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2022年10月14日13:18:13 歷史 1460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4年9月,一名警衛員敲響了溫鐵漢辦公室的門。

警衛員進門之後,告訴溫鐵漢:“門外來了個人,據說就是您要找的人。”

溫鐵漢蹭地一下從椅子上站起來,急急忙忙往外跑,跑到門口處卻突然站定。眼前站着一位農民,看樣子50多歲,頭上戴着草帽,身上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褂子,腳下還蹬着一雙草鞋。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溫鐵漢走到他的面前,仔仔細細地打量着他。眼前的農民卻也不着急,慢慢拿出了自己的“信物”。

在此之前,溫鐵漢收到鄧公秦基偉的命令,已經找了一個人好幾年,甚至連公開登報的方法都用上了,可一直還是沒有收到什麼回應。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鄧公等領導人如此重視的人物到底是誰?

溫鐵漢眼前的農民將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明身份?

擦亮眼睛,我們一起往下看。

生死阻擊,孤身上陣

1951年4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陷入了罕見的低氣壓氛圍當中。

在此之前,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志願軍們都保持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永遠以最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戰場上的挑戰。而此次他們的情緒轉變,全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

這個人是美軍將領李奇微,他已經取代麥克阿瑟,成為了美軍總司令,也是聯合國軍實際上的一把手。

他和志願軍已經交手多次,有着“戰場之狐”的稱號,用兵狡詐,戰術靈活。

原本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將軍,但是志願軍在他的手中已經吃了很多次虧,所以此次就連彭老總都有些忌憚。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中美的第五次戰役打響開始,對方就抓住了我們後備資源不足的弱點,拚命延長戰線,拖垮我們的腳步,破壞我們的排兵布陣。

此次戰役,美軍佔據了優勢,志願軍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為了保存戰鬥力量,彭老總下令全軍撤退到三八線以北,不要跟敵人硬碰硬,而是做一個暫時休整。

但是大部隊的轉移勢必伴隨着小部隊的牽制,秦基偉所帶領的15軍就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守住陣地,為戰友拖延時間。

於是5月30日,一場朴達峰的生死阻擊戰正式拉開序幕,蕩氣迴腸的戰歌在此奏響。

秦基偉命令三營作為阻擊戰的主攻,自上而下佔據有利地形,把敵人的進攻打退。於是這一天,三營巧妙地利用地勢與敵人周旋,成功找到了敵人換防間隙的薄弱環節,並且抓住這個弱點狠狠地打。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一天過去,志願軍殲滅了美軍150餘人,而我方軍隊只付出了兩人輕傷的代價,實在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不過三營營長也告訴大家,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美軍肯定會捲土重來。

當天晚上,志願軍就已經聽到了美軍陣地上的轟鳴聲。

5月31日凌晨,趁着大家精神最鬆懈的時候,美軍派出了轟炸機對我方進行大範圍掃射,其中還伴隨着炮彈的襲擊。隨着美國正式露出獠牙,這場阻擊戰也邁入了生死階段。

面對比我們強大數倍的火力,志願軍戰士能做什麼呢?死守,與陣地共存亡。這個堅定的信念一向是共產黨戰士的精神內核,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戰士們的字典當中就沒有放棄二字。

大概是這一次的猛攻讓美軍嘗到了甜頭,接下來的幾天,他們不斷加大火力攻勢,並且派出了更多的士兵衝鋒。對於朴達峰,他們展現出了志在必得的態度。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可我方戰士絕不能讓他們如願,因為朴達峰對於大部隊的戰略布置來說實在太過重要。如果美軍翻越山峰,很快就能追上向北撤退的大部隊,他們可以在準備最充分的時候,突襲精疲力盡的我軍戰士。至於最後的結果,那肯定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三營營長下了死命令,進則攻,退則死!

雖然志願軍的抵抗已經非常頑強,但人力無法彌補火力上的懸殊,所以到了6月4日,七連和九連的陣地已經接連失守。如果任由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志願軍危矣。

最緊張的時刻,八連七班的班長柴雲振臨危受命,發起反攻,守衛陣地。接到命令時,他對營長保證:“人與陣地共存亡。”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他帶着全班13名戰士向前衝鋒,依靠對局勢的準確判斷,趁着敵人鬆懈的機會迅速佔領了第一個陣地。可此舉也喚起了敵人的警惕,所以下一波行動會更加艱難。

雙方僵持之時,柴雲振咬咬牙,孤身一人上陣,從側面走小道穿插進了敵人的指揮部。他趁着對方不備,拿出匕首就對着指揮官抹了脖子。鮮血噴洒在他的臉上,為他增添了幾分殺氣。

他扔出手榴彈,甩出炮彈,拿起機關槍,對着屋內一頓掃射,消滅了指揮部的大半敵人。還有人剩下,他便開始了與對方的近身肉搏。

柴雲振招招都是真功夫,全是實打實從戰場上歷練出來的,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一個不注意,他的身上就添了許多傷口。一招出錯,他的食指就直接被一個美國佬咬了下來。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疼痛讓他的意識迅速模糊,在他倒在地上陷入昏迷之前,他想,自己可能就要交代在這兒了。

