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終結了使用火把、蠟燭、油燈等照明工具的舊時代,給黑夜帶來光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發明大王愛迪生
看過令人震撼的衛星夜景圖,凡是燈火密集之處必是經濟發達的地區,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則是一片黑暗。電燈和人類世界的發展密不可分,現代社會根本離不開電燈。
衛星夜景圖
大家都知道電燈的發明者是美國的愛迪生,但電燈是什麼時候開始照亮撫順的,估計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撫順的電燈史和近代採煤密切相關,滿鐵於1908年修建大山坑發電所後,直供東鄉坑和大山坑動力及照明,並開始在千金寨新市街日人區架設電燈桿。
千金寨街路旁的電杆
到了1911年,日本炭礦未經中方許可,以日人商店裝設電燈為由又在千金寨中國人居住的舊市街架設電杆。
大山坑第一發電所
經交涉,日方表示如中方自立則電燈拆除,當時有個別中國商戶安裝了日本電燈,這是關於撫順電燈最早開始使用的記載。
撫順知縣程廷恆曾有引進奉天電燈廠技術在撫設立分廠的計劃,並邀請奉天電燈廠專家來撫考察,後因故擱淺,撫順電燈終被日本炭礦所壟斷。
炭礦電燈營業所
據統計,在1921年千金寨地區已有路燈283盞,而且主要分布在日人區,中國人居住區很少。
隨着千金寨搬遷計劃的實施,日本炭礦開始在永安台規劃建設新市街,電燈業務也隨之轉移。1924年,在中央大街成立炭礦電燈營業所。
撫礦供電部營業廳
1943年,滿鐵成立撫順炭礦電力事務所,撫順解放後變成撫順礦務局供電部,負責礦區的供電和通話兩項業務。
位於中央大街的撫順炭礦電燈營業所舊址,後來是撫順炭礦電力事務所,解放後為撫順礦務局供電部使用。
礦區電信營業廳
該建築為二層樓,建築面積1091平方米,灰瓦起脊尖頂,原正門向西,正門上方樓頂有圓弧形裝飾山牆。
一層部分改門市出租
近年修繕改造時,將原正門樓頂圓形山牆拆除,南門改為正門,樓頂灰瓦換成藍色彩鋼瓦,現為礦區電信營業廳。
黨委樓
近期探訪發現牆壁上多了一塊撫礦集團的文保牌,稱為黨委樓。看來該建築在解放後或許做過撫礦供電部某機關辦公樓,2020年被公布為撫礦集團工業文物。
原西側正門
文保牌標註的建築時間為1938年,與炭礦電燈營業所成立時間不一致,有待考證。
近年來對一些老建築的改造,對樓頂的處理大多採用以彩鋼瓦替換原瓦的方式,但更換後效果不盡如人意。
礦區電信營業廳近照
歷史建築一般都使用灰瓦鋪頂,實用古樸,和建築自身的年代和氣質相符。
彩鋼瓦是採用彩色塗層鋼板製造的壓型板。主要適用於各種工業及民用建築,具有色澤豐富、鋪裝快、壽命長等諸多特點,應用廣泛。
炭礦電燈營業所舊址
雖然彩鋼瓦有很多優點,但不適合用在歷史建築上,因為工業化的產品和原建築風格並不協調,會喪失老建築的歷史厚重感。其次是彩鋼瓦這種建築材料極易反光,在陽光照射的時候非常刺眼,極不美觀。
礦區電信營業廳正門
雖說修舊如舊的難度大於修舊如新,但因此就採取這種修繕方式,實際上達不到完全保護的意義,反而破壞了原貌,是對歷史建築的不尊重,在今後改造老建築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
(本文由穿越老撫順原創,文中歷史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