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她是秘密間諜,地下工作者,在革命時期堅守秘密,懷着孕從敵人的監獄裡脫逃,堪稱一代傳奇;
她又是毛主席的雙重兒女親家,大女兒二女兒同毛主席的大兒子二兒子結為“秦晉之好”,成為毛主席最親近的“親家”;
張文秋,一個活了將近百歲的老人,她身上的故事令人肅然起敬。
兩度入獄和諜報生涯
張文秋的祖父張玉亭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才子,從小聰明過人,被認為有狀元之才,後來在進京趕考之際,卻因為品行秉直,遭到腐敗的科舉官員陷害,最終沒能取得功名。
張玉亭因此另闢蹊徑,轉而去習武,終於憑藉武藝超群被推舉到殿前面試,咸豐皇帝卻突然靠他的文采,結果被他的文采震驚,故而欽點為“探花”
而祖父張玉亭的長子,也就是張文秋的父親,迎娶了一個老秀才的女兒孔慶蘭,老秀才教書幾十年,培養出來的女兒也是知書達理,聰慧溫柔。
父親和母親俱是才子佳人,張文秋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出生自不必說,14歲就考進了湖北省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
張文秋成長的年代,正是新舊時代交替,革命之火燃燒的年代,張家雖然祖上是官宦世家,但是父親和母親都是有修養的讀書人,相較起來比較開明。
張文秋在外面偷偷參加革命活動,參加“五四運動”,張父張母其實都沒有說過什麼,她的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張春生也直接參加了辛亥革命。
在湖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里,張文秋歷經了革命浪潮的洗禮,身上的舊時代的影子完全洗滌殆盡,再加上董必武、陳潭秋等人的影響,張文秋成為了一名堅定的革命主義者。
粵漢鐵路、京漢鐵路的罷工運動,張文秋始終沖在第一線,1924年,張文秋申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27年4月12日,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在上海大肆殺害中國共產黨員,7月,武漢也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當中。
此時的張文秋是中共京山縣的婦女部部長,自然也遭到了反動派的通緝,京山縣的縣長陳洪澤在縣裡到處抓捕共產黨員,破壞了黨組織,還懸賞1000塊大洋要張文秋。
張文秋迫不得已,在失去和組織的聯繫的情況下,改頭換面隱藏在群眾家裡,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一副死人棺材裡,偷偷被運了出去。
出了城之後,張文秋就一路北上進入河南等地,在艱苦地進行了幾個月的游擊鬥爭後,重新和組織取得了聯繫,來到了上海進行地下工作。
張文秋的丈夫劉謙初,也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倆人在京山縣的時候舉行了婚禮,結果在一起沒多久就被迫分開失去了聯繫。
劉謙初
來到上海之後,張文秋曾想托組織找一找丈夫劉謙初的消息,可是當時上海的革命形勢異常嚴峻,黨組織變得十分薄弱,張文秋只好作罷。
直到1929年,組織上調派張文秋到山東工作,在接頭地點處等待的接頭人正是失去聯繫的丈夫劉謙初。
其實,這背後都是當時在上海主持大局的周恩來的功勞,周恩來聽聞張文秋的丈夫在湖北失去了聯繫,便暗地裡偷偷尋找,恰巧當時的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剛剛調任,名字就叫劉謙初。
就這樣,周恩來就將張文秋調去了山東工作,也算是圓了張文秋的一個願望,為此,張文秋一直很感激周恩來。
可惜的是,張文秋剛剛和丈夫劉謙初重逢,就被叛徒出賣,倆人雙雙入獄,敵人對倆人嚴刑拷打,在入獄前,張文秋已經懷孕了,可即便這樣,敵人仍然對她痛下毒手。
