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2022年10月15日17:46:52 歷史 1632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僅僅四個多月的時間東北三省便被日軍佔領,這個結果令人咋舌!

僅僅是這樣,還沒有滿足敵人的狼子野心,他們一點點蠶食着我國領土,殘害無辜百姓,最終將我國大部分城市佔領。

國家淪陷,民不聊生,可就是在形勢如此危機之下,陝西和福建卻一直未被攻佔。

兩個城市,一個是內陸交通的重點城市;一個是方便敵人登陸的沿海城市。不管從哪方面說,將兩地攻佔都刻不容緩,為什麼敵人連看都不看一眼呢?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一向貪心的日本,為何唯獨放過了陝西和福建?是否像網友所說“日本看不上陝西和福建”?下面我們就從頭說起,看看這日本人打的什麼如意算盤。

用中國資源攻打中國

首先第一個問題,日本之所以看不上陝西和福建,是因為不屑一顧?答案是否定的。

歸根結底,日本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國,還沒有我國某個省份佔地面積廣。這也意味着,日本若想搶佔我國領土,註定會十分吃力,資源方面也稀缺。

因此,日本花費多年時間進行系統化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趁虛而入、速戰速決、以戰養戰。

前面兩個都很好理解,日本也都做到了,這裡也就不多說了,那麼何為“以戰養戰”呢?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製造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隨後迅速侵佔廈門等地。

期間,敵人在淪陷地區實行“經濟侵略”。簡而言之就是,四處搶佔物資、當地資源、大小工廠,所有凡是能保證軍隊運行的資源,照單全收。

其中,最可憐的還是被敵人極限壓榨的中國工人,每天日夜顛倒的工作,所得到的酬勞連填飽肚子都困難。

彼時,戰爭進入關鍵階段,日本需要大量煤礦資源滿足戰爭需要,從而加快對煤炭的採集。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為了節約成本,日本實行起“以人換煤”的開採政策,在政策的推行下,千千萬萬的中國工人死於非命。

針對這一現象,日本人壓根不會在意,他們只會趕着換下一批人,周而復始。

在殘忍的日本人眼中,工人們的性命連煤礦都比不上,卑微如草芥。

那些身強體壯的男性,更是日本人急需的資源,只要這些工人還有一口氣,就要不停地工作,直到人死了為止。

根據資料記載,很多中國工人進入煤礦後,生命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他們的最終歸屬,便是那人神共憤地“萬人坑”,然而裡面並非都是死人。

很多倖存工人回憶道:

“當時除了累死、病死、餓死的工人,還有很多人活着就被推了下去……為了防止工人們爬出來,日本人直接把他們的手砍掉。”

除了滿腔悲憤,一時無言……

但,這還遠沒有結束!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武漢戰爭過後,敵人所謂的“速勝論”被擊潰,他們眼中曾經不堪一擊的對手奮起反抗。中國人狠狠給了日本人一個響亮的巴掌,打壓他們囂張的氣焰。

話又說回來,當時國共兩黨針鋒相對,才給了日本趁虛而入的機會。不然,就憑一個小島國妄想侵略泱泱大國,簡直是做夢。

中國人突然反擊,日本人始料未及,但很快他們便有了新主意:

大肆種植罌粟、販賣煙土。

一旦開始吸食大煙,人就會精神渙散、身心健康被破壞,自然也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田地全被拿去種植罌粟,大部分百姓連飯都吃不起,更不可能支援中國軍隊了,日本這算盤打得真陰險。

除此之外,日本人還印刷大量法幣,企圖擾亂我國的經濟,好讓他們漁翁得利。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日本人對資源的依賴性、佔有慾很強。

那陝西和福建這兩塊寶地,他們是不可能錯過的,那是什麼讓日本人改變了主意?我們繼續往下看:

陝西想打打不進

陝西從古至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秦嶺一脈更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毫不誇張地說,得到了陝西這塊“肥肉”,等同於在戰略上跨出一大步,加快侵略的步伐。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你說,日本能放任這麼好的資源不利用嗎?他們能不動心嗎?