下落不明,堅持找尋

柴雲振單槍匹馬勇挑敵人指揮部,為阻擊戰作出了巨大貢獻,被授予了特等功臣和一級戰鬥英雄的榮譽。可是當大家清掃戰場的時候,卻並沒有發現他的蹤跡。

有人說,他可能是在醫療轉運過程中被別的部隊收編了;也有人說,當時的情況如此危險,英雄很可能已經犧牲在了戰場之上。總之大家找遍了四周,也沒有他的下落,英雄的軍功章也沒有人來認領。

雖然始終沒有找到柴雲振,但是共產黨本着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只要還沒有看到他的屍體,就一直堅持尋找。既然是生是死尚不明朗,那我們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後,我國又加大了尋找力度。朝鮮政府的領導人聽說這件事之後,也派出了專人參與尋找,可沒有任何消息。難道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就這樣在天地之間銷聲匿跡了嗎?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鄧公聽說這件事情之後,也告訴秦基偉,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尋找英雄。秦基偉回答:

“他是我手下的兵,我這個老軍長沒別的本事,但是肯定不會忘記我的兵。領導放心,這些年來,我們十五軍的尋找從未斷絕。”

直到1980年,朝鮮領導人來中國參加活動,都還提起了這個問題。

鄧公很遺憾地說:“快30年了,還是沒有什麼線索,但是只要人還在,我們國家就一定能找到他。到時候,我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你們。”

為了這個重大的任務,中央還專門成立了尋人小隊,由溫鐵漢擔任負責人。

他的身上肩負着首長的囑託,肩負着人民對英雄的嚮往,肩負着友國的期待,所以從接到這個任務的那一刻開始,他一刻未敢鬆懈。

當年負責15軍宣傳的李天恩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名叫孫洪法,或許可以成為尋人工作的突破口。

孫洪法是和柴雲振當年一起反攻的戰友,找到他之後,尋人小隊果然得到了更多的線索。孫洪法是第一個在指揮部發現柴雲振的人,當時柴雲振已經身負重傷,昏迷不醒,指頭也斷了一根。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柴雲振

孫洪法趕緊把他背下來,送到醫療擔架那兒。後面他被其他事情絆住了腳步,再轉過身一看,柴雲振就已經下落不知了。

雖然沒有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尋人小隊至少確認了一點,柴雲振並沒有犧牲。只要能確定他還活着,大家就相信一定能夠找到他。

在尋人過程中,秦基偉隔幾天就要詢問一次進度。他比任何人都要迫切,迫切地想找到自己手下的兵,想找到那個承載着十五軍偉岸精神的人。這麼多年來,部隊的番號沒有改變,這份精神也始終沒有改變。

有一次,他問了一句話,“軍人退役後會去哪裡”。就是這句話,給了溫鐵漢新的靈感。

一個傷員接受了治療,傷好之後,如果沒有回到部隊,那會去哪兒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已經回了國,回到了老家。

柴雲振是四川人,所以溫鐵漢第一時間趕到了四川民政廳,查詢戶籍人口。

通過各種條件篩選,最後能找到符合的人就只有一個,柴雲正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兩個名字並不一樣,但是聽起來非常相似,也許柴雲振本就是柴雲正,只是四川人分不清前後鼻音,所以別人才聽錯了他的名字。

有了這樣一個初步消息之後,溫鐵漢又在報紙上公開發表尋人啟事,希望能夠被柴雲正或者他的家人看到。

儘管希望渺茫,但總要儘力一試。

沒想到,尋人啟事發出去一個多月之後,就有人站在了溫鐵漢辦公室的門外。

確認身份,親領獎章

1984年9月,那個站在溫鐵漢門外的人,正是我們文章最開頭提到的人。他拿出的“信物”,並非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是他自己已經殘缺的手指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他的食指缺了一根,形狀和位置都與孫洪法的描述相符合。他的包里還有複員證,這也能夠證明他軍人的身份。

接到消息的李天恩匆匆趕來,認下了柴雲正。雖然多年未見,但對方的面容與年輕時的面孔還是有重合之處。

戰友相見,雙方都各有激動之情。可當務之急,溫鐵漢還是要弄清楚柴雲正當年失蹤的真相。

伴隨着柴雲正的講述,大家也知道了當年的故事。

“我隱約記得是被戰友背下山的,但是等我醒來之後就已經躺在醫院裡了。醫生說我的傷勢太嚴重,沒有辦法重回戰場,所以就把我送回了國內。治好傷之後,我就回到了老家,自己找點事情做。”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他干回了老本行,拿起鋤頭謀生計,種了32年的地。在這期間,他從未主動向別人提起過自己的身份,更沒有說過那巨大的貢獻。

被問到為什麼不聯繫部隊時,他的回答和其他老革命一模一樣:“我都沒辦法打仗了,還聯繫部隊幹什麼?給組織上增加負擔嗎?我自己能夠照顧好生活,沒有必要給大家添麻煩。”