外面的同志想盡一切辦法營救,最終,因為張文秋懷有身孕,敵人又什麼消息都得不到,只好將她釋放。
臨出獄前,張文秋來到劉謙初的牢房,請丈夫給馬上要出生的女兒起一個名字,“孟達(劉謙初的化名),給孩子起個名字吧。”
“就叫思齊吧,永遠思念這片齊魯大地”說完這句話,劉謙初深情地望了張文秋一眼,這一眼,成為了永別。
出獄後,張文秋在醫院生下了女兒思齊,然後就抱着女兒在組織安排下回到了上海,幾個月後,丈夫劉謙初被拉到刑場上殘忍地殺害了。
劉謙初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吐露任何黨和組織上的秘密,敵人卻殘忍至極,抱着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的心態編排了罪名殺害了劉謙初。
丈夫的犧牲令張文秋痛苦不已,但是聰明的她卻明白,敵人越是殘忍,越說明革命鬥爭的必要性,在劉思齊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張文秋毅然地重新投入了地下工作。
組織上考慮到她剛剛失去丈夫的悲痛心情,和年幼的女兒需要照顧為由,讓她暫時休息,可張文秋堅決不同意,一連幾次上報組織,請求分配工作。
“請組織上放心,我不會讓我的個人情緒,影響到我的任務的,請組織分配任務。”張文秋的堅決態度下,組織上只好給她安排了一項秘密任務。
“五任丈夫”和3個女兒
1931年4月,張文秋在周恩來的帶領下,來到了佐爾格的辦公室,佐爾格是隸屬於共產國際的一名高級情報員,此番在上海是為了收集國民黨上層軍官的情報的。
“從今天起,你就歸共產國際遠東四局領導了,這是你的上司理查德·佐爾格。”張文秋望着這個金髮異瞳的外國人,默然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佐爾格的辦公室里,來了一個名叫吳照的年輕人,“我是你的‘丈夫’,很高興認識你。”吳照同張文秋打起了招呼。
張文秋心領神會,這已經是她同別人假扮的“第三個丈夫”。
早在1927年張文秋偷偷逃離京山縣之際,組織上為了掩人耳目,一路上安排一個人同她搭檔,以“夫妻”的名義繼續活動。
當剛剛上任的湖北省委秘書長劉先源站在她面前的時候,張文秋還是一臉迷茫,“我已經結婚了,怎麼‘當’你的太太呀?”
她才剛剛和劉謙初結婚,被迫分開就要和另外一個人“假扮”夫妻,張文秋心理上一時間沒辦法接受,劉先源看出了她的顧慮,直截了當地說道:
“正因為你已經結婚了,才讓你假扮太太,沒結過婚的還不適合呢!而且這是組織上的任務,一不談情二不說愛,你能接受嗎?”
張文秋也明白自己有點耍脾氣,趕忙嚴肅地說“堅決完成組織上交待的任務。”可等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張文秋就傻眼了。
劉先源倒頭就睡,張文秋可一點也睡不着,就這樣穿着衣服在床上做了一宿,第二天才迷迷糊糊地起來洗漱,一直到任務結束的那天,張文秋都沒能適應和“假丈夫”的同居生活。
那天,一大早劉先源就收拾了幾件衣服出門了,張文秋還以為和平常一樣,結果直到半夜也沒見到人回來,一問才得知劉先源已經調往其他地方了。
後來1930年,張文秋從山東調回上海之後,組織上為了掩護張文秋的身份,便安排了林育南和她假扮“夫妻”,以擺脫敵人在上海的眼線。
這一次,張文秋輕鬆多了,林育南和張文秋本身在武漢的時候就互相認識,也是多年的老戰友了,倆人在一起就沒那麼多顧及。
只是這一次的“夫妻”生活只持續了不到一年,林育南同志就犧牲了,這才換到了現在這位來自共產國際指派的吳照同志。
這段經歷後來在張文秋自己回憶時,仍然搞不懂那段時間裡做了什麼,其實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諜報工作。
每天早上,她都要閱讀各類報紙,然後將其中有價值的資料整理之後交給佐爾格審閱,然後再發往莫斯科。
化妝換衣和反追蹤成為了她必須掌握的技能,她還鍛鍊出了極其出色的記憶力,一旦接到機密消息後,她會迅速地背下來,然後將原件銷毀。
直到到達安全地點後,才會將情報製作成微型膠捲,藏在身上進行傳遞,1933年,佐爾格前往日本開展工作後,張文秋的“夫妻”生活和間諜生活也一併結束。
