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2022年10月14日00:51:43 歷史 1571

引言

在中國的長遠歷史文化中,所包含的方面是非常廣闊的,既包括節氣、信仰、衣食住行,也包括農業、喪葬文化,在我國古代時期,我國對於死者的處理大多選取的是土葬方式。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不過伴隨着時代變遷、社會的發展變化,現在土葬已經不再是適用於中國社會的喪葬模式,而我國也一直在大力推廣火葬。

基本上現在很多地區對於死者的處理方法都選取火葬,可就當火葬已經基本達到全面普及知識,如今又有消息聲稱土葬即將恢復,而且還有北大教授專門站台支持土葬,這又是為何呢?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說起這些喪葬方式,歷史最為悠遠的還屬土葬,土葬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發展史,而在各個不同的地區,土葬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只不過現在伴隨着城市發展變化在那些寸土寸金的城市和各個高樓大廈緊挨的環境下,已經沒有了土葬的可用資源。

至於國家此前大力推行火葬也是因為考慮到土葬不適合我國的發展需要,由於中國現在本身耕地面積有限,土壤還要佔據更多的耕地面積。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這會造成國內工地大量浪費,也導致原本用於種植糧食的耕地,最終都用來埋葬死者,給生者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也容易造成國家糧食供應不足。

更何況把死者的屍體埋入泥土中,也會導致屍體被泥土中的微生物分解,生成有害物質後也會污染土地。當這些有害物質伴隨着泥土深入到地下水、破壞了水平衡後也會造成水資源的污染。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除此外這些屍體在遭到微生物分解之後,還容易產生病菌,它可以利用地下水和空氣傳播到人群中,這就有可能造成疾病的泛濫,由此來看,火葬確實有着一些難以解決的弊端。

而火葬則更為合適,其實現在大多數城市百姓在處理逝者的遺體時都會選擇火葬,它不僅不會造成資源污染,而且也更省地方。如果那農村現在國家也在着力推廣火葬,只是還是有很多農民無法接受這種喪葬處理方式。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在他們看來,中國人一直講究入土為安,如果用火葬來處理,死者會有一種不尊重死者的感覺,畢竟人生在世幾十載,最終只能化成一抔土,確實容易令家屬感到難以接受。由於某些農村百姓沒有接受過較高水平的教育、會有迷信的思想,對死亡沒有正確的認知,這都容易讓他們抵觸火葬這種處理方式。

不過另一方面,我國雖然一直大力宣傳火葬制度,但也僅限於宣傳,而不會強制要求人們一定要採取這種喪葬方式,所以還是有少部分農村仍然採取土葬的手段。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還有一些農村百姓相對摺中,他們表示能夠接受火葬的方式、但也不能完全摒棄土葬,在這種想法的引領下這些農村百姓則研發出了一種新的喪葬模式。

即在人死後通過火葬把屍體煉成骨灰,但要求把骨灰繼續埋葬在土裡,其實這樣的做法跟直接把屍體埋在土裡沒什麼區別,仍然會佔用土地資源,這都會讓原本就不多的土地資源會更加緊張,但他的好處可能就是不容易造成水污染、疾病傳染。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可歸根結底,這種喪葬方式還是違背了我國推行火葬制度的初衷,為此有一些網友認為,還是應該允許農村地區恢復傳統的土葬制度,至於城市百姓則繼續沿用現在比較流行的火葬制度。其實對於這種局面,北大教授吳飛則發表了他的看法,吳飛教授的主張就是可以恢復土葬。

在吳飛教授看來,我們也有尊重部分百姓要讓家人入土為安的選擇,既然推行火葬制度,在廣大農村地區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那麼還不如乾脆就在農村地區正常恢復土葬,不過考慮到土葬的泛濫,會致使耕地出現污染、佔用甚至疾病傳播等問題,想要恢復土葬也需要統一建立用於安葬屍體的公墓並進行一些具體規劃。

對於一些支持土葬的農村百姓來說,他們仍然可以將親屬的屍體安葬在公墓中,這樣也滿足了他們對家人入土為安的需求。

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集體安葬在公墓中也不會造成大量的土地資源浪費。

小結

從現狀來看,現在吳飛教授提議的“恢復土葬”制度確實也有一定的可行之處,不過最終國家會選擇哪種方式還要看現實情況的變化。

今日熱議:土葬有可能恢復?北大教授為何支持土葬?以下幾個原因或許能解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廿八畫里的紅色密碼:為什麼毛澤東說他與譚政同姓? - 天天要聞

廿八畫里的紅色密碼:為什麼毛澤東說他與譚政同姓?

八角樓的油燈在深夜搖曳,兩張木桌隔着竹簾相對擺放。裡屋的毛澤東披着補丁棉襖奮筆疾書,外屋的譚政正用鉛筆頭在廢紙上沙沙記錄……這個1927年深秋的尋常夜晚,不僅定格了兩位革命者的工作場景,更埋藏着一個二十年後才揭曉的紅色密碼。
臭不要臉!美國終究對格陵蘭島下手了 - 天天要聞

臭不要臉!美國終究對格陵蘭島下手了

在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中,一則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美國竟對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格陵蘭島下手了!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情報機構已介入總統特朗普試圖接管格陵蘭島的行動,通過監視衛星、通訊攔截以及地面間諜等手段,加強針對格陵蘭島的間諜活動,試圖
1986年山東一女子自封皇帝,密謀進京登基,後被聯防隊員一鍋端 - 天天要聞

1986年山東一女子自封皇帝,密謀進京登基,後被聯防隊員一鍋端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在上世紀80年代,一個山東農村的女子,真把自己當上了“皇帝”。她建宮殿、收後宮、發聖旨、設內閣,甚至還“秘密策划進京登基”。聽着像個段子,但這事確確實實發生過,不是小說,不是傳說,是正兒八經的刑事案件,山東濰坊的檔案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