事實上,日本人不是不想,而是沒這個本事拿下陝西。

其一、地理優勢

陝西潼關,素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哪怕日本裝備先進、軍需素質強悍,潼關仍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當時,日本派出一支部隊跨過黃河,打算強攻潼關,不料卻遭到了開戰以來最大的損失,幾乎全軍覆沒。此後,日本雖不敢再貿然發起進攻,但對陝西勢在必得。

之後,日本部隊捲土重來,集結重兵攻打潼關,不過還是重蹈覆轍罷了。

在抗日部隊的猛烈攻打下,敵軍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最後潰敗而逃。而導致這一因素的關鍵,便是地理。

陝西中部為容易侵佔的平原地區,可北部與南部卻是大片黃土和深山密林,敵軍的重型武器根本無法施展;再加上他們對地形不熟悉,到哪都只有挨打的份。

其二、軍隊力量

抗日紅軍大學黃埔軍校都在陝西,軍事人才比比皆是,抗日武裝都是由作戰經驗豐富的戰士組成的。

再配合當地的地形優勢,勢必發揮出強上幾倍的戰鬥力,成為最堅固的一道防線。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那時候,我黨除了大力發展延安根據地,還對大後方防禦不斷增進,使得陝西暫無後患之憂。

當然,國民黨那邊也深知陝西的重要性。

如果陝西淪陷的話,日軍就能輕而易舉與武漢部隊形成兩面夾攻,將槍口對準廣州的國民政府

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發生,蔣介石先後在陝西設下了第八戰區、第十戰區,並親自下達指令: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陝西城池。

後來,八路軍曾多次支援,在陝西邊界設下多個根據點,彼時的陝西固若金湯,日本人拼盡全力也討不到半點好處。

其三、天然防禦

因陸地無法前進半步,日軍打算從空中展開進攻,開始無差別地對陝西各地轟炸。即便如此,最終的結果也沒好到哪去,日本軍官氣得臉紅脖子粗。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現下已沒有更好的辦法,黔驢技窮的敵軍乾脆轟炸到底,長達7年時間,前後加起來陝西一共被轟炸過560餘次。

建築物被摧毀得七七八八,最誇張的時候,地上、城門上,甚至在樹上都是斑斑血跡。

哪怕做到這個地步,日軍也沒有一刻真正侵佔成功過,始終困在陝西邊界地帶。

縱觀歷史我們知道,當年陝西屬於比較貧窮落後的地方,百姓糧食產量不高,有的連房子都沒有得住。

於是,陝西人開始依山建造窯洞,由於黃土的粘性大,硬度高,窯洞十分結實,外力很難將它破壞。正因如此,日本在這7年時間的轟炸行動上,宛如一個笑話。

窯洞本身除了結實的特點外,自然的保護色才是最佳防禦,這也是讓轟炸機束手無策的根本原因。

敵軍轟炸機雖然飛得高,但視野有限,即使瞪大眼睛看,下面都是一片黃土高坡,找不到百姓的住所,敵軍只能四處亂投彈。

往往這個時候,人們在飛機沒到來之前,就躲進了事先挖好的防空洞里。

日軍投入這麼多軍事力量,所得成效仍微乎其微,不是笑話是什麼?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打着打着,日軍總算意識到了錯誤,憑藉他們現在的實力,沒法攻破銅牆鐵壁的陝西。

如果繼續投入兵力強攻,南下的隊伍會遭到重創不說,大本營或將因為兵力不足,讓對手鑽了空子。

畢竟,國共已經聯手抗日,日軍面對的壓力與日俱增,無奈只能放棄陝西。

福建沒有受到侵佔的原因,那就更有意思了。

福建白給看不上

福建,位於東南沿海的中樞地區,是主要港口的聚集地。

若要用一個詞彙形容福建,那一定是“依山傍水”,山地面積佔了9成以上,剩餘的面積由水和田地組成。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無煤無礦無物質,除了數不清的港口之外,不論是福建的戰略位置,又或是說本土資源、水上運輸道路,對日本而言沒有啥大作用。

就連他們引以為傲的坦克裝甲車等武器,到了福建都寸步難行。沒了這些現代機械化裝備,侵略者也算是徹底廢了。

因此,日本不會花太多心思和兵力在無意佔領的地方,這也為他們最後失敗埋下伏筆。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日本深知福建的物資基本源於外部運輸,只要率先攻佔重要的港口,相當於拿捏住了福建這個地方。

日本佔領福州後,立即壓迫當地漁民,控制水產銷量,一切生活物質均入侵略者之手,苦不堪言。

緊跟其後的是浙江、廣東等城市,福建頓時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

表面上,只要日本人動動手指頭,福建地區就會徹底淪陷;但現實卻背道而馳,與陝西出奇的相似,竟也久攻不下。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原來,福建本地人從小聽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長大,對日本人的仇恨就像刻在骨頭裡,不少熱血男兒紛紛挺身而出,組建抗日游擊隊,合力對抗日軍。

面對這種情況,顯然日軍早前並未想過,但如今再調兵也來不及了。

彼時,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每個戰場上都需要大量的兵力,把資源放在可有可無的福建上,實在沒有必要。