然而這段諜報生活經歷,卻給之後她的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其實張文秋一直都在從事地下工作,和諜報工作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她的“第四任丈夫”李耀晶和她一起搭檔了半年不到便被死於敵人之手,這之後才遇到了她後半生的丈夫陳振亞。
說是“五任丈夫”,其實算起來只有2個丈夫劉謙初和陳振亞是她真正的丈夫,有着事實的婚姻關係,其他的都是工作上的需要。
陳振亞是張文秋1937年來到延安之後才認識的,陳振亞是一位老革命,也是一位堅定的共產黨員,參加過平江起義,走過長征,被關過國民黨的監獄。
在張文秋初到延安之際,就是陳振亞接待的,陳振亞曾經因為傷口切除了一條腿,張文秋看着這個靠着一條腿走完長征的男人,從此就愛上了他。
後來陳振亞和張文秋一同被關了起來,陳振亞被害,去世時年僅39歲,張文秋一個人逃了出來,從此就再也沒再找過一任丈夫,一個人含辛茹苦地將3個女兒撫養長大。
和主席相識
和毛主席一家的相識,始於張文秋和劉謙初剛剛相識之際,是劉謙初帶着張文秋前去結識的毛主席,當時毛主席的妻子楊開慧熱情地接待了倆人。
第一次見面,毛主席就看出了倆人之間的關係,開玩笑地說道“以後你們倆有了孩子,要多吃花生!花生,花生,花着生!生個男娃,再生個女娃。”
一句話就把張文秋說的害羞地低下了頭,楊開慧在旁邊趕緊打圓場,“倆人還沒確定關係呢!”本來初次見面的拘謹氛圍,一下子活躍了不少。
後來倆人結婚後,毛主席還說道“不夠朋友,不夠朋友,結婚都沒請我吃喜糖!罷了,等下次有了孩子,一定要送我紅雞蛋吃啊!”
後來多年以後,張文秋一直記得毛主席的這句話,她說“我沒想到主席會記得我的事情,那只是我們的第二次見面而已啊。”
1937年,張文秋到了延安後,就曾想見一見許久不見的毛主席,結果毛主席因為開會,錯過了見面的時機,直到1938年張文秋和陳振亞結婚後,才又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當時已經7歲多的劉思齊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毛主席一看就覺得十分喜歡,便問她到“你的爸爸媽媽是誰啊?”
劉思齊伸手一指正在走上前的張文秋和陳振亞,說到“那就是我的爸爸媽媽”,陳振亞趕忙解釋說“主席,這孩子是烈士劉謙初的後代。”
毛主席一聽,面色沉重起來,他沉痛地說“謙初同志是個好同志,好同志啊!你們要好好地將他的後代撫養長大,撫養長大啊!”
說完,又沉默了一會,扭頭對劉思齊笑着說“我能當你的‘乾爸爸’嗎?”,劉思齊看着眼前慈愛的毛主席,不假思索地點了點頭。
毛主席笑着說:“好哇!快叫我一聲!”劉思齊大聲喊了一句:“乾爸爸!”,只見毛主席興奮地抱起了劉思齊,高興地說道“我有女兒咯!”
成為毛主席的親家
1946年,劉思齊第一次見到了剛剛從蘇聯回來的毛岸英,便喜歡上了這個英俊高大的男孩,從此之後,倆人便經常在一起。
後買毛主席看到後,便派人將張文秋請到了西柏坡自己的住處,一見面就說“文秋同志,我們是老朋友咯,今天想跟你談談家務事,可以嗎?”
然後毛主席就開誠布公地說起了兒子毛岸英喜歡劉思齊的事情,末了還說道“思齊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她和岸英都是烈士的後代,我看他們將來會生活的很美滿,你覺得呢?”
毛主席的話讓張文秋受寵若驚,連忙感謝,毛主席卻握着張文秋的手說道“我們一家人莫說兩家話,既然兩個孩子有意,我也就願意當一次‘媒婆’咯!”
1949年10月15日,在中南海的書房內,一場儉樸的婚禮在這裡舉行了,參加者只有毛岸英、劉思齊、毛主席和張文秋。然而1950年,毛岸英奔赴朝鮮戰場,卻不幸犧牲了。
張文秋的二女兒張少華(後改名邵華),同毛主席的二兒子毛岸青也在1960年結婚了,婚禮那天毛主席高興地說“我們現在是親上加親啊!”
後來毛主席去世的時候,張文秋悲痛不已,晚年的張文秋一度負責中國盲人福利會的工作,在1982年的時候才離職,開始閑賦頤養天年,一直活到了2002年才去世,享年99歲。