簡簡單單幾句話,讓溫鐵漢和李天恩聽得紅了眼眶。如果不是一個月前柴家兒子在報紙上看到了尋人消息,他們還沒有辦法真正見到這位一身功勛的老英雄、老戰友。

其實他們不知道,即便是兒子告訴了柴雲正部隊在找他,他也不願意回去。

老一輩人的想法都非常樸實,他總覺得這個時候回去,是去領功的,是去享受的,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幹了多麼了不起的事。真正了不起的那些人,已經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之上。

而打動他的,其實是兒子最簡單的一句話:“你難道不想他們嗎?不想你的隊伍,不想你的戰友嗎?他們一直在想念你。”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就這樣,英雄歸位,多年來的尋找終於有了結果。鄧公和秦基偉都來和柴雲正見面,彼此訴說著心中的挂念,訴說著難忘的崢嶸歲月。

10月份,一場遲到了30多年的慶功會正式召開。值得一提的是,朝鮮也專門派出了代表,來親眼看看這位替他們守護了家園的英雄。

慶功會上,老英雄終於穿起了久違的軍裝,佩戴上了本該屬於他的軍功章。他用顫抖的雙手撫摸着胸前的獎章,眼裡含着淚水,心中想念的是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們。

“這枚軍功章,我愧領了。今天它戴在我的身上,就當是我替犧牲的老戰友們一起來領的了。”

結語

捍衛祖國,不懼犧牲,隱姓埋名,默默無聞,這幾乎是以柴雲正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者們的共同寫照。他們為祖國大地揮灑着青春和熱血,乃至生命,當任務完成之後,他們又揮一揮衣袖,不留戀一點榮光。他們,是中國最穩固的基石。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您對戰鬥英雄柴雲振有什麼想說的嗎?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感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老一輩革命者們對祖國的貢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末帶娃有多野?後爸讓孩子摸炸彈的生死考量 - 天天要聞

清末帶娃有多野?後爸讓孩子摸炸彈的生死考量

在動蕩不安的歷史長河裡,總有些瞬間讓人過目難忘。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中,朱亞文扮演的吳天白,就上演了一幕令人心驚的場景——他竟然讓年幼的繼子吳不顧觸摸炸彈。這看似荒唐的舉動,背後卻是清末革命者在生死邊緣的艱難抉擇。吳天白的革命生涯,從一開
重溫“人民軍隊進城第一課” - 天天要聞

重溫“人民軍隊進城第一課”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記者踏訪我軍解放上海前夕“丹陽整訓”故地——重溫“人民軍隊進城第一課”■本報記者 費士廷 賴瑜鴻江蘇省鎮江軍分區組織民兵在上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楊建軍攝初夏時節,江南古城丹陽,草長鶯飛,魚翔淺底。人民廣場正北,林立高樓間,一座德式建築頗引人注目。這裡,是...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25):遼西兵團的事,我知道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25):遼西兵團的事,我知道

第1小組的自覺氣氛正濃,不料被前來求援的范漢傑給一下子“攪黃”了,原來,前來上課的一個歷史講師,在錦州戰役的時候,是解放軍的一個戰地記者,解放後到北京一所大學裡當上了現代史講師,在和范漢傑課間交流的時候,問了范漢傑這樣的一個問題。
突發訃告!程立逝世 - 天天要聞

突發訃告!程立逝世

​據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發布的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享局級離休幹部、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7日11時45分在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9歲。程立1927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46年4月至1949年5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華東白求恩醫學院...
埃及最恥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納賽爾總統崩潰 - 天天要聞

埃及最恥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納賽爾總統崩潰

地跨亞非二洲的埃及,一直是北非、中東地區的大國,特別是納賽爾總統時期,埃及的國際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儼然已經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核心。然而就在納賽爾總統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時候,以色列卻僅用六天就將埃及徹底打敗。
AI時代,導師如何做好學術引路人 - 天天要聞

AI時代,導師如何做好學術引路人

人機協同生成 每逢畢業季,無數學生和導師都會為畢業論文傾注心血。在這個AI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科研範式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面對新形勢,導師群體既面臨重大挑戰,也迎來全新機遇。唯有主動擁抱AI技術,持續更新知識儲備、調整指導方式,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優秀人才。 首先要看到,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存在...
中美互降關稅後 歐盟對美國更硬氣了 - 天天要聞

中美互降關稅後 歐盟對美國更硬氣了

5月21日,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班夫,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正式舉行,加拿大財長(右二)和央行行長(左二)同歐洲央行行長(左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合影。視覺中國供圖 繼英國和中國分別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貿易談判並達成協議後,歐盟也於日前正式與美國展開了關於關稅問題的貿易談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龔炯在接...
與風沙賽跑,搶救千年土遺址 - 天天要聞

與風沙賽跑,搶救千年土遺址

2025年3月,崔凱團隊成員在陝西定邊磚井堡調查風雪對修復效果的影響。受訪者供圖 風有形狀。 在西北荒原上,土遺址受狂風、沙塵暴無數次撞擊,風沙合謀把它們悄然蠶食出底部空腔,最後失去支撐,便轟然傾塌成歷史的殘章;在東部海隅,咸澀的海風在夯土表面覆蓋一層結晶,日日剜割着土體的筋骨,致其一寸寸坍縮。 我國土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