的地圖1
北宋時期的地圖2
南宋時期,宋金對峙,屬於南宋的勢力範圍,分別隸屬於夔州路的施州,荊州北路的歸州、辰州分別管轄,施州設有清江、建始兩縣,州治設在清江縣;巴東縣歸屬歸州;高州、保順州、順州等地歸屬辰州。
南宋時期的地圖1
南宋時期的地圖2
元朝時期,隸屬於四川行省的夔州路、各土司,湖廣行省的歸州分別管轄,境內的施州、始建兩縣歸屬夔州路;部分區域歸屬沿邊溪洞招討司、散毛洞安撫司、師璧洞安撫司分別轄領;巴東縣歸屬歸州。
元朝時期的地圖1
元朝時期的地圖2
明朝時期,隸屬於湖廣布政司的施州衛、荊州府分別管轄,施州衛轄領各土司;巴東縣歸屬荊州府。
明朝時期的地圖
清朝時期,隸屬於湖北省的施南府、宜昌府分別管轄,施南府設有恩施、來鳳、咸豐、宣恩、利川、建始等縣,府治設在恩施縣;巴東縣、鶴峰州兩地歸屬宜昌府。
清朝時期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