與此同時,福建游擊隊經常想方設法,引誘日本軍隊上山。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陷阱,可日本人就吃這一套,每次都不長記性,聽話地往深山裡鑽。

殊不知,走進了游擊隊精心布置的圈套中,等敵軍一出現,游擊隊立即將敵軍部隊分散開,逐一將敵人消滅乾淨。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在對當地地形熟悉的基礎上,再充分利用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疲我擾的戰術,打得日軍毫無還手之力。

所以說,日寇要想攻佔福建這座城市,就註定得面臨高昂的成本,他們壓根沒這能力、也沒資本吞了福建。

畢竟,光維持現有的兵力已是吃力,若繼續周旋下去,只會白白浪費資源折損兵力。

最重要的一點,國民黨曾經派重兵前往福建,作為後方進行防守。

由於前期日軍侵華時,蔣介石堅持“攘內必先安外”的政策,給張學良下達不反抗的指示,這才導致我國大面積土地丟失,處於被動狀態。

哪怕最後國共合作了,要想在剩餘土地上建起一道防線也不簡單。

這條防線要保證交通暢通,不能直接和日軍發生衝突,最好是躲開日軍部隊。以此給我方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養精蓄銳,更好地支援戰場,對抗敵軍。

而沿海的福建,算是合適且安全的地方。

就這樣,在種種因素的加持下,要想輕易拿下福建,對日軍來說並不容易。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所幸,日軍雖然計劃將福建劃入勢力範圍,卻沒有打算作為主戰場的想法。因此拔了牙的老虎到底不如貓,日軍也只能在福建沿海小部分地區興風作浪。

說起來還真諷刺,之前日本看不上福建,現在卻拿福建沒轍。

戰爭進行到後期時,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精力也到了極限,戰敗也有跡可循。

總的來說,日本的國力本就不支持侵華行動,在美國將原子彈投入廣島、長崎那刻,日本政府才終於看清局勢,接受註定失敗的局面。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不過,日本侵略者在我國犯下的罪行和傷害是無法計量的,他們到現在依舊不知悔改,還在為當初犯下的滔天罪行找借口。

事到如今,我國已進入強國之列,而日本還是一個小小的島國。

這告訴我們,永遠不要覬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永遠不要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他國人民。

日軍侵華時,為何陝西和福建沒被佔領?是不想打還是實力不允許? - 天天要聞

生活在和平盛世下中華兒女,一定要時刻謹記:

中國之所以能有如今的繁榮強盛,全都源於那些英勇無畏的先烈,他們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他們值得永遠銘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塊荒地定乾坤:牧童變帝王背後的真實人性博弈 - 天天要聞

一塊荒地定乾坤:牧童變帝王背後的真實人性博弈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來自權威資料,圖片源於網絡。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權,請和我們聯繫,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中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如有錯誤或不實之處,還請您諒解和指正,創作不易,感謝支持。前言歷史長河中的某些瞬間,往往被後世賦予神話色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綵帶 - 天天要聞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綵帶

編者按:本文選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世紀大壩 清江明珠——三板溪水電站文史資料專輯》第187頁。作者為時任劍河縣交通局辦公室主任姚本正。三板溪水電站庫區南加段(圖片來自網絡)三板溪水電站庫區淹沒劍河境內公路10條,總里程120.12公里。它們分別是:1956年3月至1981年9月分段修建的展架至劍河至滿天星至南加...
鄭惠黎病逝,享年102歲 - 天天要聞

鄭惠黎病逝,享年102歲

5月24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旗下微信公眾號“腫瘤核醫學”發文披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原核醫學科主任鄭惠黎教授5月20日於多倫多病逝,享年102歲。鄭惠黎上世紀50年代留影 圖片來源:“腫瘤核醫學”微信公眾號(來源:微信公眾號“腫瘤核醫學”)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什麼明朝貪腐無法禁絕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明朝貪腐無法禁絕

一、春秋時期季孫氏和孟孫氏春秋時期魯國“三桓”中的季孫宿和仲孫速兩個人,季孫速無嫡子,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周禮,季孫宿應該立公鉏,而不應該立悼子。但是季孫宿偏偏喜歡庶幼子悼子。仲孫速也類似,立了嫡子孺子秩,庶子羯不甘心。
項立剛:利益集團的侵蝕讓美帝衰落 - 天天要聞

項立剛:利益集團的侵蝕讓美帝衰落

項立剛用明朝東林黨舉例,說只要利益集團抱成團後開始挖國家牆角,利益集團越來越富,國家越來越窮,這就是一個強大國家衰落的開始,他認為這是人性,一旦某一事件發生後國家拿不出錢解決問題,強大帝國頃刻間也就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